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到产业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小康,谢傲霜  页数:243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亚洲顶级设计师刘小康用设计为企业增值,传承艺术文化,三十年创意全纪录。
  著名文化人梁文道、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靳埭强倾情推荐。
  刘小康成长在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的年代,C是指Cyan(青绿色),M是指Magenta(洋红色),Y是指Yellow(黄色),但K所代表的却是Black(黑色),是因为印刷时,黑色是定位
(K ey) 套版不可或缺的颜色。刘小康巧妙地挪移借用色彩基本单位幻化出万千色彩,架构起繁杂多样的业界和个人经验——CMYK
创意学。
  香港作家谢傲霜则以设计产业旁观者的角度,讲述刘小康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为企业注入新生命;另外更有他与伙伴们靳埭强、高少康等名设计师共同推动、传承设计文化的故事。CMYK的色彩自此变得更为调和而立体。

作者简介

  刘小康,国际著名设计师、艺术家,从事设计逾30年,获奖逾300项。除设计外,他的公共艺术作品及雕塑创作亦获世界各地博物馆珍藏。历年来,刘小康都致力于从事艺术教育和推广。他现身兼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副主席、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及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顾问等要职。
  谢傲霜,香港作家,从事多元跨界别文字创作,编撰作品包括文化评论集、小说、话剧剧本、社运艺术文集等。

书籍目录


从经验看设计机遇
与刘小康的二重奏
第一章 C for Culture 文化决定设计
中国文化置入设计
刘小康定义设计
香港的跨界特色
文化与政治角力
公共艺术在香港
将文化变成产业
第二章 M for Market 创意产业价值
香港设计欠缺品牌载体
香港经验一:传统产品化身国际礼品
香港经验二:创意使产品超越实用价值
香港经验三:将创意及文化融入市场推广
中国市场给予设计师的机遇
中国经验一:追本溯源寻求品牌文化
中国经验二:新商标打造企业新形象
设计师与品牌的双赢之道
创意产业的未来可能
第三章 Y for Youth 艺术青黄相接
老师们和老师们的老师们
靳埭强:不是老师是师父
从日本设计师身上学习
为设计栽培更多大师
设计教育基本步
高少康:学习梳理文化本质
Freeman 与 Crystal & Gor的师徒缘
第四章 K for Key 创作核心定位
信息的存在与再现
公共艺术与空间对话
椅子戏:身份的探索之路
椅子作为创意产业
竹山茶海,我的未来设计
让我们看远一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设计到产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刘小康成长在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的年代,C是指Cyan(青绿色),M是指Magenta(洋红色),Y是指Yellow(黄色),但K所代表的却是Black(黑色),是因为印刷时,黑色是定位 (Key) 套版不可或缺的颜色。刘小康巧妙地挪移借用色彩基本单位幻化出万千色彩,架构起繁杂多样的业界和个人经验——CMYK 创意学。
    香港作家谢傲霜则以设计产业旁观者的角度,讲述刘小康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为企业注入新生命;另外更有他与伙伴们靳埭强、高少康等名设计师共同推动、传承设计文化的故事。CMYK的色彩自此变得更为调和而立体。
    (为什么是"CMYK"?
