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王丰元 页数:231 字数:348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汽车整车性能测试、主要总成和重要部件的性能测试等试验为主要内容,对每一部分内容按照“在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要性能测量来全面掌握技术性能、结构特点和性能分析方法”的思路,系统介绍了有关性能测试的试验原理、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测量方法试验,并从总结和创新的角度对《试验报告》提出了要求。 全书共分5章,分别从汽车整车性能测试、发动机性能测试、汽车底盘测试、汽车电气设备测试和汽车安全设备性能测试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和测试方法。 本书可作为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机械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和汽车爱好者的读物。
作者简介
王丰元,1963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长,青岛理工大学-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特种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为长安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山东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汽车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获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获得市青年科技奖,青岛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2001年山东省第五批青年学术骨干及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其主持完成的项目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公安厅一等奖。在《汽车工程》、《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重要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6篇被EI检索收录。主持编著《道路交通安全与事故处理》、《公路运输与安全》、《电喷发动机》等教材四部,副主编教材两部,翻译《通用轿车修理手册》等著作两部。现正在主持特种汽车技术及产品开发、汽车零部件虚拟设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青岛市道路交通设施GIS管理系统、城市公共交通主动服务系统、汽车维修行业规划、疏港交通体系研究等项目的科研工作。
书籍目录
第1章 汽车整车性能测试 1.1 汽车动力性能测试 1.1.1 理论基础 1.1.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1.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1.4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1.1.5 试验方法和步骤 1.1.6 试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2 汽车经济性能测试 1.2.1 理论基础 1.2.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2.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2.4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1.2.5 试验方法和步骤 1.2.6 试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3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 1.3.1 理论基础 1.3.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3.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3.4 试验设备的丁作原理 1.3.5 试验步骤 1.3.6 试验报告的基小内容和要求 1.3.7 设计性试验 1.4 汽车平顺性能测试 1.4.1 理论基础 1.4.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4.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4.4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1.4.5 试验条件和方法 1.4.6 试验报告的基小内容和要求 1.5 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 1.5.1 理论基础 1.5.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5.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5.4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1.5.5 试验方法和步骤 1.5.6 质量评定 1.5.7 试验报告的基小内容和要求 1.5.8 设计性试验 1.6 汽车的噪声测试 1.6.1 理论基础 1.6.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6.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6.4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1.6.5 试验方法和步骤 1.6.6 试验报告的基木内容和要求 1.7 汽车排放测试 1.7.1 理论基础 1.7.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7.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7.4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1.7.5 试验方法和步骤 1.7.6 试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7.7 设计性试验 1.8 汽车外形、风阻及测试 1.8.1 理论基础 1.8.2 试验目的及要求 1.8.3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原理 1.8.4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1.8.5 试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9 汽车检测线 1.9.1 汽车检测线的分类 1.9.2 汽车检测线的设备及检测项目 1.9.3 检测工艺程序 思考题第2章 发动机性能测试第3章 汽车底盘测试第4章 汽车电气设备测试第5章 汽车安全设备性能测试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丛书特点: 1.定位准确,突出实用性,在保证内容反映国内外机械学科最新发展的基础上,以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教学要求,实现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 2.体系新颖,结构合理,把握机械相关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各课程教材既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保证教材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又避免内容的重复,全系列丛书形成一个完整紧密的体系架构。 3.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特性和性能,又注重现行设计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工程背景,面向就业,培养能力和职业素质。 4.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课程特点,反映了学科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借鉴了国内外最新优秀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