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战略

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等 联合编辑,王智慧 译  页数:486  字数:590000  译者:王智慧  
Tag标签:无  

前言

  在21世纪的企业竞争中,战略管理成为一个最为引人注目也是讨论最为热烈的领域。经济区域的融合、管理体制的变化和各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在进行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控时面临着更多的复杂性。从研究角度来看,变化也导致了更多新的研究课题,原有的理论和工具被进一步地完善和创新,新的灵感和创意不断在闪现,而这些也就形成了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由来自全球顶尖商学院的教授和大师们头脑汇聚的新世纪的战略思维。  这些文章大部分是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正是因为如此,每篇文章都与实际企业的运作紧密相关,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理论或者枯燥的方法、教条。内容简明、鲜活的特点使这本书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实践界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本书里,不仅会看到很多建筑在世界知名企业实践基础上的真知灼见.而且,由于这些文章是来自于不同领域、地域的学者和管理者所撰写的,他们迥异的实践、咨询经历和不同的研究专长使这本书的视角变得异常宽阔。这本丰厚的文集覆盖了从企业战略的历史与未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盟,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并购战略、公司治理、领导、战略联盟、知识管理和运作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最新思考。通读全书,让人感觉似乎看到了一片浩翰和波涛汹涌的战略管理海洋。  我们国内的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水平目前还处于上升阶段,学习借鉴仍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从事战略管理的研究和教学中,我发现,虽然借助于各种引进版的教材和案例,能够让MBA和研究生们了解战略管理的一般内容,但是,要想真正能够把握战略管理“因势而变”的本质,仅仅通过一本教科书是无法做到的。否则的话,大部分人就都能成为高超的战略家,而现实是,我们很多企业还在急切盼望着真正的企业战略家的诞生。在这个学习和锤炼的过程中,切实的管理实践经验和全方位的战略视角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观察、比较、思考、判断和尝试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战略观。而这正是这本书的目的。如果说战略管理教科书的作用是引导你看到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那么,这本书对你的作用就像是更加贴近的观察汇聚成这条大河的涓涓细流。只有这样,你才能对河流形成真实、整体的认识。总之,这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开阔眼界,能够加深对战略管理的理解。

内容概要

本书带给你来自世界顶级商学院的最新思想。这些领导潮流的丰富的新思想涵盖了从合并与收购、风险、技术和联盟,到知识、公司治理、全球化和领导的所有最重要的战略问题。本书的撰稿人都是世界顶级的战略专家,包括亨利·明茨伯格,普拉哈拉德,约翰·凯,诺埃尔·蒂奇和金灿等,他们将战略的新思维和一流公司的战略实践充分结合在了一起。对战略管理领域中最重要的原理和有关其在21世纪发展的新方向提供了一种多维的视角和细致的解释。
本书16个单元的划分反映了世界顶级商学院在授课时进行的题目安排。每个单元听简短的导言概括了该部分的主题,每篇文章后面的总结可以帮助读者迅速地识别感兴趣的内容。建议阅读材料的列出会对那些想进一步研究或者查阅参考文献的人有所助益。

书籍目录

前言1 战略的历史与现在  战略与蓝图设计的错觉    战略,盲人与大象2 战略与微观经济学  为什么网络效应如此引人注目  为什么经济学在战略领域硕果累累  博弈论:如何使其生利  价格竞争的动态性  何时是破釜沉舟的好时机  进入一个市场的利与弊    战略互补与替代  整合战略与公司的范围3 战略与一般企业环境  竞争战场中的变化  知识经济中战备的新动态性  扩张市场和创造价值的5种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欧元与市场集中4 战略与全球化  美妙的新横向世界  为什么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国际化  如何在无序的时代进行管理  关于全球战略的7种误解5 战略与组织结构6 战略与技术7 兼并与收购战略8 战略与股东价值/公司治理结构9 战略与风险管理10 战略与人们11 领导与战略12 行业战略13 战略联盟14 战略与知识15 战略与运作/生产16 未来崭新的挑战