       “CMYK”即印刷四分色模式。刘小康以“CMYK”的概念去撰写此书:C for Cul***e(文化决定设计),M for Market(创意产业价值),Y for Youth(艺术青黄相接),K for Key (创作核心定位)。四章就像四种颜色,多一分红少一分黑,均影响着整个作品的成色风格。
    这本书不只是刘小康的回忆,还是三十年来整个香港设计产业走过的道路,它甚至把“设计”变成一种观看和思考的角度,透过它,我们能够看见一个不一样的香港。
    ——著名文化人梁文道
    刘小康是我设计事业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他是少数能自觉思考、汲养、寻根、定位、视野深远、不断扩阔创作空间的香港设计精英。他的经验和自我剖白,值得推荐。
    ——靳埭强香港著名设计师、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办人
    小康论述设计,处处是艺术探索;他探索艺术,处处见文化关怀;他关怀文化,处处有他设计论述。小康的书是香港近年设计,艺术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小康的书,必读。
    ——荣念曾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
    刘小康先生的作品中,艺术与商业水乳交融,处处可见他对中国文化的根源性思考和挖掘。《从设计到产业∶刘小康的CMYK创意学》这本书极具启发性,推荐阅读。
    ——张奕龄鄂尔多斯羊绒产业集团副总裁
    刘小康对香港和大陆的设计有独到的见解,我特别期待看他这本书。
    ——陈冠中香港著名作家
  •   刚看到这本书时,还不清楚CMYK是什么?从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这四个字母内容还挺丰富。CMYK也称作印刷色彩模式,是一种依靠反光的色彩模式,和RGB类似,CMY是3种印刷油墨名称的首字母: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而K取的是black最后一个字母,之所以不取首字母,是为了避免与蓝色(Blue)混淆。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CMY三种油墨就足够了,它们三个加在一起就应该得到黑色。但是由于目前制造工艺还不能造出高纯度的油墨,CMY相加的结果实际是一种暗红色。
    作者借用CMYK的概念,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c for cul***e(文化决定设计),m for market(创意产业价值),y for youth(艺术青黄相接),k for key(创作核心定位)这几点在设计作品中缺一不可。就像印刷的油墨颜色一样,多一分红,少一分黑,都会影响着整个作品的成色风格。
    整本书没有过多偏于理论的叙述,由于是谢傲霜执笔,将复杂的理论性文字过滤后呈现给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这些文字就像合奏一样,有两种声音传递给我们。一种是主观的专业设计师的声音(刘小康),而另外一种来自旁观的,代表外行人的声音(谢傲霜)。正因为有这两种声音,将本来专业设计师误以为普通读者能明白的语,透过一名对设计一无所知的外行人的探问,得到了更清晰地阐述。
    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下来,对设计这一行多少有了些了解。首先,一个作品容易受到设计人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知识、兴趣、爱好、经历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作品也不尽相同。虽然设计师常常在设计中加入自己的喜好,但是如果作品中没有反应当时的文化面貌,这样的作品当然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其次,现今的设计者不仅仅是单纯的设计,而是在为品牌建立基础,使其能良好的发展。
    第三,今天人们对创意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于作品的创意,更在于如何从根本上呼应商业模式的改变,这堆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四,设计师们要处身现今社会,要更专业,思考要更深入,知识要更广阔,创作类型也要更跨界别。
    刘小康爱好广泛,正是这样才带给他越来越多的灵感。他边学新知识,边将其运用到设计上。
    闲话说一句:书中有各个时期刘小康的设计作品。话说,很多我都看不懂,最容易理解,觉得最正常、最好看的要属屈臣氏蒸馏水“香港创意年”百周年纪念版中的那个。
