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珊·赛森格 页数:267 译者:李茁
Tag标签:无
前言
所有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真正的生命要比我们目前所经历的有限现实丰富得多。我们渴望深入了解自我和生命的真谛。无论我们暂时的愿望是什么(减少痛苦、增加快乐、恋爱成功或心仪的工作),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某种东西在呼唤我们。我们要了解生命的真谛,要感受内心的爱。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全身心地投入民权运动。从那时起,我就渴望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体验生命。在参与这场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的同时,我也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我渴望更多地了解自我和生命。四五十年代我在郊区的白人中产阶级家庭所受的教育使我拒绝和压抑所有剧烈的人类体验,而我希望超越这种舒适但麻木的状态。我想更深入地了解真正的生命,去面对种族主义的邪恶。我感受着沉痛的美国种族主义历史,考验着自己的勇气,体会着表面矛盾之下的融合。我渴望去了解那颗跳跃在所有人体内的心,无论他(或她)是白人还是黑人,穷人还是富人。然而,争取人权运动不仅带给我一种真正融人生命的感受,也使我感到愤怒和悲伤,因为我所追求的自由依赖于社会在种族平等方面取得进步。终于,内心的分裂与痛苦促使我去寻求心理治疗。我开始在自己内心寻找生命的意义和成就,而不再向外求索。最终,研究自我的强烈愿望使我接触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小组——完形心理学、生物能量学、塔维斯托克团体过程、人本心理学。1967年,我第一次参加治疗小组,我体验到回家的感觉。我有机会讲出长期以来的感受:在文明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彬彬有礼、八面玲珑的面具之下,充满了狂野、混乱的情感——愤怒、恐惧和大量的痛苦。这些未察觉的内心状态导致我们日后后悔的言行,使我们远离我们渴望的幸福。对于我来说,体验内心的情感世界要比体验外在的规则和角色更容易;我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那些真实的体验。当我接触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小组,并且将内心的恐惧、痛苦和愤怒释放出来,我感到自己已经敞开了心扉,内心的空虚最终得到填充。当我体会到超越所有个人的爱心时,我感到一阵狂喜。我明确地感觉到,一股强大的精神之流正穿过整个星球,这种力量会转变那些弥漫于社会中并造成了大量痛苦和不公正的自我本位意识。1969年,当我到达加利福尼亚州大苏尔地区伊萨伦学院时,我意识到内心那些更深层的、无以言表的部分正处于支配地位。我觉得自己被捆在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缠在一个巨大的绞盘上,绞盘不断转动,无情地拽着我。它在拖着我回家,回归中心或源头。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我知道这个源头是真实的,比外在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要真实。在伊萨伦的一个热烈的治疗小组中,我遇到了多诺万·赛森格——我后来的丈夫。20世纪60年代,多诺万集中精神寻找关于终极实在与宇宙的终极问题的答案。多诺万在精神方面的理解力远在我之上。另一方面,我开放的情感也将他带入他从未触及的感情深度。我们相互渗透、共同成长。32年后,我们依旧相互影响,共同进入新的成长阶段。1970年,我和多诺万举行了佛教禅宗式婚礼,随后我们从纽约搬到弗吉尼亚,在那里我们开始对人们进行人格成长方面的指导。当时我们都在跟随心理学家、核心能量学创始人约翰·皮埃若克斯博士进行治疗和培训。我们购置了土地,创建了心理成长中心,这个中心最终成为我们现在依然工作和居住的七橡树心路治疗中心。1972年我遇见了约翰的妻子伊娃·皮埃若克斯。她是一名精神导师,她提供了本书中的所有讲座资料。当我遇见她的时候,我正经历着内心的严重冲突。这种冲突发生在心理治疗和禅宗精神探索之间。我觉得自己漂浮在一个正在裂开的木筏上。木筏的一边代表我深深地融入个人治疗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我正在掌握如何再次唤醒许多深藏的情感方法。我逐渐了解自己是如何将那些未解决的权威问题和未满足的童年需求映射到目前生活中的人们身上。我对那些体现在性格中的童年遗留问题的分析很有成效,但我仍然感到自己遗漏了什么。我偶尔会体会到一种比神经质的成年性格和受伤的内心童性更深层的自我,或自我本质。在那种状态下,我既不神经质也没有受伤,相反,我体会到一种完全自由、如释重负的感觉。为了保持这种状态,我将自己的精力转向性格研究工作的另一方面——认真学习佛教禅宗。我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冥想,学习佛经。通过学习佛经,我发现反二元对立理论(关于摆脱固定身份、获得真正解放的理论)在我内心深处产生强烈共鸣。但我感到自己处于分裂状态:精神治疗忽视了我的精神潜能,而禅宗忘记了我的性格。我知道这两种方法都只包含了我内心实质的一个方面,但我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我一见到伊娃就知道她会成为我的精神导师。人们是如何了解这些问题.的?她深深地吸引着我。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总在想该怎样理解和面对大屠杀的恶行。