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孟宪实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从650年到683年,在位时间是34年,比父亲唐太宗多出整整十年。唐高宗统治唐朝34年,在唐朝的21位皇帝中(包括武则天),他统治唐朝的时间仅次子唐玄宗(46年)。那么唐高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虽然大家不是专门研究唐史的专家,对于唐高宗也应该有所耳闻。请仔细想一想我们印象中的唐高宗,我们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呢?四个字:“软弱无能”。一个统治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皇帝,竟然是一位软弱无能之辈,而且统治时间还那么长久?这到底可信不可信呢?唐高宗真是软弱无能吗?确实有很多人这么说。《旧唐书·高宗本纪》的“、史臣日”,说高宗即位以前还不错,有长者之风,从即位开始,立刻判若两人。荡情后宫,荒于政局,废掉王皇后,让舅舅蒙冤。忠良靠边,小人得志。导致国家基础破坏,宗社空虚。这样的评论当然也只能用软弱无能来概括,甚至比软弱无能更糟。清人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民国时蔡宗藩的《唐史演义》都这么说。那么,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软弱指的是否是性格,这要在具体的事情中显示出来。是否无能呢?我们要看他把国家治理得如何。历史研究是以既往的人物和故事为对象的,我们要通过相关的证据,或者文字或者文物去接近当时,了解事实,专业的说法就是通过史料接近史实。但是如果史料记载有出入,有矛盾,我们怎么办呢?这就是歧路亡羊的故事。一旦走错了路,那就会失去目标,甚至会南辕北辙。于是史学的研究工作多半是对史料的甄别,甚至要对史料进行百般挑剔,可是,这不陷于矛盾了吗?是的。既要依靠史料,还不能完全相信史料。举一个容易明白的例子。侦探破案,要面对许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现象,真相只能有一个,但是证据可能是互相矛盾的,如何识破假象、认清真相,就是侦探的责任。历史学家的使命也是如此,去伪存真,弄清历史真相,就是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乐趣正在这里,弄清楚一个千古之谜,如同破解了一个大案件,那内心的愉悦是无法言说的。只要你身在其中,其中的乐趣自然容易体会。本次讲座,通过一系列历史事实,剖析唐高宗那个时代,解析唐高宗的朝廷,回归历史现场,同情、理解当事人。我讲的唐高宗,也许与你的印象很不一样。复原唐高宗,就是我的使命。今天,我们首先从唐高宗的早年生活入手。
内容概要
流光溢彩的盛唐岁月里,谁的时代里国土最辽阔?谁的统治下“良吏”最多?历代帝王视之为事业巅峰的封禅大典,由谁最先成功举行?唐高宗。 为了接上父亲的班,他隐忍,但绝不坐以待毙。当一个个疯狂争夺的兄弟倒在阋墙之争的血泊里,人们才发现,一直默默无闻的李治原来并非无所作为,他只是以退为进,把“用弱”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接好父亲的班,他妥协,但绝不懦弱。当步步进逼的权臣把他逼到墙角,他只好“突围”——废王立武,流放褚遂良、处死长孙无忌,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皇帝是怎样炼成”的大戏。 后世的史学家,因为篡夺皇权的武则天而不惜把李治写得懦弱无能。但又有多少人意识到,培养武则天本就是李治有意为之——他要证明给世人看,“废王立武”是多么英明的决定。历史的真相绝非女主专政,而是夫唱妇随;绝非后宫干政,而是夫妻协力。武则天的篡权,在李治时期甚至没有一点苗头。
作者简介
孟宪实,黑龙江省讷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在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领域学有专长。
他强调学术性与普及性得统一,以专业史学家的眼光,用最通俗的方式讲述历史。不仅着力于讲述的生动有趣、知识的准确翔实,更把传达“历史的意识”作为首要目标。是罕见的在通俗性和专业性两个领域都备受推崇的作者。
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等。2006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武门之变》,2007年5月主讲《贞观之治》,2008年4月主讲《唐高宗的真相》。为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剧(与作家阿城合作)。
书籍目录
