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苏力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法律书评》是面向全国的学术批评类刊物,由北大法学院的苏力教授担任主编,旨在弘扬和鼓励中国法学界的学术批评。 本书为第6辑,设“深度解读”、“本土墨香”、“异域书品”、“第一本书”、“名师典藏”、“书香早识”等栏目。
书籍目录
深度解读 “前沿”的潜力与局限——以桑本谦《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为例 父权与法权——《秋菊打官司》再阐释本土墨香 超越“不过如此” 追求反思的力量——《论私力救济》读后 中国化语境中的“法律与文学”——读苏力的《法律与文学》 超越国民性如何可能——兼评吴增基《国民心理对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揭开最高人民法院的面纱——评《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 在中国的法治路上——读《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对清代例文本身的考究与质疑——薛允升《读例存疑》的宝贵价值异域书品 并未终结的旅程——简评《德沃金和他的批评者》 公民参与与民主政体——关于托克维尔、密尔的读书札记 任羽中 契约、权力和国家形成——评巴泽尔的《国家理论》及其对法学研究的启示 谁在掌控法律——《法官、立法者与法学教授——欧洲法律史篇》读后 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原理与技术——读《美国行政法的重构》 探寻司法艺术的精神——卡多佐法律思想解读 组织体中的合同理论——读《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兼评公司合同理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污染与财产权:环境保护的所有权制度比较分析》 无需法律的“现代”社会的秩序第一本书 《情理法与中国人》:蹒跚学步法史路名师典藏 在全球化语境中逆向生长的公司治理力作书香早识 统一合同法的新发展等 《法律书评》稿约
章节摘录
深度解读 “前沿”的潜力与局限——以桑本谦《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为例 将“信任”的问题转化为“惩罚”的问题,不只需要分析的冷酷,更需要眼光的锐利。或许是受益于阅读法律经济学、博弈论和社会生物学培养出的思维习惯,桑本谦博士看似不经意间察觉到了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财富创造》(下称《信任》)一书的致命伤,并且(至少在我看来)将其当作了《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下称《监控与惩罚》)一书的论证出发点。倘若以社会科学的标准观之,《信任》这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存在非常重大的缺陷:福山对作为全书核心概念的“信任”自始至终语焉不详,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定义,在论述中又游移不定,使这一表征多样的“社会道德”现象无所不包,甚至让人无法确定其分析中何为自变量、何为因变量,故而对具体的理解和行动未必有实际帮助。 显然,这种在修辞上极具诱惑力但智识上未免含混不清的理论不能让桑本谦完全满意。尽管在导言和附论中作者都暗示,其理论野心同样“高达”实现“范式转换”的水平(页4),并且确实也提出了“法治建设的社会资本”这样与“信任”甚至“本土资源”一样乍看上去触目惊心的宏大命题,但《监控与惩罚》一书真正的立论基点却在于将社会治理的纷繁众相首先化入微观的“惩罚与(为了惩罚的)监控”这样简洁——因此如同其他行为主义(“行为一后果”)模型般诱人——的模型。基于国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备受瞩目的交叉学科研究,桑本谦将惩罚与监控作为分析人类社会治理的最基本社会事实(这完全可以是涂尔干意义上的),由此出发向四周拓展分析。从论证上来看,作者在书中展示的基本理论结构非常清晰:以促成有效率合作为预设的人类社会行为目标,桑本谦尝试用惩罚现象对法理学上包括权利、义务、权力在内的实体性概念重新进行描述,并以惩罚及为实现惩罚所需要的监控为线索,将法律/社会治理问题中传统的“公一私”二元结构的差异、联结与互动,转化到“小群体一大群体”的连续统上进行展示,从而对社会规范和法律给出一个完整的功能主义分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