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

出版时间:2009-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浩达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前言

  算起来认识浩达已经整整13年了,我们相识在1995年2月18日周六的上午,当时他在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旧址:东城区王府井西堂子胡同33号)举办了从德国归来任教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个社会讲座《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由于《北京晚报》事前发了消息,所以那天来了300多听众,可是我们只有一个最大限度能容纳150人的教室,当时的情景可想而知。由于当时的硬件条件并不是很好,所以他自带了全部“行头”,从幻灯片、幻灯机到插座等一切设备,自己打了一辆黄色的“面的”就来了。讲座很成功,会后许多热情的听众向他索要名片,由于拥挤竟然把他挤倒了。我作为当时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文化系列讲座的主要策划人深深感受到了他做事的热情与对自己理想的执着。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的负责人对浩达的无偿奉献精神表示感谢,他说20世纪30年代青年会曾经邀请许多著名的知识分子例如沈雁冰、徐悲鸿等在这里举办过免费的讲座,广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所以在相隔半个多世纪后能在这里做同样的事情感到十分自豪。回来的路上,我们在“面的”里谈了很多,由此促成了我们的合作:5年之后我们合作的《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出版了。  我们都知道,基督教的教义及其神学思想是构成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无论宗教、哲学、文学,还是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凡是关乎人文和艺术创造的各个方面都留有鲜明的基督教印迹。如果将基督精神与某些教会行为分开来看的话,非但神权时代的人文精神被基督信仰所引领,即便是在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现代西方社会,基督精神也在为人文关怀提供深层的滋养。可以说,基督精神是西方文化血肉中的骨架,特别是那种指向绝对价值的精神超越,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内容概要

现代文明社会中,科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科学告诉我们:就目前来讲科学是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的。终极关怀可谓人类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径,而宗教与艺术最终都会将我们的目光导向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全书按艺术、信仰和生活三条线索撰写,前两条线索只交叉,第三条线索则将它们相互缠绕,注重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看宗教观念上的变迁,并寻找它们在生活中的契合点。站在信仰的角度看艺术和站在艺术的角度看信仰是不一样的,而站在社会生活的角度看这两者,则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本书中的内容分为主体部分和相关信息部分,图文并茂,编排新颖,既可以当作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一些常识性修养并从视觉上得到新的认知可能。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艺术与美学知识,还有机会了解一些基督教中耳熟能详故事的背景以及社会生活当中的风俗: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基督教的典故,还有机会通过分析一些精美的图画、建筑、雕塑、电影和视频作品,了解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价值观;对有志从事中、西文化与科技沟通交流或准备到西方国家去留学的学生,这是一个了解欧、美基督教文化背景国家中人们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捷径。

