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回望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东亮 编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汇聚过中国20世纪最优秀的一批外国语言文学大师。为了探寻本学科自创建起的源流和变迁,也为了更好地了解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人文遗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子2005年底成立“学科史项目组”,开展了系统的文献档案调查研究工作,并走访了本学科各个专业一些退休教授。接受采访的前辈学者通常既是本学科某些重要发展阶段的见证人,也是在外国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和翻译领域颇有建树的国内知名学者。这些“口述历史”提供的生动信息使我们得以从不同侧面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而一代名师在治学上的经验和体会也是留给后辈学人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

书籍目录

世事多变幻,人生更斑斓——北京大学俄语系龚人放教授访谈以歌德和贝多芬的精神不懈奋斗——北京大学德语系严宝瑜教授访谈生也有涯 学也无涯——北京大学法语系刘自强教授访谈谁道人生无再少?我心如故系千岛——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梁立基教授访谈延续半个世纪的学术情缘——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语专业韦旭升教授访谈桃李无语,下自成蹊——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安武先生访谈教书育人四十载 译坛耕耘五十年 ——北京大学法语系桂裕芳教授访谈“我已把语言的种子播撒到大地上”——北京大学东语系张鸿年教授访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北京大学日语系潘金生教授访谈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陈嘉厚教授访谈我的社会语言学情结——北京大学英语系祝畹瑾教授访谈杏坛春风五十年,桃李欣欣中俄间——北京大学俄语系李明滨教授访谈从基础课教学到俄语语法研究——北京大学俄语系吴贻翼教授访谈治学以宽博,育人以宽容,处事以宽心——北京大学德语系范大灿教授访谈“师”歌中的韵律——北京大学英语系王式仁教授访谈丹心热血沃新花——北京大学东语系叶奕良教授访谈从基础课教学到福克纳研究——北京大学英语系陶洁教授访谈我与阿拉伯语是“金婚”——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仲跻昆教授访谈忆念恩师倍觉亲,桃李满园芬芳沁——北京大学英语系王逢鑫教授访谈朴实学风、浪漫情怀——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赵振江教授访谈言传身教,师道传承——北京大学英语系刘意青教授访谈后记

章节摘录

  以歌德和贝多芬的精神不懈奋斗——北京大学德语系严宝瑜教授访谈  严宝瑜教授学术小传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德国文学研究专家。1923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937年赴四川求学,就读于国立二中。1944年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主修英语语言文学,后从师杨业治教授学习德语。l948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从事德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54至1958年公派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修,师从著名学者汉斯·迈耶尔。从1986年起为北京大学全校学生讲授古典音乐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1989年至l990年担任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客座教授。发表翻译的德语文学作品和研究德语文学及古典音乐的论文多篇。1989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弟奖金”,奖励他在德国文学研究  上的突出成绩和为两国文化交流做出的特殊贡献。  采访人(问):首先,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学科史项目组的采访。您现在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资历最老的教授,我们首先想请您讲一讲您当年学习德语的情况。  严宝瑜教授(答):我上中学的时候抗日战争就爆发了,我的几个朋友和我不想在日本人统治下读书,于是就经香港到了重庆。在那里,我中学毕业后在音乐学院,就是后来的中央音乐学院学了两年音乐,后来我就去了西南联合大学,在那里我真正开始学德语是在1945年,当时我上大学二年级,老师是杨业治先生,杨先生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只有外国语言文学系,并没有德语系。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曾经有专门的德语系,冯至先生就是在那里就读的。我的专业本来是英语语言文学,就是说,我系统地学习了英语文学,而德语是我的副科。我们当时的学习非常认真、努力,因为怀着浓厚的兴趣。拿英语学习来说,狄更斯的小说,老师让我们读一本,我读了四本,哈代的小说,我也念了五六本。  ……

编辑推荐

  为了探寻本学科自创建起的源流和变迁,梳理本学科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作者以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开展了系统的文献档案调查研究工作。全书收录了包括龚人放、严宝瑜、桂裕芳、潘金生、祝畹瑾、王逢鑫等21位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大师在内的访谈,旨在更好地了解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人文遗产,把代代相传的一些优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路回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