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潜规则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达利.约翰,[加]马克.扎纳,[美]亨利.罗迪格  页数:240  译者:卢素珍  
Tag标签:无  

前言

  正如所有的机构一样,学术界也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运行规则。正式的规则在教师手册里有明文规定,可供每一个人参考。可是,那些支配着整个领域发展的不成文的规则却难以发现。《规则与潜规则:学术界的生存智慧》将在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有明文规定的规则之外,提供一些未成文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学术游戏中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许多经验丰富的大学教师从自身的经历中学会了这些内在的规则,并且认为这种规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希望能够使这些潜规则明晰化,为研究生、博士后和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新教员提供帮助。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学习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其他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在该领域里是如何进行操作的。  我们不想赘述本书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只要浏览一下目录,通过章节的题目和排列顺序,你就可以了解我们的思考结果。  本书对初入学术界的新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做了一些分析,但并不全面。书中提到的许多建议都需要读者在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中进行检验。本书提供的建议也不是绝对正确的。相反,我们希望该书能在教师和研究生中就书中的话题引发辩论。事实上,不同章节的作者互相之间也有不同见解。在相对较早的事业初期你是否该考虑编写教材?或者根本不应该?在不同的章节里你将会看到不同的观点。要记住,作者们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不过提供了适合他们自己的建议。和所有的建议一样,你会听到自相矛盾的观点,你必需把自己的性格和倾向因素考虑在内,然后再决定哪些建议对你有用。  最后,衷心感谢本书的作者、编辑和其他许多人,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可能出版这本书。凯文·卡尔史密斯原来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后来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他监督了整本书的编写过程,在许多方面为我们的事业提供了帮助。卡尔史密斯正在准备编写该书的姊妹篇,题为《优秀研究生的成长之路》(The compleat Graduate Student),目的是为刚进研究生院的学生提供建议,其做法和本书为助理教授提供建议的做法颇为相似。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几位工作人员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了服务。我们单位的编辑黄芳通读了全书,并对每一章都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我们尤其要表示衷心的谢意。  我们希望《规则与潜规则:学术界的生存智慧》这本书将对读者有所帮助。祝愿你们的事业顺利,在自己领域里作出伟大的发现。

内容概要

  学术界有其正式和非正式的运行规则。正式的规则在教师手册里有明文规定,而那些支配着整个领域发展的潜规则常常难以发现,却在学术游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书作者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和的,用他们幽默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在学术界奋斗一生的成功经验——他们如何参透规则与潜规则的玄机,在学术界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些世界顶级学者现身说法的讲述,揭开了学术界潜规则的神秘面纱,让你豁然开朗,引领你在学术研究这场漫长而充满活力的竞赛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作者简介

约翰·达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著名社人心理学家,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2001-2002)。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开启职业之路 第一章 博士毕业后何去何从?  博士后研究职位的诱人之处  就业的好处和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弊端  选择中存在的其他限制因素  谋求一份博士后研究职位  充分利用博士后研究职位  结论 第二章 学术界的招聘过程 第三章 寻找学术界之外的就业机会第二篇 教学与导师职责 第四章 高效教学的诀窍 第五章 妥善处理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第三篇 研究与写作 第六章 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始课题研究 第七章 获取科研经费:拨款机构的看法 第八章 获取科研经费:申请人的观点 第九章 撰写与发表论文  第十章 知识产权第四篇 学术界的环境 第十一章 学术界的权、政治和生存法则 第十二章 成功处理与系领导的关系第五篇 将事业进行到底 第十三章 学术马拉松 第十四章 做好长远打算