序 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唐高宗引子 拨开迷雾,告诉你一个真高宗第一讲 殿下的早年生活第二讲 从殿下到陛下第三讲 舅舅当家第四讲 房遗爱谋反案第五讲 长孙的巅峰时刻第六讲 高宗突围第七讲 甥舅战役第八讲 高端决战第九讲 反对派的结局第十讲 悲剧渊源第十一讲 唐高宗的功臣们第十二讲 帝后一家第十三讲 高宗的太子们第十四讲 亲密战友第十五讲 升平皇帝附录一 公主之死附录二 唐高宗大事年记附录三 唐高宗世系表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废后风波——唐高宗与武则天之一公元655年,26岁的唐高宗李治不顾众宰相的反对,坚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废王立武,就是唐高宗的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高宗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皇帝的威权。为了抬高武则天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废王立武的决策正确,高宗要求百官朝拜皇后,下令将武氏家族列入一等士族,甚至让武则天参预朝政。一时间,武则天以及武氏一族风光无限。不过,八年之后,公元664年年底,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关系出现问题,废后风波骤然而起——唐高宗要废去武则天的皇后地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情况是这样的:首先,从远的背景来说,皇后参预朝政以后,专作威福,皇帝也受制于皇后,不胜其忿。其次,导火索是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与皇后为厌胜之术,被宦官王伏胜告发。皇上于是大怒,招来宰相上官仪。上官仪说皇后专横,人民很愤怒,废了她算了。皇帝说正合朕意,立刻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书。可是,皇帝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的人都是皇后的密探,密探们一看,这还得了,大家于是拼命往后宫奔跑告诉了皇后。皇后立刻到皇帝身边亲自辩护。皇上一看皇后来了,起草的诏书就在当场,被皇后抓了一个现行,立刻吓破了胆,缩了回去,不敢宣布废黜皇后。可是,皇帝怕皇后怨恨自己啊,只好把责任推给上官仪,说是上官仪教自己的,自己开始可是没有这个心思的。结果呢?大家可想而知。上官仪成了替罪羊。不仅如此,他们发现上官仪跟王伏胜有过一样的经历,就是都伺候过废太子李忠,于是他们的政治动机就昭然若揭。最后,把他们和曾经伺候过的主子,一起打成谋反集团,李忠赐死,上官仪等杀掉。这个事情,来得很突然,几乎没有任何先兆。所以,我们要找出背后的真相,还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几个问题:首先,唐高宗要废皇后,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临时决定。其次,唐高宗不敢面对皇后武则天,而武则天能够从容自我申辩,说明两人之间还是唐高宗方面心虚。如果是因为武则天专横,高宗要废后也算是理由充足。如果确实因为武则天长期以来专横跋扈,那么高宗可以仔细安排,从容废黜她,为什么会如此仓促呢?按理说,唐高宗经历过废王立武事件,应该懂得废去皇后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多年辛苦抬举武则天,如今这么一废,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吗?另外,到底为什么唐高宗如此心虚呢?这让人不得不产生很多怀疑,而《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竟然没有认真交待。其实,《通鉴》的记载不是独家发明,它来自《新唐书》。但是,即使《新唐书》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它们使用的统一口径是唐高宗性格问题,面对真理不敢坚持。究竟是唐高宗的性格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呢?655年立为皇后之后,武则天又相继生下了第三子李显(656)、第四个儿子李旦(662)。原本是恩爱夫妻,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皇帝突然说要废后呢?如果说是皇后专横,史书却没有记载任何一件具体的事情。皇帝和皇后的冲突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可能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对于很多女人而言,皇帝这个人就是一块大肥肉,能够跟皇帝有所亲近,大约就是女人最成功的人生境界。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后宫的事情可以自己说了算,所以就把自己的姐姐引入宫中。