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楼宇烈 页数:4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 本卷涵盖明中叶至辛亥革命。
作者简介
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集笺》、《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新规模、新因素 第二节 新思想观念的出现与传统学术文化 第三节 历史的反思与迈向近代文明第一章 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移民开发 第二节 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第三节 农业精耕细作的深化 第四节 棉花种植与松江棉纺织业 第五节 江南市镇与客帮商人 第六节 白银、铜钱与金融业第二章 早期启蒙思潮与政治文明中的新因素 第一节 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与泰州学派 第二节 党社运动与市民抗争 第三节 启蒙思想的深化与学术思想的嬗变第三章 在总结中发展的传统科学技术 第一节 科学思想、方法及手段 第二节 总结与开创——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第四章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节 国家秩序的重建和近代疆域的奠定 第二节 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 第三节 对外关系第五章 政治发展与国计民生 第一节 皇权专制与行政法制化的加强 第二节 赋役制度变革与人民自由度的提高 第三节 漕运与共黄河的治理业绩 第四节 灾荒与政府的赈济措施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的文化意识与业绩 第一节 集大成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建设 第二节 考据:思想与学术的消长 第三节 清代学术的知识谱系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第七章 西学东渐与中华文明的外播 第一节 明末耶稣会士的入会与西学东渐 第二节 明末士大夫对西学的接受和拒斥 第三节 清初传教士在华的传教活动与西学东渐 第四节 清初士人与西学的流播 第五节 中学西渐第八章 宗教信仰:观念与实践 第一节 国家宗教祭祀的完备 第二节 传统宗教的多元发展与融合 第三节 香烟缭绕: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第九章 文艺创作的新走向 第一节 通俗文学的迭兴与变奏 第二节 独抒性灵与赋到沧桑 第三节 版画世界与翰墨丹青 第四节 《红楼梦》:一部小说折射的文化史第十章 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 第一节 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第十二章 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区域差异的凸显第十三章 变革图强:近代文明的催生彩图目录插图目录后记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过去所有的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先民智慧的沉淀,其与我们的重要性犹如大海之与游鱼。文明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和精神的活动场所,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良知,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承载着我们精神活动的一切成果。同时,文明又是我们生命真实个体的存在方式,它包涵着我们外在的生存环境,记录着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结果,又是我们衣食住行等生存形式的具体体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