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07-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滢 编 页数:6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实验心理学》在介绍实验设计、心理物理学方法和反应时间之后,对各个重要的心理学领域如视觉与听觉、知觉、注意、记忆、心理语言学、思维、情绪、意识等的实验研究,做了较系统的叙述,特别是包含了一些近期的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将实验研究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一个心理学分支。本书还着重介绍了脑认知成像技术与眼动实验法。《实验心理学》可作各类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专业和教育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主要教材或参考书,并可供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朱滢,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广西柳州人,1939年1月2日出生。主要研究兴趣:人的记忆与认知;意识;认知神经科学。学历:1962-1966 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研究生 1957-1962 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本科生工作经历: 1991-现在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1988-1996 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 1986-1991 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1983-1984 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 1980-1986 北京大学心理系讲师 1966-1980 北京大学助教 1995 年——2000年任国家教委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1997 年—— 2001 年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1997 年 ——2006 年任第四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心理学报”副主编。 朱滢主编的教委 95 规划重点教材《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荣获 2002 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至今已第六次印刷,累计发行 27000 册; 2002 年在台湾出版繁体本。“自我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获北京大学人文科学 2001 年度二等奖。 2001 年以前以记忆研究为主,曾较早在国内开展内隐记忆研究。2001 年至今将记忆(自我参照效应)、自我与大脑三者结合开展研究,所指导的研究小组已完成关于中国人自我的认知行为研究、神经心理学研究共七项,关于中国人自我的 fMRI 研究两项,ERP 研究一项,实践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学术思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 实验与观察 二 心理学实验和它的各种变量 三 实验范式 四 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问题 参考答案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一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二 真实验设计 三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问题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 感觉阈限的测量 二 信号民检测论 三 心理量表 问题 参考文献第四章 反应时间 一 反应时间的概述 二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三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四 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和注意事项 问题 参考文献第五章 视觉与听觉 一 视觉系统 二 视觉的基本功能 三 颜色视觉 四 听觉系统 五 响度与音高量表 六 空间听觉 问题 参考文献第六章 知觉第七章 注意第八章 记忆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第十章 思维第十一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第十二章 意识第十三章 眼动实验法第十四章 脑认知成像技术与知觉研究
章节摘录
心理物理学是研究刺激的物理量和它所引起的心理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心理学的领域。费希纳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它的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 感觉阈限的测量P56一、感觉阈限1、感受性是感觉能力的高低,它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是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2、我们总可以找到某个强度的刺激,在它多次给予被试的情况下,有50%的次数被试是感觉到,另有50%的次数是没引起被试感觉的。我们就把这个刺激强度定为感觉阈限值。3、在实验心理学中,我们给感觉阈限,或者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感觉与无感觉分界线上刺激强度,或者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4、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是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这个最小的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又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j.n.d。5、对重量变化的感觉能力,不能以一个绝对量来表示,而要以它与原来重量的比值,即它们之间的相对量来表示。韦伯还发现,同类感觉刚刚能觉察到的差别,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恒定的。用公式表示即:ΔI / I=K,式中I为原来刺激的强度;ΔI为刺激的增量,即最小可觉差;K是相对差别阈限,又称韦伯比值或韦伯分数。韦伯发现的这个规律叫韦伯定律。6、研究表明,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研究还表明,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二、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总结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即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我们在学习这些方法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于它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1、最小变化法(1)绝对阈限的测量简答题一、简要说明最小变化法?(说绝对阈限即可)答:在运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一系列间距较小又相等的刺激,并交替地按由弱到强(递增系列),或由强到弱(递减系列)给予被试者,每一系列刺激的起始点都不一样,让被试者报告有感觉或无感觉。被试者从一类感觉到另一类感觉的转折点,就是这个系列的感觉阈限值。把所有系列的阈限值平均起来,即得到整个实验的阈限值。简答题二、为什么在实验中刺激要按递减和递增的系列安排呢?答:因为刺激是连续变化的,或递增,或递减。被试往往会由于反应的习惯,或者由于期望于感觉变化的到来,产生误差。使测出来的阈限值比被试者实际的阈限值低或者高,即造成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是被试者习惯于原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因而使转折点向后推延。期望误差则是被试者知道刺激是连续变化的,他可能会期望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变化尽快到来,这样就会提前做出反应,同样造成测得的阈限值或比实际的高,或比实际的低的误差。如果每个系列的刺激都是从同一个强度开始,感觉上的转折往往会在被试者接受几个固定次数的刺激之后产生。这个次数也会成为一种刺激因素,即定势的作用,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必须防止定势作用的产生,在安排刺激系列的时候,每一个系列的起始点都不应该一样。(2)差别阈限的测定P61(计算差别阈限时,把各个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上限减下限的1/2即为差别阈限。也就是,差别阈限等于1/2不肯定间距。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叫绝对差别阈限,它是以64英尺为标准刺激时测得的。如果标准刺激变了,所求得的绝对差别阈限也会改变。)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作相对差别阈限。我们把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做主观相等点。它的含义是:被试在作比较时,实际上并不是以64英寸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而是以不肯定间距的中点62.75英寸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主观相等点
编辑推荐
《实验心理学》这本书可作各类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专业和教育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主要教材或参考书,并可供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工作者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