作者简介

张浩达: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视觉传播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外聘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 特聘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 客座教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 副秘书长;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副理事长。
 简历: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2—1985年就职于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任所长助理。1986—1988年就职于北京艺术博物馆,任展览部主任。1989年赴德国汉堡艺术学院深造现代设计,后在易北基督教学院艺术部任教。在欧洲举办过20多次个人艺术展览,其中一件综合材料作品被汉堡艺术与工艺博物馆收藏(Museum feur Kunst und Gewerbe,Hamburg)。1994年归国后执教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广告学专业。1995年应邀再次赴德国讲学和举办个人展览。1997年应邀赴日本交流。1998—1999年赴美国举办个人展览并在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学院交流。1999年归国执教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信息视觉化与视觉传播课题
 学术简历:在国内外媒介上发表过50多件视觉艺术与设计作品、40多篇文章。多次主持和参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视觉设计工作,并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国际经贸大学、北京经贸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等十多所大学和机构邀请讲学。游历过世界上12个国家,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和德语对外交流。作为硕士生导师已经指导毕业22名研究生。
 主要教授课程:视觉传播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实务、视觉圣经、新媒体艺术论、视觉元素的动态组合、数字媒体信息传播。
 主要研究领域:视觉传播研究、广告信息传播研究、信息视觉化研究、数字媒体信患传播研究,应用领域的视觉信息设计研究、数字博物馆研究。
  著作:《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视觉元素的动态组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新媒体艺术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简明广告学实用教程》第2版第3次印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广告设计课堂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视觉圣经一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新媒介与网络广告》科学出版社2001。
  省、部级奖励:
  1、第1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突出贡献奖.2000.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颁发。
  2、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突出贡献奖,2004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事局颁发。
  校级奖励:
  1、广告学概论课程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北京大学颁发。
  2、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教师奖2005.北京大学颁发。
  3、广告学概论课程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优秀课程奖,中科研究生院颁发。
 当前主持项目:“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项目主持人。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了解信仰发展的沿革——基督教历史概述 第一节 基督教的由来及其信仰 第二节 科学艺术信仰相得益彰 第三节 艺术宗教相互制约发展 第四节 与《圣经》有关的历史遗踪第二章 信仰领域的视觉解读——基督教题材绘画 第一节 宗教绘画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基督教绘画与风格流派 第三节 部分经典绘画作品介绍第三章  构筑信仰的归属之地——基督教教堂建筑 第一节 建筑概念、分类及风格 第二节 基督教教堂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部分经典教堂建筑介绍第四章 塑造展示信仰的符号——基督教雕塑艺术 第一节 雕塑概念、分类及风格 第二节 西方雕塑艺术功能演变 第三节 部分经典雕塑作品介绍第五章 用活动影像演绎信仰——基督教题材电影 第一节 把《圣经》作为蓝本的电影 第二节 描写生命史诗化的电影 第三节 表现了信仰危机的电影 第四节 思维颠覆中的现代电影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的新视频——基督教媒体艺术 第一节 进化论与圣经故事并存——Sand Anlmatlon 第二节 呼唤与震撼的大地之歌——Earth Song 第三节 走在网络时代人生路上——Walking on by 第四节 一个来自梦境中的采访——Intervlew with God第七章 不了解怎会耳熟能详——基督教文化典故 第一节 来自《圣经》的典故与传说 第二节 来自《圣经》的节日与庆典 第三节 来自《圣经》的艺术性符号第八章 部分西方人名的来历——基督教中的人名 第一节 追根溯源了解先知圣人 第二节 耶稣会与来华的传教士 第三节 历史传承从名人到人名第九章 艺术的心灵感悟分享——基督教文化思考 第一节 从信仰文化到学术研究 第二节 心灵与智慧信仰与作品 第三节 探讨过程点滴感言摘编第十章 附录 名词解释 西方艺术流派目录 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了解信仰发展的沿革——基督教历史概述  第一节 基督教的由来及其信仰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它是拿撒勒人耶稣创立的。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赛亚(希腊文译为“基督”)等概念,并将希伯来《圣经》作为基督教《圣经·旧约》。现在我们看到的《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被称为《新、旧约全书》。《旧约》是继承的,《新约》是自创的。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世俗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出现在遥远古代的、色泽绚丽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文艺作品。如同其他类似的书籍一样, 《圣经》中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心理演变进程,无论他们的种族、语言和文化如何;它反映的是人类渴望与追求真理愿望的一种形式。千百年来,《圣经》一直被认为是古代希伯来人在神的授意下写就的独创性著作。但是,随着在考古工作中楔形文字不断被破解成功,历史学家认识到,《圣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也就是说,《圣经》中的许多细节,甚至许多完整故事都或多或少地来源于闪米特人的丰富多彩的神话和传说的宝库。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都知道:神话和传说常常是诗化了的历史。换句话说:在神话和传说中常常包含着历史的真实。

媒体关注与评论

  虽然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传播最广的宗教之~,虽然每年都和大家热热闹闹地过者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可是当真正面对基督教时,却不由地露了怯——其实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它,也从没真正静下心来体会过它深厚的内涵。感谢张老师给了我一个走近基督教文化的机会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逐步感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博大和厚重,除此之外,我体会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和对人生的思索。人们常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却学到了一种比知识、比方法更重要的东西——一个看待、思考人生的全新角度,我似乎开始明白信仰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有这样个传说:据说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坎坷,这根脊梁都可以让人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  ——何弦  是张老师让我认识到人不可以没有信仰,也许这种信仰不一定是针对某些特定宗教的,如老师所言“信仰就是以确定对待不确定。”“信”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有了“信”才能对他所做的事情执着而坚持。有了“信”,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再摇摆,对事情有了确定的评价,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也不是急功近利的争夺。拥有信仰的人,会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种平静的心态,拥有了这种心态可以让人处变不惊,能够在纷杂的世俗社会中洞悉自己灵魂的最深处,能够从生命、灵魂的高度来审视自己。参与老师的课题对我常常是个挑战,而每项工作的完成对我都具有里程碑性质,因为以后再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用到这些方法,把工作做得系统而有条理,游刃有余。希望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能如我…样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玲潇

编辑推荐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排版也不错。
  •   很喜欢,书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