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炜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细致的考证分析,探讨了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问题。从文书胥吏系统的发展背景、形成进程,以及针对文书胥吏群体的特殊管理方式等层面入手,对作为一种政府公务人员分类、分层现象的官吏分途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源流、演化趋势进行了条分缕析、洞微烛幽的考察。
作者简介
叶炜,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成果有专著《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与罗新合著)及《北周(大律)新探》、《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从武冠、貂蝉略论中古侍臣之演变》等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本书的思路与篇章 结构第二章 中古胥吏制度发展的背景:隋唐官员的分类与分层制度之发展 第一节 唐代官员分类分层制度概况 一、旧官员分类分层方式的没落 二、唐代几种新的官员分类分层方式 三、唐代官员分类分层方式对后代的影响 第二节 从四等官和勾检官制度看隋唐官员分类分层制度的确立 一、四等官制的渊源及其确立 二、从县主簿的变化论勾检系统之建立 小结第三章 南北朝隋唐之际的官吏分途 第一节 内在表现:南北朝隋唐之际“流外”性质的变迁 一、梁流外七班国官、府属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级变迁 二、梁流外七班中央事务诸官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级变迁 三、梁蕴位、勋位诸官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级变迁 四、诸令史之由流内而流外 五、四等官制与“流外”性质的变迁 第二节 外在表现:从冠服制度看南北朝隋唐之际的官吏分途 一、冠制:不通于下 二、服制:自成系统 小结第四章 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机构文书胥吏组织系统的形成 第一节 隋唐中央文书胥吏的构成 第二节 隋朝中央文书胥吏系统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唐朝前期中央文书胥吏组织系统的发展 小结第五章 隋唐胥吏的个体黯淡与群体凸现 第一节 主动性:南北朝文书胥吏职务行为的特色 第二节 隋唐胥吏的日常工作 第三节 被动性:唐代文书胥吏职务行为的特色 小结第六章 职位管理:唐代胥吏的管理特色 第一节 唐前期职事官经济待遇结构中的品位、职位因素 一、隋与唐初的禄和职田 二、唐高宗乾封元年以前中央官经济待遇结构分析 三、唐玄宗时期中央官经济待遇结构分析 四、唐前期地方官经济待遇结构分析……第七章 社会身份等级:唐代胥使阶层的形成 第八章 胥吏性恶说:唐代士大夫对胥吏群体的道德定位第九章 压制与激励并举:唐朝后期的胥吏管理政策 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综述中国古代的胥吏问题,涉及官与吏、吏与役两个方面,这与胥吏内部存在上下两个层次相关。本书所论,为胥吏之上层,即在各级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吏员,因此关注的重点在官与吏这一方面。中国古代,从中央机构到地方政府,各个层次的工作都需要通过行政文书整合起来,皇帝和各级官僚运用文书管理国家。如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所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汉]以文书御天下。”专司管理行政文书的人员在中国古代各级行政机构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被称为“吏”、“吏胥”或者“胥吏”。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那些在中央或地方政府中专门办理文书、处理具体事务的“吏’’与其他官员之间,产生了严格的行政等级差别,其升迁受到严格限制;此外又渐渐产生了身份差别,“吏”的身份低贱、备受歧视,吏与官之间判然有别。这就是所谓官、吏分途,历史上或称之为儒、吏分涂。
后记
这本书是我第一部独立著作,虽说是唯一作者,但其实心里清楚,从选题、写作一直到最后修改完成,已过十年,其间导师吴宗国教授、阎步克教授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还有多年来一直关心、鼓励我的祝总斌教授。一旦有了点儿想法,我就喜欢找人倾诉,这些年来被迫成为听众、浪费时间最多的是先后几位室友,也是关系最密切的几位同学:孟宪实、钟铁军、苏卫国和左海峰,他们的首肯或质疑推动着我继续思考。毕业任教以后,有两次上课,我是以此书稿作为主要内容的,顾江龙、徐冲等选课的同学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愿把这本小书献给他们——我的良师、益友。
编辑推荐
《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作者叶炜,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他在《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中主要研究了中国古代的“官吏分途”现象,特别是南北朝隋唐时期胥吏制度的发展变化。全书史料丰富,逻辑严整,是一本相当有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