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文良,李治亭 著 页数:363 字数:3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清太宗皇太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生于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11月28日,卒于1643年(清崇德八年)9月21日,享年五十二岁。半个世纪里,他和父亲努尔啥赤趁着明朝日益衰落的有利形势,代表新兴的满、蒙贵族和部分汉族地主阶级,在辽阔广大的北中国,跃马弯弓,纵横驰骋,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为清帝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代近三百年的清皇朝,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太宗是这个朝代第一个当皇帝的满族人。他在开创这个皇朝的十七年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政治制度,发展了社会经济,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他是英勇善战的军事家,也是治国有方的政治家。 很早以来,我们就想写一部有关清太宗的传略。当这本《清太宗全传》即将与读者见面时,回顾我们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平心而论,不是出于个人的好恶,而是感到有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清太宗这个人物作为一代清皇朝的开创者,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同清朝的勃兴,满族的发展,最终战胜明朝,以及几百年来东北地区疆域、民族的形成与变化等等都非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的地位重要,作用大,在治国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也比较多。他的文治武功同历史上任何一个创业之君相比,都毫不逊色。特别是他的经历和事迹,极富传奇性和趣味性,充满惊险与浪漫的浓厚色彩,处处引人入胜。而就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迄今还没有一本关于记述他个人的著作。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以微薄之力尝试写了这本书。 本书仅仅围绕明清交替时代一个人物一生的经历和事迹,不是满族发展史,也不是清朝开国史。有关清太宗的史料浩如烟海,头绪纷繁,整理归纳,实非易事。我们编著本书主要是根据《清实录》、《东华录》、《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明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等基本资料。同时参看了明清时期大量的官方及私人著述笔记等。我们也对清太宗的一些活动遗址作了必要的考察。值得提出的是,来自清朝、明朝及朝鲜方面的官书记载,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我们采取了分析的态度,凡互相矛盾的,则取其一说;一种记载不完善的,取其他方面的材料补充.全都不对的,我们就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觉得对清朝、明朝和朝鲜方面的资料不能有什么偏向。我们是兼收并蓄,综合利用。 在这部(清太宗全传>的写法上,我们努力想使它的文字生动活泼,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的活动,再现清太宗的真实面貌。有些古籍可以看得明白,引用的原文照抄,有的过分古奥,则在行文中用我们自己的话重新转述,非引用原文不可时。也译成现代白话文,但是注明出处。全书总的是文言与白话并用。纪年一律采用农历,重要年代折成公历注明在括号内。朝代纪年以清(后金)为主,附以明纪年。 这部书在很多地方吸收了前辈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参考了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版的一些有关的论著和资料。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不少单位和个人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真诚感谢辽宁大学历史系、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沈阳故宫、辽宁省图书馆等单位对我们的热情支持。感谢刘志超、铁玉钦、郑川水、李林、张复、杨□、郭燕顺、宋祯焕、李鸿彬等同志积极为我们提供资料、照片、地图等。著名老中医路万元先生帮助我们研究了清太宗晚年患病的情况,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内容概要
皇太极,作为清朝开国第一帝,他的杰出才能和文治武功可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创业之君相比。论武,他少年随父征战,弛骋疆场,创造了一系列兵家奇迹;论文,他雄才大略,创制立政,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清太宗全传》参考《清实录》《满文老档》《满洲实录》等大量官方和私人著述,采取不落俗套的创新意识,运用文学的技巧,以酣畅的语言和浓重的笔墨,对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全景展示,带领读者走出戏说的迷雾,聆听历史真正的声音。