因此,当我得知伊娃是生于奥地利并在二战中逃到苏黎世的犹太入,我对她的身世充满了好奇。伊娃美丽而朴实(她曾经是位舞蹈演员并且多年从事舞蹈教学工作),同时她又全身心地投入精神治疗工作。20世纪50年代,她在几乎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追随内心的召唤,开辟出一条通往精神世界的渠道。现在她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精神与心理现实的讲座。她所从事的事业被称为心路治疗。她的智慧、幽默、美丽和爱心使我着迷。她全身心地享受生活,包括对肉体快感的喜爱,但同时她比所有我认识的人都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宁静。看上去,她清楚地了解我所遇到的问题的答案并且一直贯彻着这些答案。通过跟伊娃接触并阅读心路治疗的讲座材料,我发现了西方心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之间的统一。表面看来这二者是矛盾的,但是我的灵魂一直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我一直无意识地追求心理与精神、人格的成长与精神的自我实现之间的融合统一,而心路治疗为我提供了融合统一的道路。我找到了一条道路来升华自己的情感、解开自己的心结,使我朝着崭新的方向积极地重建生活。同时,我被引导着超越了悸动不安的情感状态,进入内心世界的广阔空间。在那里,我拥有充足的勇气去探索内心深处的阴暗心理,去追寻内心深处的光明;在那里,我可以同时面对内心的恶魔和神性;在那里,我可以协调性欲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外在的活跃与内心的安宁结合在一起;在那里,通过接受自己的内在矛盾和详细了解自我封闭的机理,我逐渐实现了自我统一和自由。通过谦逊地了解自我心理防御,我逐渐敞开自我。分裂的木筏开始得到修补。
内容概要
本书是“心路治疗理论丛书”中的第一本。作者直接引用了伊娃·皮埃若克斯提出的心理治疗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东方佛教中的禅宗以及自己多年来从事·心路治疗的经历综合起来。书中的章节按照作者所理解并感受过的精神治疗阶段排序,体现了从意识形态的最外层开始,穿越层层阻碍进入心理核心的整个过程。每一章都有一个故事开头并影响贯穿整个章节。在每章的结尾,作者还提供了自我心理练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该章内容。 本书作者认为消极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而且导致了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各种邪恶行为。只有勇敢地面对内心中的邪恶并将恐惧、痛苦和愤怒完全释放出来,心理疾病患者的意识形态才能够朝着更加活跃、更为清澈、更富有爱心的方向发展。 本书为心理治疗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并总结了如何面对、解决人性中的消极方面以实现和谐的婚姻关系、社会关系以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本书为面对并转换低级自我的心路治疗,吹响了解放内心自我、消除世间邪恶的号角。
作者简介
苏珊·赛森格于196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在大学任教。1970年,苏珊与丈夫多诺万来到弗吉尼亚州蓝色山山脚下生活。自1972年起夫妇俩在著名心理学家伊娃·皮埃若克斯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心路治疗理论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治疗工作。1976年苏珊夫妇建立了七橡树心路治疗中心,传授心路治疗理论。多年来,苏珊在全美各地宣讲心路治疗理论,并与丈夫在巴西创建了心路治疗中心。1988年,苏珊创作了心路治疗理论丛书的第一本书《坦呈自我》,该书已被翻译成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荷兰文、意大利文和中文在全世界各国发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接受自我 我就是我:接受生命之流 接受自我 接受我们有缺陷的人性 唤醒我们的精神潜能 高级自我、低级自我和面具自我 碎片式的自我理解 扩展自我理解 尊重我们的精神渴望 成就坦呈自我的途径 第一章练习第二章 选择统一自我 莫琳:儿童与驯兽师的统 选择统一自我 二元对立的发展 身体层面 情感层面 精神层面 走向统一 精神治疗的目的 人类种族危机与精神进化 进化的动力 第二章练习第三章 培养观察者自我 詹姆斯的扩展:显微镜和急救包 发展观察者自我 观察者自我 自我观察中的失真 自我观察失真的根源 基本的自我接受 观察者自我的两个方面:真和爱 真:建设性的态度 爱:建设性的态度 自我认同 培养观察者自我的工具:冥想和每日回顾 每日回顾 第三章练习第四章 拥抱童性、成年自我 芭比、芭芭拉和祖母:发掘内心的童性与睿智的母性 拥抱童性、成年自我和灵魂 意识地图 第二幅地图 两幅地图的结合 免责声明 童性自我 尚未分化的童性心智 成年自我 成年自我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成年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成年自我与终极精神的关系 对健康的成年自我的需求 各阶段并存 精神进化中的悖论 第四章练习第五章 观察我们如何再造过去 比尔和乔安妮:解开他们之间性的心结 观察我们如何再造过去 意象的界定 意象的起源 心灵层面上的意象起源 意象的种类 更多意象治疗的例子 强迫重现儿时的痛苦 如何发现意象 羞愧感揭示一种意象 核心意象 如何化解意象及衍生的恶性循环 良性循环 第五章练习第六章 了解面具自我 康妮的面具:放弃理想化的自我意象 理解面具自我 面具与转变历程 什么是面具? 