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所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斯蒂芬·加得纳  页数:314  译者:于培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原始的洞穴棚屋到现代的摩天大楼,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庇护所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但是不管建筑如何变迁,依旧有一些东西是人类不能忘却的,古老的语言不一定意味着它们都已过时,相反,在建筑里,某些规则因循了千百年,至今依然奏效。

作者简介

斯蒂芬·加得纳 是以为英国建筑师,也是一名建筑学批评家,著述颇丰,在《伦敦杂志》、《旁观者》、《观察家报》、以及《泰晤士报》、《建筑评论》等多加报刊上发表了文章,主要专著有《人类的居所――房屋的起源和演变》、《勒·柯布西耶》、《爱泼斯坦――反体制的艺术家》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实体第三章 框架结构第四章 花园第五章 寂静的中心第六章 生命是一只野兽第七章 拼图第八章 肯定之否定第九章 统一的构架第十章 机器第十一章 曼荼罗第十二章 时尚的年代结语 过去,现在,未来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人类以前住在洞穴里,这是个常识,大约是在11000年或更早些时候的近东。洞穴适应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所知,当时的人们以狩猎为生。在洞穴中他们很安全。人们在洞口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在他们烤肉时防范动物。这是种简单的生活,是所有人类的基本生活。一直困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是:是什么促使人类离开洞穴这个自然的“子宫”,开始了新的、漫长的发展历程?尽管人们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并无确切的证据,我们基本上只能依靠想象。气候或许是个原因,当冰川撤回到北方时,气候变得温暖潮湿,植物生长,阳光让人们走出洞门,正如它催发了花开。同时,冰河消融让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壤得以显露,大批畜群也随之而去,离开了人类居住的平原——这意味着狩猎不再是可靠的食物来源。另一方面,农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但从狩猎到农业、从洞穴到房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起初,人们追逐着动物,变得更加熟悉身边的这个世界。随后,狩猎变得越来越困难(例如,猛犸象和驯鹿相继灭绝),人们似乎对土地上的自然资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如同生活中的大多数发现一样,可能是妇女首先想到耕种,当男人们外出狩猎、捕鱼时,妇女们则有时间来收集种子,并加以播种。因此,一般认为,一开始暂时的定居地基本上建在临近河流、溪流和森林的地方,而人们在冬天还是回到洞穴里。当人们发现谷物和其他植物在春天又生长出来,而且在人们的持续照料下会被培育得更好时,这种仪式就最终结束了。不久,人们注意到了某些动物能用饲料加以驯化,能被训练和利用,人们开始研究它们的习性。于是,这些动物成为家禽家畜,农业定居地就这样诞生了。时间大约是在1万年前。定居地意味着房屋。洞穴就这样荒废了,被大量地遗弃。房屋是一种创造物,一种新的东西,一种独立于洞穴观念的庇护所。这种将岩石中的一个洞的本质加以提炼,并用一种孤立的人为结构加以复制的能力是令人惊奇的。但人类只能这/厶做,因为洞穴是唯一的参照物。他们要做的是观察形成空间的最小结构,并将之转化为不同的元素。这就有可能解释房屋如何从而且总是从自然形式中找到灵感。这些形式的建构来源于土地上的各种原料,如泥土和芦苇。房屋造型的灵感也来自洞穴。洞穴的基本形状大体上是半圆的,……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像人类的单体房屋的建构一样,本书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在不同环境、传统、习俗和材料的约束下产生的相异的本土建筑风格中发现一种美的秩序。对这一秩序的每一种发现都导致了建筑结构的巨大差异,但实际上,建筑不过是围绕着你的背景、支撑着你的地面和庇护着你的屋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类的居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有目的的购买,满有用的
  •   不太知道该如何确切定义这本书,被书名吸引,但是内容却不够吸引我,有点太专业了也许,图片也不够,觉得不好看.
  •   不错的一本书,可以按图索骥很多知识~
  •   讲述居所的历史,还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