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谭帆,徐坤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前言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让神情安静,寻得好心情。 躁动的时代。要寻得身心安静,真不容易;加速周转的生活,要保持一副好心情,也很难?物质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精神生活质量。 保持一个好心情,不是可用钱买到的。即便有了好心情,也难以像食品那样冷藏保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高兴的方法。在北方春日温暖的阳光下,坐在山村的家门晒太阳;在城里街边的咖啡店,与朋友们相聚,天南地北聊聊;精心选一盘江南丝竹调,用高音质音响放出美妙乐曲;人都回家的周末,小孩子在忙功课,妻子边看报纸边看电视,我倒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享受幽雅阅读时光。 离家不远处,有一书店。店里的书的品位,比较适合学校教书者购买,现在的书,比我读大学时多多了;书的装帧,也比过去更讲究了:印书的用纸,比过去好像也白净了许多倍。能称得上好书者,却依然未让人感觉到多。一般的书,是买回家的,好书是“淘”回家来的。 何谓要“淘”的好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之管见,书者,拿在手上,只需读过几行,便会感到平稳,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安详自在好书者,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好心情保健的灵丹妙药。 在笔者案头上,有一本《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称得上好书。它是《幽雅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中国台湾文人杨振良,杨先生祖籍广东平远,2004年猴年是他48岁的本命年,台湾没有经过大陆的“文革”,中国传统文化在杨先生这一代人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中一直传承下来,没有中断,不需接续。 台湾东海岸的花莲,多年前我曾到访过那里:青山绿水,花香鸟鸣,作者在如此幽静的大自然中写作,中国文字的诗之意境,词之意趣,便融入到如画的自然中去了。初读这本书的简体字书稿,意绪不觉随着文字,被带到山幽水静之中。 策划这套书的杨书澜女士邀我作序,对我来说是一个机缘,步入这套精美的丛书之中,享受作者们用情感文字搭建的“幽雅阅读”想象空间。这套书包括中国的“瓷器”、“书法”、“国画”、“建筑”、“园林”、“家具”、“服饰”等多种,每种书都表达出独特的安逸氛围。但整套书之间,相互融合,通览过来,如江河流水,汇集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大海。 笔者不是中国艺术方面的专家,更不具东方美学专长,只是这类书籍不可救药的一位痴心读者。这类好书对于我,如鱼与水,鸟与林,树与土,云与天那样,在生活中,我如果离开东方艺术读物,便会感到窒息。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暇饰、家具,小如“核舟记”之精微,细如纸张般景德镇薄胎瓷碗,久远如敦煌经卷上的唐墨的光泽,幽静如杭州杨公堤畔刘庄竹林中的读书楼,一切都充满着神秘与含蓄之美。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有不同于西方人的简约中国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的文明源流,也有和谐的生活方式。西方人虽然在自然科学领域,在明清时代超过了中国但是,他们在工业社会和后现代化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宗教而获得精神的安慰,中国人从古至今,不依靠宗教而在文化艺术中,获得精神安慰和灵魂升华。通过这些可物化可视觉的幽雅文化,并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这是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难道不是这样吗?看看这套书中介绍的中国家具,既可以使用,又可以作为观赏艺术,其中还有东西南北的民间故事。明代家具已成文物,不仅历史长,而且工艺造型独特。今天的仿制品,虽几可乱真,但在行家眼里,依然无法超越古代匠人的手艺。现代的人是用手做的。古代的人是用心做的。当今高档商品房小区,造出了假山和溪水,让居民在窗口或阳台上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但是,远在历史中的诗情画意是用精神感悟出来的意境,都市里的人难以重见。 现代中国人的服饰水平,有时也会超过巴黎但是,超过了又怎样呢?日本人的服装设计据说已赶上法国,韩国人超过了意大利。但是,中国服装特有的和谐,内在的韵律,飘逸的衣袖,恬静的配色,难以用评论家的语言采解释,只能够“花欲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文化。年近花甲的韩国友人对笔音说,他解释中国的文化是“所有该有的东西都有的文化”,美国文化是“一些该有文化的东西却没有的文化”。笔者联想到这套《幽雅阅读丛书》,不就是对中国千年丈化遗产的一种传播吗?感谢作音,也感谢编辑,更感谢留给我们丰富丈化的祖先。 阅读好书,可以给你我一片幽雅安静的天地,还可以给你我一个好心情。 2004年12月8日于北大蓝旗营
