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凯斯·R.桑斯坦 编 页数:5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法律实际上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呢?人们面对法律是什么反应?法律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法律怎样才能被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本书试图作出一些解答。同时这也是第一次将行为经济学全面用于法律分析的尝试。 在过去二十年间,社会科学对人们实际上如何决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这些研究很多都依赖于理性选择模型,这个模型在社会科学,包括在法经济学,一直占支配地位。但是,由于预测的不准确,这些模型经常是错误的。人们并不总是像经济学家假定的那样“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行为不可预测、系统地不理性、随心所欲、无规则可循,让社会科学家们无法捉摸。相反,这些特点是能够被描述、运用,有时甚至是可以被模型化的。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将新的和更精确的对行为和选择的理解引入法律这个领域。这个导论的目的,是对这个领域以及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概述。
作者简介
凯斯·R.桑斯坦(Cass R.Sunstein)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卡尔·N.卢埃林杰出贡献教授,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其著述颇丰,著作包括《权利4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次一案:论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简约主义》以及《偏颇的宪法》。(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书籍目录
作者简介鸣谢导论第一部分 综述和展望 1 行为法律经济学的进路第二部分 直观推断和偏见:捷径,错误以及法律决策 2 法律决策的语境依赖 3 后见判断的实证心理学理论 4 行为经济学,合同制定和合同法 5 有组织的错觉:关于公司为何误导股票市场投资者(并造成其他社会危害)的一种行为理论 6 不愿接种免疫:缺漏偏差与含混 7 次级决策第三部分 评价:法律体系中的价值和金钱 8 对禀赋效应和科斯定理的实验检验 9 对惩罚性赔偿金的评估(兼含对法律中的认知及评价的注释) 10 构造陪审团:从认知角度考察精神损害赔偿 11 再分配性法律规则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12 私害案件中的当事人在判决后还协商吗?——对权威观点的深度考察第四部分 对法律的需求:为什么法律是现在这个样子 13 有关风险规制的一些认知心理学启示 14 解释谈判僵局:自利服务偏见的作用 15 控制易得性串联 16 认知理论与税收索引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