章节摘录

  战略与蓝图设计的错觉  约翰·凯(John Kay)  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从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招募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被任命负责美国国防部的工作。他当时正在五角大楼的计算机上指挥着越南战争的先期战斗。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Kenneth Galbraith),出于对于麦克纳马拉所代表的时代的厌恶,撰写了《新工业国家》一书,在这本书中,规模巨大的机械式公司主宰着人们的生活。  当时,苏联在空间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喜欢俄罗斯帝国,但是他们无法拒绝承认这个国家所取得的经济成功。从殖民制度下解脱出来的每一块领土都在盼望着实现自己的发展计划。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在当时谈到了技术革命的白热化状态,代首相乔治·布朗(George Brown)则制定出了英国的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国家计划。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战略的概念应运而生。最早的教材是由艾格.安索夫(Igor Ansoff)和肯-安德鲁斯(Ken Andrews)编写的(见建议阅读材料)这一领域的领导期刊,即《长期规划》(Long Range Planning)。当时的战略是建立在对于理性和控制可能性的幻想之上的。  那是一个不久就将被分裂的世界。麦克纳马拉将被换到世界银行工作,但是,历史将记载下他的职业生涯中的所有失败——首席执行官、州政府秘书、国际政治家。大约有50万嬉皮士们聚集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庆祝新工业国家的失败——尽管当时很少有人看到过真实的新工业国家。苏联正在无可挽回地从集权制走向解体。  但是,认为可以对环境进行控制的错觉继续决定着企业战略的主题。在风云突变的6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公司都制定有自己的战略计划。虽然今天很少有公司没有战略计划,但是,确实很少有公司会为了计划,像以前一样投入资源。它们继续使用数字,而不是目标或预测,来说明公司的各项事务在未来五年的发展状况。  但是计划与战略不再能够相互融合。有关控制能力的错觉如果不是改变了自身的性质,那么,至少已经改变了形式。现在,真正重要的是愿景和使命:有着超凡魅力的首席执行官们已经能够超越公司的边界。他们能够取得的成就大小,以及在他们鼓舞下公司能够取得的成就大小,只会受到他们自身管理想像力局限的限制。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者序  在21世纪的企业竞争中,战略管理成为一个最为引人注目也是讨论最为热烈的领域。经济区域的融合、管理体制的变化和各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在进行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控时面l临着更多的复杂性。从研究角度来看,变化也导致了更多新的研究课题,原有的理论和工具被进一步地完善和创新。新的灵感和创意不断在闪现,而这些也就形成了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由来自全球顶尖商学院的教授和大师们头脑汇聚的新世纪的战略思维。  这些文章大部分是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正是因为如此,每篇文章都与实际企业的运作紧密相关,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理论或者枯燥的方法、教条。内容简明、鲜活的特点使这本书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实践界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本书里,不仅会看到很多建筑在世界知名企业实践基础上的真知灼见,而且.由于这些文章是来自于不同领域、地域的学者和管理者所撰写的,他们迥异的实践、咨询经历和不同的研究专长使这本书的视角变得异常宽阔。这本丰厚的文集覆盖了从企业战略的历史与未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盟,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并购战略、公司治理、领导、战略联盟、知识管理和运作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最新思考。通读全书,让人感觉似乎看到了一片浩翰和波涛汹涌的战略管理海洋。  我们国内的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水平目前还处于上升阶段,学习借鉴仍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从事战略管理的研究和教学中,我发现,虽然借助于各种引进版的教材和案例,能够让MBA和研究生们了解战略管理的一般内容,但是.要想真正能够把握战略管理“因势而变”的本质,仅仅通过一本教科书是无法做到的。否则的话,大部分人就都能成为高超的战略家,而现实足,我们很多企业还在急切盼望着真正的企业战略家的诞生。在这个学习和锤炼的过程中,切实的管理实践经验和全方位的战略视角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观察、比较、思考、判断和尝试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战略观。而这正是这本书的目的。如果说战略管理教科书的作用是引导你看到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那么,这本书对你的作用就像是更加贴近的观察汇聚成这条大河的涓涓细流。只有这样,你才能对河流形成真实、整体的认识。总之,这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开阔眼界,能够加深对战略管理的理解。  本书得以完成,得到了多人的无私帮助。其中,韩光、刘彤、卢山、余恩海、邱利平承担了部分文章的初稿翻译,研究生柳钢、滕文志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和考证。我本人负责了本书绝大部分内容的翻译和全书的审校工作。由于本书中稳扎格作者背景不一,尤其是内容丰富,跨度很宽,几乎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为本书的翻译增加了不少难度。尽管译者始终谨慎动笔,仔细求证,但难免还会有所疏漏,恳请读者指正。  王智慧  2002年10月于北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把握战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不错,就是快递比预计送达时间晚了1天。
  •   是正品哦。。。。。
    发货速度很快哦。。。。。。
  •     欧洲和美国四所非顶尖商学院的论文集,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文章,有一篇谈咨询行业的,倒是蛮合我心意,作者曾经在高盛和麦肯锡做过,重返校园,别有感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