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考古研究(第四辑)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周昆叔[等]主编  页数:364  字数:599000  

前言

  《环境考古研究》(第四辑)收录了“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中的近50篇论文。  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于2006年11月5日至7日在浙江省浦江县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50多家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教授、严文明教授,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等著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并发表学术演讲。领导和多位著名学者的演讲高屋建瓴,既为大会增添了光彩,也为我国的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研究以及文物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浙江省、金华市和浦江县各级领导数十人参加了会议。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文汇报社、中国文物报社等3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到会采访。参加本届大会开幕式的各方面人员达250人以上,使得这次会议成为我国环境考古大会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锦炎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和大会学术演讲。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莫多闻教授代表专业委员会致大会开幕词。浦江县委书记蔡健代表主办和承办单位致欢迎词。郑欣淼副部长、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鲍贤伦局长、金华市委副书记陈昆忠等领导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大会开幕式上还宣读了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为会议发来的贺信。各级领导的讲话和祝贺使全体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在张忠培、严文明、吴新智等先生的学术演讲之后,上山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领队、浙江考古所蒋乐平研究员在全体大会上作了关于上山遗址的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特别报告。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王海明研究员和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佟佩华研究员先后主持了全体大会学术报告,周昆叔、孔昭宸等10位学者做了大会报告。会议期间设立了3个分会场,其中一个分会场举行了上山遗址研讨会和上山文化新闻发布会。有近70名学者做了分会报告,有10余名学者在上山遗址讨论会上报告或发言。曹锦炎所长主持了上山遗址研讨会和上山文化新闻发布会,严文明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做了关于上山遗址研究与上山文化命名的主题发言。陈发虎、朱诚、李长安、祝一志、许清海等教授主持了分会报告会。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曹兵武先生主持了大会闭幕式,朱乃诚、朱诚和许清海3位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分别就各分会的报告和学术讨论情况作了总结性发言,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宋豫秦教授代表专业委员会向大会致闭幕词。

内容概要

《环境考古研究》(第四辑)收录了“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中的近50篇论文。作者都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50多家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160余名专家学者。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综合研究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求真务实治学,经济文化共荣——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  瞄准学术前沿,发展环境考古——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  加强旧石器遗址研究,探索新石器文化源头——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  中国环境考古的根本任务  对万年前中国稻作农业产生环境背景的思考  国际合作与环境考古学的进展第二部分  上山文化与环境  上山遗址与上山文化——兼谈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从上山遗址古稻遗存谈稻作起源的一些认识  上山文化遗址出土陶器的研究  浦阳江流域全新世早期环境演变与农业的发展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植硅石分析初步报告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中心起源、边缘发展”——钱塘江流域早期稻作农业文化遗存新发现的启迪第三部分  区域古环境与古文化  山东沂沭河流域新石器遗址的空间分布  山西垣曲盆地龙山时代的聚落与环境  浅析白莲洞遗址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及其对古文化演化的影响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业与环境关系研究  藏西南地区细石器文化遗存的时代与环境  广西大龙潭鲤鱼嘴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动物群的研究  安徽省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器的鉴定与研究  南京古秦淮河出土碳化稻米及其相关问題  浅谈陕北地区全新世气候的相关问题  华东沿海地区全新世初灾变事件对人类文明演进影响的探讨  从尼雅遺址看两千年环境演变  嵩山腹地文明进程中的人地关系初探  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生计经济与环境  渭河上游8~5 ka BP古环境及演变初探  西拉木伦河流域夏家店上层文化人地关系初步研究  山东蓬莱水城出土的贝类研究  公元8~20世纪钱塘江河口段的八次重大改道  吉林通化王八脖子聚落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魏晋时期生业模式的转变  7000 a BP以来临汾盆地新石器文化演替的探讨  历史时期周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  长江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典型遗址区全新世以来动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巢湖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探讨南京地理格局以及古都景观的形成第四部分  专题与方法研究  寄生物考古学——考古环境学的新思路  数字测图技术在遗址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青海高庙盆地史前遗址的Thiessen多边形分析  重庆中坝遗址磁化率曲线异常特征的环境考古分析  中国的树轮考古学  南京地区220 ka BP以来古环境变迁的风尘堆积记录与金坛和尚墩旧石器遗址地层的对比研究  从微体古生物研究探究良渚文化突然消亡的原因  湖北麻城金罗家遗址古文化层类脂物分子特征及其意义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地层古洪水研究  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生态特征因素构建和统计  末次冰期至全新世过渡期国外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开拓中国环境考古学的新时代——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和闭幕词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综合研究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  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尊敬的各位代表: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我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环境考古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环境考古是研究人类文化形成规律的科学,侧重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历史关系,既研究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也研究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因此,它虽然着重研究的是过去的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但我想在当前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整体性研究,对于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次会议在浦江县召开,是因为上山遗址的发现。昨天晚上我看《浦江县志》,了解了一些情况。这个县很了不起,历史悠久,特别是上山遗址的发现,可以说浦江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山遗址是我们新发现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学术意义很大,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它的文化内涵。  这些年浦江县在整个文化建设方面,成绩也很显著,刚才县委书记作了全面介绍,特别是民俗文化有好几项列入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县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相当重视文化的建设、重视文物的保护,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这几年有的项目已经走出国门,在国外也引起了轰动。我也希望浦江县利用这么一个好机会,利用这次专家学者的会议的成果,来发掘浦江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希望继续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继续重视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活跃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把文化当做一个重要的方面去抓,这是党中央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现在的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圆满成功,也祝愿浦江县的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考古研究(第四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