内容概要
在古代中国,优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从事歌舞表演、滑稽诵笑、戏曲和说唱艺术等职业,供人娱乐,给人消遭,自身的遭际与命运却往往具有浓重的悲剧意味。 中国古代优伶史是一部表演艺术创造的辉煌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书以“人”为纲,选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名演员为个案,对其生平和艺术创造详加描述,同时也以点带而地介绍了优伶及其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
作者简介
谭帆,1959年10月出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专攻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戏曲史和中国小说史。著有《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优伶史》、《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书籍目录
幽雅阅读吴志攀引言一、“梨园妙曲齐阳阿,衣冠优孟舞婆娑”——说优孟二、“可怜兄妹承新宠,未必风霜耐岁寒”——一说李延年三、“日暮尔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说绿珠四、“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说黄旙绰五、“莫向南山轻一曲,千金原是永新人”——说许和子六、“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说雷海青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说李龟年八、“月照芙蓉水殿秋,仙韶一曲奏《凉州》”——说菊夫人九、“今日娥眉亦能尔,千载同闻侠骨香”——说严蕊十、“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说珠帘秀十一、“意态山来看不足,揭帘半面已倾城”——说顺时秀十二、“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说商小玲十三、“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马锦十四、“天锡串戏妙天下,佳刷出出有传头”——说彭天锡十五、“五陵侠少豪华了,甘心欲为王郎死”——说王紫稼十六、“身怀绝艺无人识,一朝得显御前尊”——说陈明智十七、“乱弹巨擘属长庆,字谱昆山鉴别精”——说程长庚十八、“赶三一死无苏丑,唯有春山唱打围”——说刘赶三十九、“阳春白雪怀优孟,法曲长留一瓣香”——说岳春二十、“风雨白年喜连成,梨园万代传芳馨”——说叶春善后记《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章节摘录
一、“梨园妙曲齐阳阿,衣冠优孟舞婆娑”——说优孟 清人梁清标《蕉林诗集?雨中听梨园演黄孝子传奇》一诗生动描述了优伶表演的艺术感染力与情感渗透力:“梨园妙曲齐阳阿,衣冠优孟舞婆娑。曲中哀怨一何多,四座闻之涕滂沱。”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关于“梨园”一说始自唐玄宗,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擅谱佳曲,创设了著名的音乐教习与演出机构——梨园,故而一直以来被习惯地尊之为梨园之祖,后世亦通常以“梨园”指代戏曲行业。不过,若要论及中国戏曲演员真正的始祖,先驱者则并非唐玄宗或唐代众多的梨园子弟,而要继续上溯到更早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优孟”才是公认的中国戏曲演员之始祖,“优孟衣冠”则是中国最早的戏曲装扮。 关于优孟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优孟乃春秋时楚国优人,生活年代与楚庄王(公元前613-前590年在位)大致同时。优孟身高八尺,外形魁梧,仪表堂堂,而且滑稽调弄,机敏多智,常在谈笑中施以讽谏。 司马迁《史记》中记述了关于优孟的两件典型事例: 其一是“楚庄王与马”。说是楚庄王有一匹非常喜爱的马,每日让马儿享受着食物充裕、安逸舒适的生活,结果由于肥胖过度得病而死。庄王心疼不已,要求臣下按照大夫的礼仪为马装殓埋葬。朝中官员自然对此议论纷纷,然而庄王一意孤行,宣布若反抗命令者罪可致死。 ……
编辑推荐
《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取名“梨花带雨”,乃《幽雅阅读》丛书的主持者所定。语出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