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学刊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  页数:6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学刊年出一卷,选录同仁过去一年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定名额,无论长幼,更遑论原刊何处,凡北大中文系在岗教师,每人均可提交一文送审。能通过校内外专家匿名评审者,即予以收录。    学刊所收文章,一律注明出处,原则上不做修改(错别字除外)。各文的编排,注重专题性,而不是所属单位。书后附列同仁在过去一年出版的著作目录(或新刊,或增订再版)。

书籍目录

先唐杂言诗的节奏特征和发展趋向——论六言和杂言的关系“鸿都门学”事件考论——从文学与儒学关系、选举及汉末政治等方面着眼北齐文学传统与初唐诗歌革新之关系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四个层面中国古代小说“变形”母题的源流及其文学意义海内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小说考——兼论明代以降“五鼠闹东京”故事的历史流变元明曲学家杂剧分类解读略论纪昀的《玉台新咏》研究论晚清古文理论中的声音现象视日、日书和叶书——三种简帛文献的区别和定名礼制的隐含与《论语》的诠释《孝经》开元始注与天宝重注比较研究略论北宋经学与儒家诸子学之互动——以经学新变与理学形成为中心诗材、诗风及诗人品格——朱熹咏梅诗词诠释《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所收黄庭坚诗作考《全宋诗·欧阳修诗》补正《平妖传》结构与人物性格分析《燕行录全集》考误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论《世经》帝德谱的形成过程及相关问题——再析“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韩国阳明学者郑齐斗的经世思想梁启超代拟宪政折稿考长向文人供炒栗——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从会馆到公寓:空间转移中的文学认同——沈从文早年经历的社会学再考察湘西音乐美术与沈从文创作之关联贮满记忆的空间形式:“阳台”与张爱玲小说的意义生产阿垅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坚守与探索——对1950年那场理论批判的回顾和再探讨1980年代“文化热”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荒诞还是荒唐。渎圣还是亵渎?——由阎连科《风雅颂》批评某种不良的写作倾向友爱、敌意与他者的单一性——论德里达的“幻影朋友之回归”比较诗学的学科价值理念与方法意识Metaphor as a Political Rhetoric:Chunqiu Rhetoric in a Straussian Light汉语负面排他标记的来源及其发展述补结构与处置式发展关系初探论“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汉藏诸语言词汇比较中的词义对应问题论反切起源问题关于“每”和“都”的语义配合和制约关系试论普通话疑问语气的声学关联物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语义所指理论与汉语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研究闽南方言连读变调新探汉语动转名的无标记性与汉语语法化模式的关联语义范畴组配的基本层次和汉语单字的语义功能中文办公软件界面用语标准化问题刍议北大中文系同仁2008年刊行著作目录

章节摘录

插图:从先秦到晋宋时期,无主导节奏的杂言诗一直存在。虽然其最早产生的原因是长短散句的无法节奏化,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诗型,历代诗人们在这类诗型中探索节奏规律的用心也不难窥见。《诗经》时代大部分篇章都是以四言节奏为主导的,但是也有部分无主导节奏的杂言。主要见于感叹语气强烈的诗歌。这些诗歌在《诗经》中一般都有两章以上的复叠,因而节奏感很强。但除了章节的复叠以外,单独看每一章,虽然句式不定,仍然有节奏感。如《齐风·着》:“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三句都用“乎而”的感叹结尾,句中都用虚字句腰(“于”和“以”),形成排比语调。《齐风·还》与此类似。又如著名的《魏风·伐檀》,虽然“坎坎伐檀兮,真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三句句式无一相同,但是后面两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而庭有县貊兮”则是用近似的问句排比,尤其是以两句相同句式的四言作规则间隔,与最后“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两个《诗经》中常见的三言加“兮”的句式呼应,就自成节奏。又如《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①中间一句六言,前后夹两个“乎”字感叹句加四言句,形成对称,后两句好像是前两句的重复感叹。那么这种长短句是不是由配乐的音节造成的呢?笔者以为《诗经》中的章节重叠肯定与配乐歌唱有关,但是每一章里句式的长短则是随抒情的需要,出于自然的心声,这一点在不入《诗经》的先秦歌谣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如《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②,相同句式的排比和间隔与《伐檀》近似。又如《原壤歌》“狸首之斑然,执女之手卷然”,节奏与《齐风·着》近似。《左传·昭公十二年》乡人歌:“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④再看先秦的其它杂言歌如《宋城者讴》(《左传·宣公二年》)、《岁莫歌》(《晏子春秋·外篇》)、《莱人歌》(《左传·哀公五年》)、《暇豫歌》(《国语·晋语二》)、《申叔仪乞粮歌》(《左传·哀公十三年》)等等,可以归纳出这些杂言歌和《诗经》中的无主导杂言寻求节奏的一些共同特点:1.多数句句押韵,有时倒数第二句不押,或在两句三句连押后转韵。四言体句式整齐,一般是隔句押韵,而杂言则加强了押韵的密度。2.加强各种感叹词“乎”、“兮”、“而”等等的密度。3.相同或相似句式的排比。相似句式往往长短不齐,但句法结构相同。此外,还有一些诗的感叹句首尾呼应。

编辑推荐

《北大中文学刊2009》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大中文学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