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尚杰 页数:159
Tag标签:无
前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1883——1969)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①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的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经受印度佛教的冲击后,再次回归孔孟,而把中国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思想家们样一代一代相传地推动着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我想,上述雅斯贝尔斯关于“ 轴心时代”的观念,可以对这套《未名讲坛》丛书的编写有一点重要启示,这就是人类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历史, 重温自己的文化传统。人类的历史是由人自身创造的, 这中间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思想大师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些大师富于启迪性的思想, 应该能实现这套《未名讲坛》丛书所希望的“让大师走进大众,让大众了解大师”的宗旨。
内容概要
卢梭于l712年6月28日诞生于瑞士日内瓦。他的父亲是位钟表匠,名字叫依萨克·卢梭,是位基督教新教徒。他母亲的名字叫苏珊·卢梭。卢梭是父母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生下他几天后就因产后失调去世了。但是据卢梭的《忏悔录》记载,他回忆自己10岁前的童年生活还是愉快的,他虽幼年丧母,却由慈爱的姑母抚养。他的父亲喜好古希腊和罗马经典,曾教小卢梭阅读。但是,卢梭10岁时,他的父亲与人发生纠纷,诉讼失败,逃往里昂。从此,卢梭如同孤儿一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从来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只是断断续续从牧师或家庭教师那里学习过一些零散的知识。卢梭的学识基本上是通过实际生活和业余阅读自己得到的。
作者简介
尚杰,男,1955年9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1987年在辽宁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西方哲学。1991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研究方向为法国当代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为哲学所研究员。1999年至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派往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进修,导师是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教授。2004年被选为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卢梭小传第二讲 卢梭的政治伦理观第三讲 社会契约思想第四讲 “爱弥儿”第五讲 语言与艺术第六讲 浪漫主义第七讲 卢梭自画像
章节摘录
第三讲 社会契约思想卢梭在《忏悔录》中坦言,在他的各种著作中,他思索得最久,最感兴趣,愿意为之终生努力并相信会给自己带来盛名的,就是计划中要写的《政治制度论》。卢梭先后两次参加了第戎科学院的有奖征文,写出了著名的《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不平等》。而在写作后一篇文章期间,卢梭就已经开始草拟《社会契约论》的初稿,从内容的某些相似性来看,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姊妹篇,但是就其篇幅的长短和后来的影响力来看,我们也可以把《论不平等》当做《社会契约论》的长篇导论,它们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我们更看重《社会契约论》,它其实就是卢梭计划中要写的《政治制度论》。《社会契约论》开篇的第一句话成了后来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就是第一卷所要展开的中心思想。卢梭想要说明人从自由状态到沦为奴隶的这个过程是如何“合法化”的。这里所谓的“奴隶”并不是一个阶级的称谓,在卢梭看来,人进入社会状态后,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人都是奴隶,“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这番话的:社会初现时,人民或出于主动,或出于被迫,服从于某种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权力。但是,服从不是无条件的,一旦权力遭到滥用,窒息人民的生存,成为他们的枷锁时,当人的自由被完全剥夺时,打破这个枷锁,重新获得自由,就成为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但是,难道说这不是暴乱吗?这是统治者对人民最多的责难。卢梭戳穿了这个谎言,他认为秩序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约定或者契约基础上的,最先不守信用,破坏契约的一方理应对这样的暴乱负责。
编辑推荐
《尚杰讲卢梭》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