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概论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廖益光 编  页数:312  

前言

我国现处于解放五十多年来最好的时期,神州大地,一派生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安康。全国人民沿着党的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地建设和谐社会。伟哉中华!盛哉中国!美哉和谐!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民政为党分忧,为民解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民政的职责更加重要,民政的任务更加繁重,民政的作用更加突出,是治国安邦、稳定社会的基石。当前民政正认真贯彻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积极完成民政“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福利事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深入发展,促进民问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有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民主政治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民政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民政真正成为为民之政,爱民之政,利民之政。民政事业的大力发展迫切需要造就三支队伍:一支是高素质的民政干部职工队伍,一支是“术业有专攻”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一支“爱众亲仁”的宏大的志愿者队伍。而民政队伍的建设需要大力发展民政教育、在职干部培训和提高民政理论研究水平。众所周知,民政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这三项的发展都需要一套工作门类齐全、内容新颖、适用、够用的民政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全国民政理论和教育界知名学者金双秋教授总策划,资深专家王辅贤、孟令君、李少虹、周良才、王晓玫等教授领衔主编,全国九所民政院校合作编写的21世纪全国高校民政类规划教材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该丛书规模之大、速效之高、编写之顺利是与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刘晓院长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内容概要

本书依据我国城乡社会救助整体框架撰写,是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救助”专业指定专业教材,全书共分十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救助的对象、内容、原则、方法等基本论和城乡社会救助相关实物的操作程序及原则要求等。    本书具有体系上的合理性、理论上的可读性和应用上的操作性等特色。体系结构基本按照我国目前社会救助整体框架所包括的项目来编排,内容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扶贫开发、慈善救助等。内容撰写在注意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经验的同时,主要侧重城乡社会救助各项目实施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规范,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专业教材,亦可作为行政部门、相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救助概述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含义和特点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二、社会救助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对象和内容    一、社会救助的对象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原则与方法    一、社会救助的原则    二、社会救助的方法  第四节  社会救助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救助的地位    二、社会救助的作用第二章  中国社会救助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救助思想与实务    一、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思想    二、中国古代社会救助实务    三、中国古代社会救助的历史作用与借鉴意义  第二节  中国近代社会救助与实务    一、中国近代社会救助制度的产生    二、中国近代社会救助实务及其评价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社会救助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救助工作的建立和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社会救助工作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社会救助工作    三、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社会救助工作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救助工作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救助工作第三章  中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第一节  社会救助体系的概念和意义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概念    二、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传统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构成及其缺陷    一、我国传统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构成    二、我国传统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构成    三、我国传统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缺陷  第三节  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要求和内容    一、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产生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立与推广    三、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第二节  城市低保制度的实践操作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界定    ……第五章  城市边缘群体的救助第六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第七章  城市医疗救助第八章  城市其他救助第九章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十章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第十一章  农村医疗救助第十二章  农村其他救助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救助第十四章  农村扶贫开发第十五章  慈善救助第十六章  法律救助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救助范围面对全体民众以往的慈善救济,只是针对赤贫中的极少数人,发放为数甚微的救济,且随意性比较大。现代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则大大扩展,不仅包括绝对贫困的家庭和个人,也包括生活水平未达到法定最低标准的家庭和个人。还包括一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家庭和个人,以及因残疾、年老等原因缺乏和丧失劳动能力者,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救济的范围。(五)救助标准为最低保障层次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应付灾害和克服暂时性的困难,向救助对象提供最低生活需求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或物资,并非以改善生活和提高福利水平为目的,从而决定了社会救助处于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或最基本层次。(六)救助手段和形式灵活多样就救助的形式而言,既可以采用实物救助,也可以采用现金救助;既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长期固定救助,又有对遇到临时性困难的家庭和人员的临时应急救助。就救助主体而言,既以政府为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受助者无偿提供救助,又鼓励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困难群体提供救助。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建立在立法基础上的社会事业,并构成社会政策的一部分,由国家政权作为其实施的保障。社会救助经费列入国家预算,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救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对象和内容一、社会救助的对象人类社会造成社会成员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由于自身的因素,也可以是由于社会的因素,因此,社会救助对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按照收入及生活状况划分1、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公民。这类对象又属于长期救助对象。包括孤儿、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无社会保险津贴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能力,长期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居民家庭。2、突发性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公民。一般说来,这类公民有劳动能力,也有生活收入,正常情况下能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只是由于遇到意外的灾害,使其遭受沉重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导致生活发生临时困难。

后记

本书根据高职教育“知识够用”、“能力突出”的原则,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来编写。由廖益光副教授负责全书大纲的拟定以及书稿的统稿定稿工作。各章撰写分工为:廖益光撰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十三章;李永强撰写第四章、第九章;李翠英撰写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官翝撰写第十章;李新宇撰写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赵俊文撰写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刘学军撰写第十六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救助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