作者简介
孙文良(1933—1995),辽宁辽阳人,历任辽宁大学历史系主任、教务长,辽宁省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出版有《清太宗全传》(合著)、《乾隆帝》(合著)、《明清人物》、《中国官制史》、及《满族崛起与明清兴亡》十余部著作,主编《满族大辞典》、《清史稿辞典》等,发表论文150余篇。
李治亭,1943年生,山东莒南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吉林省史学会副会长。现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特聘专家。长期致力于清史研究,兼及明史与东北地方史研究,出版有《吴三桂大传》、??意识,运用文学的技巧,以酣畅的语言和浓重的笔墨,对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全景展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艰难创业的时代
第一节 神话溯源流
第二节 父汗创大业
第三节 少年皇太极
第二章 天命时期的皇太极
第一节 创建后金国的骁将
第二节 佐太祖定辽东
第三节 驰骋辽西大地
第三章 天聪时期的金国汗
第一节 继父登汗位
第二节 治国新政
第三节 宏图远略
第四节 朝鲜结盟
第五节 辽西对峙
第六节 万里疾驰
第七节 来自黑龙江的捷音
第四章 崇德时期的大清帝
第一节 大清皇帝第一人
第二节 巩固皇权
第三节 加速满族社会进步
第四节 新编八旗汉军
第五节 龙江故土入版图
第六节 纵兵征明
第七节 最后的岁月
第五章 一个帝王的思想作风
第一节 素朴的天道观
第二节 贵在得人才
第三节 体恤民情
第四节 开诚布公
第六章 爱好和生活
第一节 喜爱历史
第二节 兄弟子侄大家族
第三节 妻子众多的家庭
第四节 清太宗之死
附 清太宗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十九岁与父亲分家时,他排行老大,照理说,该拥有继承父业的权利,可是他却分得很少一份家私,多为弟弟所得。可见女真社会尚无严格的长子继承的成法。努尔哈赤对待他的诸子,在褚英死后,总是强调诸子协商一致,集体处理国政,规定凡获战利品都要八家(八旗)诸王均分。这里也没有说到长子必须多分。整个清代,事实上都不注重长子继承,十余个皇帝(包括入关前),多不是长子。顺治帝即位时才六岁,他的哥哥豪格比他大三十多岁,而且是太宗的长子,很有资格继位,但为当时握有军政实权的多尔衮所阻挠,才选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当皇帝,以便于自己独揽朝政。多尔衮这个举动所以行得通,说明当时确实没有长子必然继承皇位的严格规定,否则他是不敢那样做的。第三,自努尔哈赤以后,坚持以才能为标准选择继承人。在努尔哈赤时代,多少还保留氏族社会的那种原始民主制残余。他规定选贤任能要由诸王贝勒大臣公推。努尔哈赤艰难创业,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忠实于他的事业的人才,而且还把他的思想和作风注入整整一代人的意识之中。所以努尔哈赤的遗训是受到诸王贝勒大臣尊重的。这个时期,专制制度远不是完备的,权力还没有达到高度集中,形成个人独断专行的局面,这有助于内部遇大事协商,而不至于相互尖锐对立。公推军功卓著、才能出众的太宗,既合乎传统习惯,又符合努尔哈赤的思想。这也是众望所归。在封建主义时代,宫廷内部的明争暗斗、阴谋诡计是不可避免的。太宗受诸兄大臣拥戴继位,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大约从拥戴他继位那时起,就有反对的意见了。多尔衮后来说他夺取了大位,就是这种反对意见的反映。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不能认为太宗登上历史舞台,仅仅是个人或几个人的主观意念。他是时代造就,又是为其所需要。他以东北为舞台,是在新崛起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及其后金政权对明展开的持续数十年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培养的一代优秀人物之一。统一战争和创建政权锻炼并造就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军事活动家、战略家,他们比起自己的前辈,毫不逊色。为了求得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并把他的统治推广到全国,他们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人物来负起领导的使命。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7]如果不从上帝主宰来理解,正是历史的发展把一个“大任”落到了他们当中最突出的代表——清太宗身上。
编辑推荐
《清史别丛:清太宗全传》编辑推荐:他以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略,统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他戎马倥偬轰轰烈烈的一生,为大清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就是——爱新觉罗•皇太极。他是如何取得同样战功卓著的兄弟子侄的推举,登上汗位的?在与明朝的对峙过程中,他如何足智多谋,计除袁崇焕,上演蛇吞象?建立大清国后,面对复杂的满、蒙、汉矛盾,他怎样力排众议,施行治国之道?面对八旗权贵的势力膨胀,他采取了哪些抑制和改革措施,从而巩固了皇权?……每一个问题都是对一个创业之君的严峻考验,而太宗皇太极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清史别丛:清太宗全传》中一一呈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