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论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明  页数:415  

内容概要

  我们将文化发展之流比作发源于青藏高原而奔泻于千山万壑间的黄河长江,其九曲十弯可以比作文化发展的艰难曲折,但其奔泻而下直入大海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它的特征就是向前,向前,所以,才有“发展”这一研究对象的存在。  《文化发展论》除了阐明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关系外,还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特征为实例,描绘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剖析了这个过程所包含的矛盾性和矛盾运动过程。

书籍目录

导论 文化发展的理念和中国文化发展的之我见第一编 文化发展轨迹论第一章 世界文化发展的概貌第一节 文化发展理论溯源第二节 “轴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第二章 文化发展的特征第一节 稳定性和时代性第二节 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节 先进性和落后性第四节 常态和危机第三章 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与特点第一节 华夏文明的奠基与元典创制第二节 帝国王朝的盛衰与东方气象第三节 少年中国的成长与文化涅槃第二编 文化发展的结构论第四章 文化发展的动因第一节 通向文化发展结构的路径第二节 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因及其结构第三节 文化发展结构中的文化转型问题第五章 文化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第一节 内结构性冲突第二节 外结构性冲突第三节 转型时期中国的文化矛盾第六章 文化发展的表层和深层第一节 文化发展的表层结构第二节 文化发展的深层结构第三节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层追问第三编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论第七章 文化发展的自觉与远见第一节 文化自觉的理性精神第二节 从大众的自觉到精英的远见第三节 文化发展的战略设计第八章 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第一节 文化创新的动办机制第二节 文化发展的活力之源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创新之路第九章 文化的体制和改革第一节 文化发展的体制化第二节 文化体制的变革规律第三节 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结语 文化发展与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主编后记

章节摘录

  4.英雄时代与原始民主制  尽管人类早期的历史总是晨昏难辨,史学研究中有不少人都以建筑在传说和神话基础上的中国史前史为“传疑时代”,但愈来愈多的现代考古材料证明,远古传说并非皆是虚妄,它在某种程度上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种种的生活情状和观念。考古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研究表明,在华夏汉民族形成前夕,中华大地上主要分布着黄河中游的华夏集团、黄河下游和江淮流域的东夷集团、江汉流域及长江流域的苗蛮集团,其中黄帝与炎帝为华夏集团的两支部落。三大集团连续征战,各地文化也相互交流融合影响,最终华夏集团胜出,确立了华夏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是汉民族的主体。黄帝为后世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其后,经颛顼、帝喾、尧、舜、禹而夏、商、周,中国文化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传承至今。  这个记忆模糊的遥远时代是后人心目中的英雄时代,后人假托“三皇五帝”承载着早期文明兴建的功勋,尤其以历代经学家与宿儒为最热衷。《礼记·礼运》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与“天下为家,……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两种先后相承却对立的社会模式。大同模式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无为而治的三皇时代与“公举”、“让贤”的尧舜禹时期都属于这种模式。“公举”、“让贤”是其时权力交接的理想方式,即“军事民主制”:第一,年老首领让贤于年轻者,史称“禅让”。选举产生的对象必须经一段时间的考察,继位者要有“避让”之举;第二,大事众议。宣战、媾和、联盟、继位等均由氏族首领举行议事会商定。

编辑推荐

  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是什么?我们自觉认识到:我们处在中国文化第二次转型的起始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获得文化自觉和某种历史感。我们且把本书作为我们对中国文化第二次历史转型的一种祷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发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