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动力地貌学

出版时间:1998-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倪晋仁  页数:396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早在1961年,AdrianE.Scheidegger就撰写了《理论地貌学》一书,在书中尝试用动力学的方法来描述地貌现象。这类尝试所能达到的效果除取决于对复杂地貌过程的准确认知和合理抽象简化外,还直接地取决于相邻学科研究的进展水平。应用动力学方法对地貌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和解释是地貌学研究由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的标志,作为动力地貌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河流动力地貌学则主要尝试用固液两相流的基本理论来描述复杂多变的河流地貌形态及其发展过程。  近30年来,相邻学科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果说Scheidegger著《理论地貌学》出版时河流动力学方初具规模的话,那么,时至今日,河流动力学研究已日臻完善。相邻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流体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及颗粒流力学的逐步完善,为河流动力地貌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尽管我国在泥沙运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有效地促进它与地貌学的紧密结合,从而造成了在河流动力地貌学学科进展方面滞后于西方。鉴于此,我们在六年前开始了本书的写作。  由于书名为《河流动力地貌学》,所以在写法上与以往的《河流地貌学》及《地貌学》等就有所不同。首先,既然研究对象为“动力地貌”,在描述地貌过程时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河流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相联系,这就使得书中关于从动力学角度解释的河流地貌现代过程的内容多于河流地貌历史过程的内容;在描述方法上定量分析的内容也较通常地貌学巾的为多,其次,由于主要讨论“基本问题”,所以在各章都力求对某一类问题的描述“方法”进行重点介绍,而不过多地局限于细节上的处理。这种写法有助于读者提高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内容概要

本书是将水沙两以基本理论应用于河流地貌学研究的著作。该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河流动力地貌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可能解决的途径,作为一种尝试,并对河流地貌过程进行了大量描述与模拟。    全书共九章,第一章概论;从第二章第九章,重点介绍描述水系与流域、阶地与古河道、河相关系、河型过程、河口地貌过程的动力学方法,最后对河流地貌的模拟进行了介绍,书中不仅反映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而且也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评述,如对已有各理论优缺点及其之间关系的阐述,对河流动力地貌学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尤其是对流域产沙与坡形发育关系、流域与河流的响应关系、河型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及江心洲河型成因等方面的见解皆颇有新意,本书选题新颖,内容丰富、全面,阐述详细,每章末并附有详尽的参考文献。    本书对从事地理、农林、水利、环境与资源类专业工作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等皆具有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教材。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概论  1.1 河流与人类活动  1.2 河流动力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1.3 河流动力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1.4 河流动力地貌学的发展简史  1.5 河流动力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第二章 水流运动基本理论  2.1 水流运动的基本方程  2.2 水流运动的基本特性  参考文献第三章 泥沙运动基本理论  3.1 单颗泥沙运动的基本特性  3.2 颗粒群体运动的基本特性  3.3 水沙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第四章 水系与流域的形成  4.1 引言  4.2 影响流域与水系发育的因子  4.3 水系形成与流域产沙的模式  4.4 坡面侵蚀与坡形变化的机理  参考文献第五章 河流阶地与古河道  5.1 引言  5.2 河谷中阶地的分类及其成因  5.3 冲积层中的古河道及其成因  5.4 阶地与河谷发育的简单模式  参考文献第六章 冲积河流相关系  6.1 引言  6.2 极值假说及应用  6.3 河相关系及其实质  6.4 河流对流域的响应第七章 河型成因及其转化  7.1 引言  7.2 河型成因的各种理论及其间关系  7.3 河型发育过程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7.4 河型发育过程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参考文献第八章 河口地貌形成过程第九章 河流地貌过程模拟名词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河流动力地貌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