理想化自我意象的起源 意象与面具之间的联系 防御 二次防卫反应 面具与童年创伤的再造 四种面具 采用不同的面具作为防御屏障 面具自我的转变 面具是对高级自我的扭曲 第六章练习第七章 面对低级自我 阿尔伯特的鬼魂:面对低级自我 面对低级自我 什么是低级自我? 什么是恶? 否认低级自我 低级自我的三个方面:骄傲、任性和恐惧 骄傲 任性 恐惧 什么不是低级自我? 低级自我的愤怒 揭示低级自我 低级自我的创造力 低级自我的起因 孩子天生的低级自我 恶的起源 基督教的神话 非基督教的观点 心路治疗的观点 第七章练习第八章 与高级自我相遇 与高级自我相遇 什么是高级自我? 高级自我的体验 高级自我与低级自我 对高级自我的否认与羞耻感 高级自我和面具 什么不是高级自我? 三种自我发射的信号 何谓终极精神? 作为宇宙意识的高级自我 高级自我和终极精神的意象 服从和抗拒高级自我 第八章练习第九章 消除低级自我的依附 迈克尔的恶魔:探寻禁果之根 消除对低级自我的依附 消极意图、消极意志 把消极意图呈现在意识中 我们为什么选择消极心理 放弃消极意图、确认积极意图 了解消极心理更深的层面 消极的快乐 什么是快乐? 生命力对消极状态的依附 消极快乐的起源 性行为中的扭曲心理 性幻想揭示童年伤害 审视我们的消极快乐 消极快乐的转变 第九章练习第十章 转变低级自我 迈克尔的魔鬼:将欲望转变为爱 转变低级自我 激活高级自我能量 释放低级自我 激活低级自我能量 感受我们的情感 把恶当作抵御痛苦的屏障 感受真正内疚的痛苦 低级自我治疗过程中的耐心 对低级自我进行再教育的冥想练习 感受错误背后的神性 树立完全的自我责任感 转变低级自我的步骤 走向神性 第十章练习第十一章 依据高级自我,创建我们的生活 苏珊的逃避:通向女性心理的历程 根据高级自我创建我们的生活 自我创造和自我责任 自我定位为高级自我 为积极的创造进行冥想 总结:为构建积极的生活应完成的工作 精神进化的创造之舞 在人间创造天堂 第十一章练习“心路发展历程”图表——指引人类进行心理和内心世界的转变
章节摘录
一个小男孩儿在雪地里开心地玩着,他玩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得了肺炎。孩子的理智可能正确地得出结论:“如果我在寒冷的天气里待的时间太长,我就会有生病的危险。”从这种经历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合理的。然而,他的结论可能过头:“如果我暴露在寒冷中,我就会生病。寒冷的天气真可怕,还是在屋子里玩安全得多。”另一种可能:如果这次经历与先前已有的恐惧某物的心灵缺陷相联系,在他的心灵中将产生更深的影响:“我的身体靠不住,它让我生病了。”或者“室外环境靠不住,它使我生病了。”这样的结论会导致对身体或外界环境的回避。这次经历的影响有多深,取决于父母的影响以及精神上的倾向。比阿特丽丝是一位有魅力的年轻妇女,她拥有让人羡慕的职业、好朋友和许多爱好。经历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她却无法找到“合适”的男人作她的伴侣。起初,她把这归结于年龄适合的男子偏少,可最后她开始正视失败的内在因素。在每日回顾中,她观察自己与男人们交往时的反应,发现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她害怕被她心仪的男人拒绝,而又鄙视那些仰慕她的男人。比阿特丽丝和我开始寻找这种模式背后的意象,她的潜意识假定呈现出:“任何有价值的男人都会拒绝我;只有那些不值得爱的男人才会爱上我。”甚至“如果我想避免被拒绝,我一定不能流露出我需要男人;我必须装酷,装冷淡。这样我才可以吸引人。”比阿特丽丝发现这些源于童年无意识思维的意象是如何制造恶性循环的。当她靠近她所喜欢的男人时,她预期会遭到拒绝,并且变得焦虑、多疑和恐惧。而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安和渴望,她假扮傲慢、冷漠和自大。这些行为自然地导致男人真的拒绝她,这就明显地确证了她以前的观点:所有有价值的男人都会拒绝她。
编辑推荐
《坦呈自我》为心理治疗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并总结了如何面对、解决人性中的消极方面以实现和谐的婚姻关系、社会关系以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坦呈自我》最重要的贡献。《坦呈自我》为面对并转换低级自我的心路治疗,吹响了解放内心自我、消除世间邪恶的号角。心路治疗理论简介:心路治疗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伊娃·皮埃若克斯所创建的。她将心路治疗理论与众多不同层次的心理治疗结合在一起,向世人描绘出完整的、不同阶段的精神发展路线,并主张所有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沿着这一精神道路前进。在治疗过程中,心路治疗理论鼓励患者朝着完整、友爱和真实的内心现实方向发展。通过接受多方面、彼此矛盾的内心现实,逐步实现释放自我的境界。心路治疗理论就如何面对人类内心中的邪恶和如何唤醒心中大爱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医学家、患者和精神导师的支持下,整个心路治疗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心路治疗理论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南美洲及澳大利亚被广泛传授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人们组织小范围的集会,学习这些精神准则并在生活中应用它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