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宪,何成洲,马俊亚 主编 页数:336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一些著名学者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演讲,以及该院学者驻院研究期间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全书主题集中于文化反思。涉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文学与哲学、文化与全球化等诸多层面。该书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1)文化研究与跨文化对话;2)哲学与美学问题;3)诗学与经典反思。作者们各抒己见,形成了一种有趣的跨越时空的互动和对话。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曾赴韩国崇实大学讲学(1994),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2000),美国杜克大学访问教授(2006)。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西方美学》、《审美是美学?》等。主编《现代性研究译丛》、《文化与传播译丛》等丛书。
书籍目录
前言文化研究与跨文化对话 对话文明与儒家伦理 文化传统和世界和平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 文化研究:为何并如何? “理论热”的消退与文学理论研究的出路 从他者的他者到文化自觉 文学与认同 比较电影研究与跨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与跨学科性、跨媒体性、跨文化视觉性 关键时刻的语境大串联——关于文化研究的对话哲学与美学问题 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教养斯洛文尼亚]斯拉沃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模式 全球视野下的实用主义——罗蒂对于美国实用主义的转型 如何谈论普世伦理?——一种实用主义的形式考察 常识与理论 普特南为何放弃功能主义 希腊精神与科学 柏拉图对话中的主题內容与戏剧事件——苏格拉底和“整个灵魂的转变”诗学与经典反思 论唐代的规范诗学 哈姆生的自然观——《大地的生长》的生态批评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 《文心雕龙》风骨论辨证 张岱与《陶庵梦忆》
章节摘录
对话文明与儒家伦理: [美国]杜维明 我们一般的印象是儒家传统已经被边缘化,我也一直这么认为,特别是市场经济诞生以来。在意识层面,五四精英对儒家伦理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判,例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了解他们当时的情境,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一方面是对整个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但是他们又都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所以在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在下意识甚至是潜意识层面,很多传统的文化价值,包括儒家文化价值,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坚持五四传统对儒家思想的全面批判。作为儒家传统能否进行现代转换的标准,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的学者可能过分乐观,也就是把儒家的阴暗面当做包袱,希望能够把传统的包袱予以扬弃。可是我们知道,传统文化通过长期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包袱,相反它渗透到我们的血液、我们的骨髓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剥夺的部分,也对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人生观等起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一方面是消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积极的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来重新反省儒家传统,我觉得在最近十几年里有新的认识。大家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就是开发传统资源的意识——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内涵,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为有了这种共识,在各个地方重新了解国学,了解儒家传统,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宋明理学的发展,以及现在的进一步面向世界,这些课题我们都感觉到有意义。 ……
编辑推荐
集结于该书中的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来自国内外和校内外的知名学者的演讲稿。这些演讲内容丰富,思想新颖并富有挑战性,刊印于此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其中的思想快乐。二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学者在2006年秋到2007年秋这一年里所作的一些研究,刊出后可就教于各地方家,并由此达到学术交流切磋之目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