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安余 页数:253
内容概要
在对经济发展范畴界定和认识的基础上,本书从经济增长、制度与结构变迁以及发展质量三个主要角度切入,对经济发展问题及其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展开研究,从而使全书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全书共七章:导论部分着重对经济发展的范畴、劳动就业的范畴,以及发展与就业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和分析,旨在对基本概念及其相关性予以准确阐释。第二章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展开探讨。第三章对经济转型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第四章对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系展开探讨。第五章对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第六章对人力资源政策与就业的关系展开探讨。第七章主要阐述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
作者简介
黄安余,男,1963年12月生于安徽全椒。1994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6月,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史、劳动就业和劳工问题研究。曾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科学》、《港澳经济》、《江海学刊》、《学术界》等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导刊》全文转载发表。个人独立撰写,并在人民出版社等机构正式出版专著三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发展范畴界定 第二节 劳动就业范畴界定 第三节 发展与就业的关系 第四节 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就业 第一节 经济增长界定 第二节 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考察 第三节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第三章 经济转型与就业 第一节 经济转型理论 第二节 我国经济的全面转型 第三节 经济转型与就业的关系第四章 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第二节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状况 第三节 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就业困境 第四节 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就业歧视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及其分割 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市场多元分割 第三节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与对策 第四节 我国城乡统筹就业的发展目标第六章 人力政策与就业 第一节 我国人口控制政策 第二节 我国人力开发政策 第三节 人力政策与就业的关系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 第一节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 第二节 香港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 第三节 澳门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 第四节 上海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束语: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与就业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经济增长是任何一个政府都追求的发展目标,因为没有经济持续增长,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唯物史观生产力论和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主体思想。然而,另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伴随着经济高增长的却是就业低增长甚至无增长。就业问题也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颇为棘手的难题,制约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可见,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关系密切,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在对整个课题展开研究之前,有必要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范畴,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给予论证,以便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之上,再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 经济发展范畴界定 一、经济发展的概念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所谓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不仅仅是指国民财富在规模上的增长,还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逐步高级化,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分配的公平化,充分就业,人均寿命的延长,等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有三大方面:一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扩张,例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二是社会、经济结构性转变,例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的深刻变化,并逐步走向合理化;三是社会、经济质量的改善,例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增长注重效益性、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含多重目标。这些目标并不具有天然的相容性,在有些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编辑推荐
《21世纪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从经济增长、制度与结构变迁以及发展质量三个主要角度切入,对经济发展问题及其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展开研究,从而使《21世纪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