高宗很高兴,封了他的姐姐为韩国夫人。韩国夫人生有一男一女,正在家里守寡,得到高宗的欣赏,一定心里高兴。请注意,这个欣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这里说的可是发生了床笫关系的那种。这是不是武则天原来的心愿呢?我们也没有办法证明。这个韩国夫人呢,运气也是有限,享福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但是,她的位置又有了接班人,那就是她自己的亲生女儿。看起来,唐高宗更喜欢这个年轻女孩,给她一个封号叫做魏国夫人,武则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动作。说不定,武则天也暗自高兴,看看,你这个皇帝还是跳不出我的手心。不过,事情渐渐发生了变化,而且正在向武则天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什么方向呢?唐高宗很想给魏国夫人一个正式的内命妇名号。这有什么重要的吗?当然有。所谓的魏国夫人是外命妇,在制度上并非属于皇帝的女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唐高宗跟魏国夫人的关系是非法的。而所谓的正式名号,就是嫔妃一类的内命妇,内命妇的一个简称就是“内职”,那就是皇帝的合法女人。如果真的给魏国夫人一个正式的内职,那么这个小外甥女跟皇帝的关系就成了合法的。不仅如此,她跟自己的姨姨武则天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二女共一夫。这样一来,对于武则天而言,心里的别扭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于,武则天还意识到了某种危险性。所以,她坚决反对高宗给魏国夫人正式身份。《资治通鉴》在废后风波几年以后的相关记载里才提到这件事情,但是并不提它与废后风波的关系。看来,皇帝跟自己的外甥女两人发生关系,武则天并不反对,但是要给一个正式的名号,武则天是不同意的。没有记载说魏国夫人是什么态度,猜测起来应该是站在背后支持皇帝。皇帝与皇后在这件事上发生了争执,可能有一段时间沟通困难。所谓皇帝受到皇后的限制,到底是什么事呢?现在能找到的就是此事。宦官王伏胜,一定是发现了皇帝和皇后之间发生了问题,所以才敢于在郭行真道士入宫以后去告发。内宫有和尚道士往来,那是常事。如果皇帝和皇后不是出现了问题,王伏胜打死也不敢告发。皇帝正在郁闷,心旌动摇,为什么不乘机废了皇后呢?说不定这个时候皇帝还想到,干脆让魏国夫人当皇后也不错啊。于是找来上官仪商量。上官仪是一个风流才子,贞观时期的进士,他的诗歌被称作上官体,在长安是著名的帅哥明星。他写的诗,是长安时尚的风向标,每一首出来,立刻被传抄。但是,文学水平跟政治是两码事,政治谋划方面,上官仪还是一个新手。上官仪见皇帝要废皇后,赶紧表态支持,也没有考虑一下,皇帝此时的想法,究竟是深思熟虑呢,还是一时的冲动?当初废皇后,搞得天翻地覆,现在废皇后,会有哪些问题,会产生哪些后果,严重的后果应该怎样预防等等,反正,这些他都没有考虑,当场表态支持,也一定把理由使劲夸大一番,如同又作一首新诗。于是,一时冲动的皇帝,遇到了诗性大发的诗人,两人兴冲冲地过家家,连身边的人都觉得太儿戏。结果,当皇后急匆匆赶来问个究竟的时候,连皇帝本人都傻了眼。没有办法解释啊。其实,换另外一个人,也会劝劝皇上,废皇后不是小事,皇上应该仔细想想清楚。那样,皇上也许不会如此。但是,偏偏是上官仪。皇上冲动,他比皇上还冲动。于是,一切后果只好由他来承担。上官仪原来被废太子李忠的属官,可巧王伏胜也服侍过李忠。后来,他们二人跟李忠一起被打成谋反集团,远在黔州的李忠竟然被赐死。有人当了替死鬼,风波也就过去了。对于唐高宗和武皇后来说,这次争风吃醋的风波闹得有点大,所以也应该巴不得快点过去,而且肯定是谁也不愿再提起。另外一位当事人魏国夫人,又与唐高宗回复了原状,没有正式身份,但保持着旧日的暧昧关系。这种关系又维持了两年。《资治通鉴》记载,乾封元年(666)八月,魏国夫人被武则天毒死。当时皇帝皇后封禅泰山完成,返回了西京长安。武则天的哥哥始州刺史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与天下诸州刺史一道陪同皇帝登泰山,然后又一道陪驾回京师,武惟良等献食,皇后偷偷在食物中放了毒药,结果魏国夫人食而暴卒。这是《资治通鉴》的说法。而诸书的记载,并不完全相同。魏国夫人被毒死的事,是发生在宫廷之内还是武则天母亲宁国夫人宅第,有两种说法。大概在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已经无法弄清楚这次投毒事件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了,面对不同的说法只好选择一个了。此事如果发生在宫廷里,也还有问题。其实,唐朝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皇帝的饮食,似乎也包括嫔妃们的饮食。按常理推测,即使是地方刺史献食,这个机构也应该负责品尝,怎么还是让武则天找到投毒的机会呢?魏国夫人之死,现在的历史记载,异口同声指向武则天,在没有新资料的情况下,存疑也只能存疑,试图破解还是太困难了。总之,这些很快都成了过眼云烟。一切都恢复原来状态,高宗和武则天依然是恩爱夫妻。高宗和武则天的感情还不至于如此脆弱,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一次考验。高宗一定深深地歉疚。史书记载,从此以后,皇帝允许皇后垂帘听政,武则天的政治地位再次提高,两人被称作二圣,这可以看作是皇帝对废后风波的歉意表达。