章节摘录

  面试  尽管各个系对此面试活动的安排大不相同,但仍存在相似之处。面试时间通常持续至少一整天,也可能一天半或两天。尽量提前一晚到达,搞张地图,让自己熟悉一下校园及市区环境。这么做有一定难度,但这一简单的独立行为会给教师们留下深刻印象,其意义要深远得多。  招聘大学及你的日程安排  很可能将会有一位系里的教师——通常他(或者她)的研究领域与你的相近——负责协调你的面试活动。招聘大学会对你的日程做出安排,但若时间没排满你不要感到惊讶。如果日程表上还有空余时间可以由你支配,那么主动要求拜见你尤其想会晤的人或者要求参观你特别感兴趣的设施。  此人也许还可发挥另一个且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从他或者她个人的角度告诉你该系是如何运作的。特别是,如果此人是一位新教员——或者你能找到这么一位——那么你就有了人类学家所谓的“信息提供者”。此人往往是得到许可向你客观地介绍事情运作的真正方式。系里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应聘人是明智的。资历较深的教师不告诉你这些信息并不完全是想隐瞒你,而是因为他们再现年轻教师的视角有困难。  个人见面会  招聘方很可能将安排四五次个人见面会,让你和那些自认为与你感兴趣的领域最接近的大学教师交谈,最好是那些你来学校访问前就已有所了解的教师。再次核实他们的情况,弄清他们可能对你谈些什么,在风格上是否有些独特的癖性。比方说,他们中有谁推崇高压面试吗?你对大多数教师都了解甚多,还要勇于打听陌生教师的情况。在实际的访问过程中,你可以谈论该校教师的研究工作以及自己所从事的研究的一些方面。  会议主持人(可能是系主任)  在这种见面会上,你很可能将被告知有关该职位的一些更直接的方面——起薪、固定的附加福利,等等。其间你或许还可问及招聘决定的时间安排——即,他们决定最终人选的时间。  发言准备  到达招聘大学后,尽早要求去看一看你将进行求职发言的房间。不要觉得吃惊。这种房间常常是“临时性”的,没有固定的投影设备(不过对方承诺会为你的发言及时准备好便携式设备)。可能没有投影屏幕,所有的窗户可能都没有窗帘;可能没有讲台也没有指示棒。不要惊慌,但务必测试一下你将使用的这个房间的实际设备。记住:如果你的发言因为这些设备的某种原因而被搞得一团糟,人们会“理解”的。然而,他们将听不到你发挥最佳的发言,而你则不可能有第二次展现自己的机会了。  发言前,安排大约半小时的独处时间以便好好思考自己的发言内容。有些系习惯在发言前安排一小时的喝咖啡时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在这一小时前完成你的准备工作。  了解一些细节和当地的习惯做法。会有人介绍你吗?你的发言结束后会有人动员大家提问或者在某一具体时间宣布发言会结束或者期望你自己这么做吗?大家会中途提问还是会等到你发言结束再提?如果你的发言内容相对有序,你可以建议大家把问题留到最后,除非某个不清楚的细节会影响到他们对后面内容的理解。了解——或许可以从招聘大学那儿——人们会有什么样的评论。该系在传统上是以礼貌见长呢,还是习惯“拷问”发言人?做好受煎熬的准备,但不要把这看作是针对你个人的行为。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传统,不要因此感到吃惊。  和同事们说句题外话:经过反复实践我们发现,当求职者在上午而不是在惯常安排在下午举行的学术报告会的时间段里发言时,整个工作面试会进行得更为顺畅一些。不仅因为有了具体可谈的事情个人见面会会变得自然,而且求职者本人也不会那么疲惫。特别是当他们头天夜里穿越几个时区飞往西部时,情况则更是如此。  “社交”活动  你发言结束后可能会有一小时的社交活动,或与该系教师们共进晚餐,或有一个餐后聚会。不要被这些活动的“社交”性质所迷惑:人们对你的评估仍在进行。教师们想了解你在各个方面的为人,但他们同时也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决定是否愿意成为他们的同事。这些都是你打算与之共度许多时光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感觉会怎样?研究生们会来参加晚会吗?研究生和教师之间、年轻教师和资深教师之间似乎存在什么样的隔阂?他们看起来相处得愉快吗?  这些活动都提供酒水。如果你会喝就和大家一起喝。不过你要掌握好分寸。其他人可以早些回家,而你是“寿星”,是贵客。明白自己的特殊性,适时离开,睡足觉,以便在第二天的活动中保持大脑清醒。  面试之后  面试活动终于结束,你甚至很享受其中的部分环节。别松散,还有很重要的细节要处理。  1.如果对方没有特别指定其他人的话,就将附有发票的花费清单寄给会议主席。只要可能,尽量不要为钱的事纠缠不休,哪怕这需要你办理短期贷款。如果你能自己妥善处理此事而不要求特殊对待,那么你会更受欢迎。每个人都知道研究生不富裕,他们会尽快处理你的报销申请。  2.如果你在面试期间曾向任何教师许诺过任何材料,马上寄给他们。  3.静心等候。会议主席或招聘大学可能已经告诉你校方做出决定的大概时间。根据我们的经验,他们几乎总是过于乐观。如果他们说两星期,那么等上一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不足为奇。  最后一点:实践效果  根据我们的经验,求职者承受的任何压力和焦虑在第一次面试后都会大大缓解。事实上,经过一两次实战,他们在后来的面试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和系里的招聘委员会成员同样的镇定,而且表达有条不紊!

编辑推荐

  规则——让你下活一盘棋,潜规则——让你下贏一盘棋。如何参透规则与潜规则的玄机,在充满挑战的学术游戏中成为贏家?本书披露了世界顶级学者鲜为人知的大智大慧。  美国心理学学会前主席(2001-2002)  ——约翰·达利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马克·扎纳  美国心理学学会前主席(2003-2004)  ——亨利·罗迪格(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规则与潜规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研究生毕业后,如何选择职业道路,如何应聘大学教职,如何教学和研究,如何与同事与系领导相处,这些知识,国人一般依靠自身的观察和揣摩而逐步学习积累。几个西方学者在这个国人几乎不会涉足的领域撰写了这本专著,系统整理和归纳了相关知识和他人的经验,为学术新人的起步,成长,职业生涯的设计都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一个特点,即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大规模传播,由此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率,并推动了社会进步。当然,中西教育管理制度存在差异,所以本书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中国,但是可以作为参考以及观察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窗口。
  •   优惠券买的,很划算!
  •   写论文所使用的参考书
    可以多点思考点及想法
  •   尤其是关于教学的部分
  •   职业方法论的书很有用,本人虽已离开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界,但仍具启发性。
  •   美国人写的书,针对美国的大学情况。非常适合刚进大学工作的新老师学学,较快进入角色,部分内容有借鉴意义。
  •   对于初入学术圈的新人来说,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但本书主要针对美国的情况。对于国内而言,可能还是有些不同
  •   可以看看,特别是新入行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
  •   有启发,还可以
  •   写的还行吧,但是不够真实,如果学术界都这样就好了
  •   书很好,很有指导性,适合刚毕业博士
  •   老板也有一本
  •   还没看,应该不差吧,拿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