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国勋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收集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大多是我过去的旧作,部分篇目是近一两年的新作,汇集在一起大致勾勒出我从事社会理论工作的轮廓,内里也蛛丝马迹地浸渍着个人的思想发展轨迹。承蒙丛书编辑的美意,建议我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并分别纳入社会理论的一般探讨、经典理论研究、社会理论的本土建构、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几个栏目下,以便读者能从中梳理出个头绪来。按照惯例,在正文开始之前总要写些前言式的文字对自己所要出版的东西做些交待,可我多年积习不在公共领域谈论私人事务,只好借此机会就社会理论这个题目谈谈个人的些许认识,权当本书的序言吧。  社会学是舶来自西方、途经日本传人中国的一门学问。通常人们把章太炎于1902年翻译日人岸本武能的《社会学》以及几乎同时严复将英人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成《群学肄言》、稍后又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视为社会学传人中国的标志。尽管“社会”一词在先秦典籍中早有记载,但从现代科学意义上把社会视为人们交往中的秩序,亦即人际互动关系的观念,的确是伴随社会学知识的增长和普及而逐步深入人心的。在这一点上,严复用“群学”指代斯宾塞观念中的sociology,不仅极富创意,而且极大地打破了斯氏基于进化论观念把社会隐喻成生物有机体的化约论局限。实践证明,严复依据荀子思想将社会学译成“群学”、把社会界定为“群己关系”的见解可谓独具慧眼和颇富睿智,他把西方学术巧妙地与本土思想资源结合起来,贴切、精辟、极富洞见,不仅为近年来学术  界兴起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树立了典范,而且也对近二百年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断从实体向关系转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其前瞻性已为当代科学实践所证明。

内容概要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学界社会理论研究和韦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其所著《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系国内社会学界最早对韦伯学说进行介绍和评论的文献之一。本书汇集了作者20余年来除上书之外在社会理论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展示了作者在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思维旅程。这些论文围绕着“社会理论的一般探讨”、“经典理论研究”、“社会理论的本土建构”和“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四个主题展开,就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对有兴趣于社会理论的读者将会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苏国勋,男,1942年2月生于北京。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迄今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曾任社会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国外社会学》杂志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论和社会思想史。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社会理论的一般探讨  社会理论:性质、问题与趋势   新功能主义: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一种新的综合视角   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 第二篇 经典理论研究 韦伯其人与当代的“韦伯热”  《韦伯作品集》序言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及其哲学基础 第三篇 社会理论的本土建构 从“科学研究纲领”看“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评黄光国教授的《互动论与社会交易》  中国社会学的健康发展之路——坚持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社会理论译丛》序言 第四篇 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 共生理念的社会学解读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

章节摘录

  社会理论:性质、问题与趋势  一、社会哲学与社会理论  本卷向读者介绍十位当代西方著名社会哲学家。按照通常的做法,应该首先界定一下什么是社会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枝,社会哲学的对象及其研究范围是从哲学基本观点中派生出来的。正如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各有其不同的关于哲学的主要观念一样,这导致了他们从事哲学活动的基本志趣和路向迥然有别,因而各家对待社会哲学的看法也自然互有差别。不过,我们把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分类,撮其要点可以看到有这样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是本体论观点,按照这种看法,哲学是世界观,它的任务是建立起对实在(reality)的系统描述。从认识论上看,这种哲学观点是与不同形式的实在理论连在一起的:无论在自然层面抑或在社会层面上都存在着一个现实的实在,这个实在绝非由人自己的理论活动或实践活动构成,而实在的法则或规律却制约着人的意识,它并非由人的恿识所产生或建构。与科学相比,哲学在这里被视为更基本的包罗万象的知识形式,这不仅是因为它试图把各门科学的成果进行综合,并将它们的各种不同方法相互比较、相互关联,同时还因为它企图根据科学所确定的事实和从人类实践中产生的价值来确立一种统一的世界观。这种观点的典型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旨在从最抽象层面解决思维对存在关系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即成为这一哲学的核心,由此派生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其社会哲学。在当代,尽管许多流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存有深刻分歧,但是把哲学当作关于实在的无所不包的知识形式来追求,则是它们的一致点。譬如,由法国哲学家保尔·利科主编的《哲学主要趋向》(1978)一书的框架,即把哲学的内容分为思维方式、人与自然实在、人与社会实在、人与语言、人与行为、人与人本主义的基础六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人与社会实在亦即社会哲学部分,又分为说明的逻辑和社会的、政治的哲学两类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土社会理论的思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