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张延 页数:415 字数:49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深化的时代,各种经济活动、经济现象及相关关系不是趋于简单化,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嬗变性和多样性。如何对更纷繁、更复杂、更多彩的经济现象在理论上进行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地解释、有效地解决经济活动过程中已经存在的、即将面对的系列问题,是现在和未来的各类经济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为培养各类高素质经济建设人才的经济类院系,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科学的、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而深入地掌握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最新动态,为他们能够科学地解释和有效地解决他们即将面对的现实经济问题奠定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在历时一年半的时间里,深入总结了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国内外著名经济院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对本院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新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编撰经济学院系列教材。 编撰该系列教材的基本宗旨是: 第一,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现有的各个学科已经出版了大量的国内外教材,其中不乏欧美知名学者撰著的优秀教材。我院部分学科在教学中曾经直接使用欧美学者撰著的教科书,但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任何一本国际顶尖的教材,都存在一个与中国经济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某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可能具有国际普适性,但对原理和方法的把握则必须与本土的经济活动相联系,必须把抽象的原理与本土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相联系。我们力争在该系列教材中,充分吸收国际范围内同门教材所承载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切实运用中国案例进行解读和理解,使其成为能够解释和解决学生遇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知识。 第二。“成熟的”理论、方法与最新研究成果的有机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必须是“成熟”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即具有一定“公认度”的理论和方法,不应是“一人言”,否则就不是教材,而是“专著”。
内容概要
本书涉及宏观经济学核心问题——增长和波动的主要理论。全部内容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展开,总体框架分为四篇,前三篇是波动理论,第四篇是增长理论。在参考国外十几部高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课程体系清晰、条理分明、重点要点突出,吸收了本学科的新成果,并对前沿予以评价,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内容接轨,具有系统性、前沿性的特点。 本书配有教学课件,可以免费提供给任课教师使用。如需要,欢迎填写书后的“教师反馈及课件申请表”索取。
作者简介
张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宏观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连续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国际金融硕士学位、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96年开始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设本科生主干必修基础课“宏观经济学”,博士生、硕士生主干必修课“高级宏观经济学”。留校至今,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0篇,并出版学术专著、译著6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多项。荣获过北京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鉴本功竞赛一等奖,北京市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人赛文史组二等奖。讲授的本科牛主干基础课、通选课“宏观经济学”荣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被评为北京大学2005年校级精品课,是北京大学自2005年开始,首次评选出的52门校级精品课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价格指数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本章习题 第二篇 总需求分析 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从国民收入核算到宏观经济理论 第二节 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节 总结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本章习题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置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本章习题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产出的构成和政策组合 第四节 总需求曲线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本章习题 第三篇 总供给分析 第六章 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度量 第一节 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第二节 有关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几个概念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基础:菲利普斯曲线 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价格粘性的解释 第三节 需求冲击: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第四节 供给冲击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本章习题 第八章 新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第一节 弗里德曼-费尔普斯修正和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 预期形式的演变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的总供求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本章习题 第四篇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第一节 长期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 第二节 索洛模型的假定 第三节 索洛模型中均衡的决定 第四节 索洛模型中均衡的移动: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第五节 索洛模型与增长理论的中心问题: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六节 总结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本章习题 后记
章节摘录
解谬误:对整体是正确的,对局部未必正确,或者对总体是正确的,对个体未必正确。所谓的分解谬误,就是认为观点不能分解,一分解就要出错。比如说,整个国家消费兴旺,经济会繁荣,我们发现这很显然是正确的。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想尽各种措施促进人们消费,比如政府涨工资,是希望工资水平提高以后增加消费,另外还有各种耐用消费品的按揭消费。消费兴旺,经济一定会繁荣;反之对于个体来讲,个人消费兴旺,也就是铺张浪费,现在明明力所不能及,但要和人家攀比去按揭,结果增加了个人的负债。再比如,整个国家厉行节约,该花的钱没有花,消费不旺,经济必然萧条;而个人厉行节约,将会增加个人财富,银行存款的数字必然有所上升。说明对整体来讲是正确的,对局部来讲未必正确。合成谬误、分解谬误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如果从理论推导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则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矛盾、互斥。按照我们第一章所讲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革命者的姿态出现的,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从理论方法到政策主张的一场革命。经济现象有可能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两种理论推导出完全矛盾的两种结果,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两种理论的冲突。3.根源于宏微观经济学假设的不同消费致富论的适用条件:深度萧条的背景下,生产能力闲置,价格刚性,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供给不会成为约束总需求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什么就有什么,要多少就有多少,也就是这个国家的最终总产量有多大,取决于总需求。而到了经济繁荣时期,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资源充分利用,总供给开始约束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扩张需求就会出现过多的货币去追逐有限的商品,当商品的数量已经达到极限,再扩张需求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总需求分析的前提假设就是供给方面没有任何约束,在生产过剩、资源闲置的背景条件下,扩张总需求是有效的。消费致富论、节俭的悖论,就根源于这种情形。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总支出决定总产量。总需求的构成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加上厂商的投资支出,加上政府的购买支出,加上净出口。在这里自变量是消费,因变量是国民收入,只要消费增加,最终国民收入将会无限扩展,无限推进。所以在宏观经济学里,消费的变化是起因,国民收入的变化是结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