后记
1994年9月,我刚刚投到吴宗国先生门下。此前,我大学毕业后已在新疆师范大学教书十一年。对于做学生而言,我是老兵新传,但是对于历史研究,依然有很多迷茫。有一天,我战战兢兢地问吴先生:“历史研究如何发挥推动历史的作用?”吴先生微笑,而微笑之后,吴先生通常会反问:这要问你啊。但这次,先生没有反问,而是简单有力地说道:转变为常识。应该承认,这个问题折磨我很久,虽然身在历史学界已经多年,但是一直不能很清晰地把握本学科的价值。仅仅是搞清楚历史过程不能满足我们的疑问,一个学科如果没有现实的意义,它的存在价值不是很值得质疑吗?那么历史研究的价值何在呢?我提出的问题,已经预先设定历史研究有推动历史的作用,问题的焦点放在推动历史的路径上。从研究到常识,正是史学研究发挥作用的途径,传播是必经之路。先生的回答,简明扼要,我在迷茫中如同看到了一盏明灯。多年以后,我从编写电视剧《贞观之治》到电视讲座《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以及这次的《唐高宗的真相》,与传播不期相遇。回想与当初先生的教导暗合,应该不是偶然的。好在,在这些很通俗的讲座中,自认为也加入了比较专业的思考。如果说,此前的历史研究,是先有学术成果后有通俗传播的话,那么这次正好相反。学术思考不是以学术论文的方式首先发表,而是用这种比较通俗的方式与更多的读者见面,想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感谢吴宗国先生再次为我写序。有先生的支持,学生就会感到心里踏实。去年,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录制《唐高宗的真相》的讲座。这本小书就是在讲稿基础上增改而成的。出版的内容要多出许多,一些是原本讲座中有而因故没有播出的,一些是讲座没有而后来增加的。我一直不能很好地按照教案讲,所以讲座不足的部分,总有许多要添加补充。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教育专题部主任魏淑青女士一向对我多有鼓励,百家讲坛的负责人万卫先生、策划解如光先生,一直热心地关照我的讲座和图书出版。编导张长虹、魏学来、兰培胜、林屹屹一直为我不成熟的讲座加工添彩,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十分辛苦。请接受我诚挚的谢忱。从2005年10月起足足两年,每个周六我都会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度过。我们有一个“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整理近些年吐鲁番出土的古代文书。在荣新江先生的领导下,我们小组的工作很有成效,最近我们研究整理的成果《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即将出版面世。因为要在百家讲坛录制讲座,很多本该我负责的工作只好由荣新江先生完成。没有荣先生和小组其他成员的理解、承担与支持,讲座很难完成。感谢荣新江先生,感谢整理小组的全体成员。本书最终决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让我有一点点回报的心绪。刘方老师是我长期敬重的师长,本书由她牵头编辑,让我满心荣光。编辑岳秀坤、张晗等,虽然此前未曾谋面,但是他们认认真真的工作精神让我很是感动。沈睿文、江晓辉为本书提供了很多帮助,虽然原本就是朋友,但是真诚的致谢还是需要的。
编辑推荐
拨开千年迷雾,还原历史本真。《唐高宗的真相》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唐史专家讲述《唐高宗的真相》。号称盛大的唐代国土,在谁的时代最为辽阔?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封禅大典,在谁的时代首先成功举办?唐高宗李治。李治让贞观之治再上一个新台阶,给开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础。然而,千年以来,人们只记得,他是英明圣主李世民的乖儿子,他是铁腕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其实唐高宗李治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作者在爬梳、甄别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大胆为唐高宗翻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