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 编 页数:5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1辑)》经过《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编委会讨论,现在第一辑已经编讫。《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1辑)》共刊用文稿三十一篇,大致按内容以类相从分为三组,在目录中隔行加以区分。第一组共九篇,为有关典籍研究和翻译动态的文章,反映了重要的学术信息。其中,前八篇均为在2007年“《儒藏》主编会议暨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过的文章。当时户川芳郎教授亦曾在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介绍日本有关儒教的研究情况,可惜我们未收到最后改定的译稿,本辑就来不及发表了;至于施舟人教授的《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一文,则是后来特约的。第二组为有关专人、专书、专题研究的文章。第三组为有关《儒藏》编纂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发刊辞帛《易》与汉代今文《易》《尚书》学研究概况关于近年来《诗经》研究的两个问题——兼论《诗经》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三礼研究的大势与问题《春秋》学研究的现状及相关诸问题诠释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关于韩国儒学的报告1986——2006年期间越南的儒教研究现状与问题 《五经》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论儒家的“知行合一”东汉今古文学的变化、兴衰与合流基于文献学的经学史研究“不安其用而乐其辞”——论帛书《易传》“德义”视野下的易学诠释方法胡瑗对程颐《易》学的启发与影响春秋时代的孔子形象从“赋《诗》断章”到“通经致用”——中国古代《诗》学传统的形成探原连续性与断裂性——试论清代考据学的理论前设《论语义疏》的体式与结构及其诠释学意义邢昺《论语注疏》的注释特色赵岐的《孟子章句》及其孟学思想版本再造的“得而复失”与“失而复得”——以《中庸集解》、《中庸辑略》为例 《谷梁》单疏本与注疏合刻本考孙奇逢《四书近指》编纂与刊刻考略《盐铁论校注》校读记《尚书正义》校点质疑《儒藏》编纂学术谈《儒藏总目》之编纂古籍校点误例辨正——《儒藏》校点书稿审阅札记关于《儒藏》精华编《张载全集》编校的思考《儒藏》编纂随剳——目录版本校勘六则“他校”小议编后记征稿启事(附录:撰稿体例)
章节摘录
帛《易》与汉代今文《易》近年对最新出土的简帛易学资料,学者们有热烈的讨论,特别对湖南马王堆汉初帛书《周易》资料的讨论与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展开,至今已经历20余年,但人们的研究仍停留在对这些帛书《周易》资料的诂释训解及个别文字字义的辨析考证上,未能将此一汉初《周易》经传隶书抄本的研究,纳入对汉代今、古文经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并以此对这一汉初抄本作一番探流涉源的追索,从而探索久已失传的汉人今文《易》旨,寻求并检拾统治两汉达四百年之久的汉人今文哎易》遣义。我们知道,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哎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及传文《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诸篇,其最最可贵之处,是它尘封两千余年,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汉初隶写今文本原貌,而经我们考辨认定:此隶字《易》本,正是汉初田何所传之今文《易》本。
后记
2007年9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工作小组召开工作会议,为促进编纂工作与研究相结合,决定编辑出版一种集刊,贯彻百家争鸣原则,提供学术园地,及时发表有关研究成果。旋即成立集刊编辑委员会。集刊原命名为《编纂与研究》,后来为扩大研究范围,广泛征稿,又改为现名,即《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计划一年出版一辑。征稿启事发出以后,得到《儒藏》编纂合作单位同人和其它学者的广泛响应和大力支持,踊跃投稿。经过《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编委会讨论,现在第一辑已经编讫。《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集刊第一辑共刊用文稿三十一篇,大致按内容以类相从分为三组,在目录中隔行加以区分。第一组共九篇,为有关典籍研究和翻译动态的文章,反映了重要的学术信息。其中,前八篇均为在2007年“《儒藏》主编会议暨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过的文章。当时户川芳郎教授亦曾在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介绍日本有关儒教的研究情况,可惜我们未收到最后改定的译稿,本辑就来不及发表了;至于施舟人教授的《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一文,则是后来特约的。第二组为有关专人、专书、专题研究的文章。第三组为有关《儒藏》编纂的研究成果。感谢所有为本刊撰稿的作者及在各方面给予支持的学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典籍与文化事业部为本集刊的编辑出版付出很大努力,亦谨致谢忱。
编辑推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1辑)》中具体收录了:《三礼研究的大势与问题》、《论儒家的“知行合一”》、《“不安其用而乐其辞”——论帛书“德义”视野下的易学诠释方法》、《“他校”小议》等文章。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1辑)》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