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研究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仕政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学前沿论丛: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研究》介绍的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运动研究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横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历史学、人类学、组织学、公共管理、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的专业领域,所形成的理论概念和观点丰富而庞杂。本书在充分掌握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将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划分为集体行为论、资源动员论、政治过程论、框架建构论和新社会运动论等五个主要流派,仔细梳理每个流派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理念,以及由此而来的分析思路、理论假设和概念框架,揭示每个流派的优长、局限以及彼此间的批判和继承关系。本书既是对西方社会运动研究成果的全景式检阅,对研究中国当前和历史上的运动、革命、群体性事件、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冯仕政,重庆市忠县人,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不平等、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等领域的研究,尤其关注当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社会治理、群体性事件、信访,以及高等教育中专业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在《社会学研究》、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著有《再分配体制的再生——杰村的制度变迁》一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项目等课题多项。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西方社会运动研究概览/1 第一节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发展脉络/2 一、美国社会运动研究传统的源流/2 二、美国传统下的专业领域名称/7 三、西欧社会运动研究传统的演变/9 四、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知识视野/12 第二节集体行为的含义及类型/13 一、“集体行为”概念的提出及演变/13 二、集体行为的基本类型/15 三、聚众/17 四、群众/20 第三节社会运动概念的定义及争议/24 一、社会运动作为集体行为/24 二、社会运动作为政治斗争/26 三、社会运动作为对权威的挑战/30 四、社会运动概念:评论与总结/34 第四节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知识谱系/39 一、研究主题/40 二、理论视角/43 三、本书的组织架构/45 第二章集体行为论/48 第一节集体行为论的兴起与分殊/48 一、集体行为论兴起的时代背景/49 二、集体行为论的思想原型/52 三、集体行为论内部的理论分野/56 第二节符号互动取向的集体行为理论/58 一、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59 二、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60 三、特纳和克利安的突生规范理论/61 第三节结构功能取向的集体行为理论/63 一、斯梅尔塞的值数累加理论/63 二、康豪瑟的群众社会理论/69 第四节相对剥夺取向的集体行为理论/75 一、戴维斯的J曲线理论/75 二、格尔的相对剥夺理论/77 第五节集体行为论的衰落与调整/81 一、对集体行为论的挑战和批判/81 二、集体行为论的调整与修正/87 三、集体行为论的回归与最新发展/92 第三章资源动员论/94 第一节 范式革命与资源动员论的诞生/94 一、资源动员论崛起的时代背景/95 二、奥尔森的挑战/97 三、资源动员论的酝酿与诞生/99 四、理论关切与基本假设/101 第二节社会运动市场/104 一、运动市场论/104 二、社会运动市场的构成/105 三、运动资源的分类与性质/108 四、资源的配置与社会运动/110 第三节社会运动组织/113 一、社会运动组织的类型/114 二、社会运动组织的效能/120 三、社会运动组织的领导和领袖/123 四、社会运动组织的演变/127 第四节社会运动参与及招揽/130 一、社会运动参与的类型/130 二、社会运动参与:回应“奥尔森命题”/132 三、社会运动参与作为一个过程/134 四、关系网络与社会运动参与/138 五、运动参与研究中的其他问题/141 第五节社会运动业类与部门/142 一、组织间关系与“多组织场域”/143 二、关于社会运动组织间关系的若干命题/145 三、社会运动组织间的结盟/149 四、从资源动员论到政治过程论/151 第四章政治过程论/153 第一节政治过程论的兴起与发展/153 一、政治过程论的诞生/154 二、对集体行为论和资源动员论的批判/157 三、麦克亚当的政治过程模型/161 四、政治过程论:从模型到框架/164 第二节政治机会结构/166 一、概念界定和使用中的机会主义/166 二、政治机会还是政治威胁?/170 三、概念和理论发展的方向/171 第三节 国家政治与社会运动/172 一、重拾国家分析/173 二、国家的开放性与执行力/175 三、国家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177 四、第三世界国家与革命/180 五、国家与社会的交会模型/183 第四节社会运动作为政治过程/187 一、集体行动的戏码/188 二、民族国家建构与社会运动的兴起/190 三、抗争的策略/192 四、国家对社会运动的镇压与警治/197 五、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抗争的周期/201 第五节社会运动的结局及后果/202 一、运动的结局及后果:测量与评价/203 二、策略运用与运动结局/205 三、社会政治环境与运动结局/207 第五章框架建构论/208 第一节框架建构论的兴起:议程与背景/208 一、基本概念:框架与集体行动框架/209 二、框架建构论与其他理论视角的比较/211 三、意义与社会运动/213 第二节框架建构的过程/216 一、框架建构的核心任务/217 二、框架谋划/221 三、框架竞争/225 四、框架言说/228 五、框架扩散与主框架/230 第三节框架建构的场域/232 一、意识形态/233 二、文化/237 三、社会政治结构/240 …… 第六章新社会运动论/256 第七章结语:反思西方社会运动研究/302 主要参考文献/339 人名中英对照表/370 重要术语中英对照表/373 后记/376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资源动员论取代集体行为论无疑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中的一次范式革命。这次范式革命在很多方面符合库恩所描述的特征。首先是西方社会运动的发展及其特征在很多方面超出了集体行为论的信念。如第二章所述,集体行为论关于社会运动有两个基本看法:第一,社会运动是社会整合不良、社会结构崩溃的产物;相应有,第二,社会运动是怨愤情绪的集体宣泄,是一种非理性的越轨行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两个看法都与时代形势格格不入:一是在理论上,当时的社会运动总体上都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性和目的性,所采取的抗争方式也比较理性。即使间或发生暴力,也多是由于国家的暴力镇压、司法机构的不公平对待和白人(对黑人)的攻击引起的。这样一种社会运动形象让人很难将之与集体行为论所想象和预言的非理性行为、社会崩溃等表现挂起钩来。集体行为论在理论解释上的困境暴露无遗。 二是在意识形态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时大量社会运动也都以争取民权和民主为诉求。集体行为论虽然已经摒弃早期聚众研究中包含的反民主倾向,但其中残留的关于社会运动的负面想象仍然是不受欢迎的。尽管从事实来说,社会运动确实属于挑战主流社会文化和政治秩序的“越轨行为”,但在道义上,这种越轨无疑是可接受的,甚至是应该支持的。在这种历史氛围下,集体行为论中暗含的对社会运动的贬抑,无疑属于“政治不正确”。这也是造成集体行为论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在人事上,60年代中后期,一些早年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社会运动的青年学生已经毕业,其中不少人成为大学教授,进入社会运动研究领域。以过来人的体验,他们不仅对集体行为论的缺陷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更不能容忍集体行为论对社会运动的“诬蔑”。不少从事社会运动的研究者都直言不讳地提到早年的社会运动体验对其理论倾向的影响(比如Meyer 2002:7—10)。于是,随着人事代谢,一场静悄悄的“科学革命”在西方社会运动研究领域发生了。 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批判集体行为论的大合唱,并终于在1977年彻底终结了它在社会运动研究中的统治地位。正是在批判集体行为论的过程中,资源动员论冉冉升起。这个“冉冉升起”的历史过程比较复杂,很多历史细节现在已难以廓清。

编辑推荐

《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研究》介绍的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运动研究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横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历史学、人类学、组织学、公共管理、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的专业领域,所形成的理论概念和观点丰富而庞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