  •   这类图书对我来说本身就挺有新意和创意的,毕竟我平时看的类型一般都是文学作品。从书的封面上来看就看出是用了一定的创意构造的,每个书封上的字的交错以及颜色的搭配,都彰显出一种特立独行的与众不同。记得上学期给大一的新生上一次课的主题就是讲创新和创意,孩子们都知道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当中,创新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她能让你的生活各方面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但是创新和创意又不是说做就做想来就来的东西。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刘小康和谢傲霜可谓是一个完美搭配,前者是国际著名设计师、艺术家,一直致力于从事艺术教育和推广工作,而后者则是香港女作家,谢傲霜执笔来讲述刘小康这位设计大师是如何传承艺术文化进行创意设计的历程。
    CMYK,乍一看这四个字母组合在一起脑袋混沌,什么意思?书封上大大的刘小康的CMYK创意学,我们肯定都对这四个字母组合所代表的含义很感兴趣。而书中也给我们解释:原本含义是四种颜色即印刷四分色模式,可是在刘小康这里已经不再是这种设定含义,用这四种最基本的颜色就能变幻出世界万千精彩纷呈的色彩世界、就如一个万花筒一般。这种奇妙被刘小康引申到了他独创的创意学理论即CMYK创意学:Cul***e文化决定设计,Market创意产业价值,Youth艺术青黄相接,Key创作核心定位。这就是刘小康自己的定义自己的创意。全书也正是用这四部分来起承整个架构,并且非常有意思的这四部分正好同原本的四种颜色相对应,青绿、洋红、黄色、黑色,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之处我们就能够窥视到整本书的架构是有多巧妙。我们在其中看到刘小康从事文化艺术事业三十余年的经验,比如第二部分创意产业价值,刘小康提出他的建议的同时也给出了诸多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经验,其中提到屈臣氏蒸馏水和佳能相机的经验之谈,都比较有意思。
    这本书的内里纸张非常好,硬度厚度都恰到七分,你能学到一些知识,看到一些大师之作以及心血之谈,还有许多的图片可以欣赏,丝毫不会觉得这种书会是如教科书一般无聊的工具书。设计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不断的融入新鲜的血液,设计文化更是使艺术文化永久保持生命力的方法。
  •   《从设计到产业: 刘小康的CMYK创意学》是一本图片与文字交相辉映,设计与人生相互照亮,深深浅浅剖析设计心路,明明白白倾诉设计与国家同步发展的别样设计人之书。作为一个设计的门外汉,读罢此书我感觉很惊艳,而那些设计的门里汉从此书中获得的我想就不仅仅是惊艳了。
    这本书是国际著名设计师刘小康和香港多元跨界作家谢傲雪的二重奏。虽是刘小康的访谈录,却不是以刘小康口述,谢傲雪执笔的形式出现。谢傲雪以第三人称的手法,将刘小康的口述内容和自己的个人观点柔和在一起,将设计师的声音和外行人的声音合奏出完美的二重奏。这样的完美结合,让这本书不仅面向内行人,还可以有效的面向更广大的读者群体。这是一本为每个国人写的书,因为它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设计行业,因为它不仅有深度,广度,还有宽度。翻开这本书的我,犹如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又如同进入某个文学世界,抑或是一个人的人生世界,也好像是一个国家的变迁世界。这么多的元素有效的融合在这本书里面,让人读了怎能不惊艳。
    刘小康是成长于CMYK四分色模式的年代,因而他挪用了CMYK的概念去撰写此书之全部四章。第一章C for Cul***e(文化决定设计);第二章M for Market(创意产业价值);第三章Y for Youth(艺术青黄相接);第四章K for Key(创作核心定位)。回顾从事设计事业的三十年,刘小康的创作不知不觉间已深受当年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通过阅读此书在了解设计师创作的同时可以感知到,影响设计师的从来不只是主观意愿这么简单。虽然设计常常由个人喜好出发,但是无法摆脱社会与时代环境的影响。就算是再优秀的作品,也绝不能只归功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更应考虑这些作品如何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刘小康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他的设计事业也成功的实现了从文化设计到创意产业的过度,但是他始终将自己定位于设计师的本位上,以淡然温润的态度面对自我和人生。他怀揣对事业和人生的无限热爱,用不断探索的好奇心来观察这个世界,于是他的灵感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好作品可以一如既往的层出不穷。
    这是我读过的第二本设计师的书。第一本是原研哉的散文,读罢我觉得有如清风拂面。这本《从设计到产业》则着实从里到外让我感到无限惊艳。如果说第一本让我对设计师的创作思路有了一定了解的话,这本则让我收获更多的宝贵点滴,思维获得更大幅度的翻新。这一本是凝结了刘小康设计事业成长发展与壮大的精华,也是凝结了香港三十年社会变迁的精华。书中引用的设计图片张张精彩绝伦,而每个设计都配有设计师完美的诠释。我想说这本书真的是个极品,因为它对普通大众张开了设计的臂膀并将我们拥抱进去。它虽为醇品却绝不枯燥反而非常活泼。它似一本故事书,又似一本散文书,还似一本史书,所以正是一本惊艳书。
    设计如人生。谁人的人生不是充满了各种设计和规划。看到刘小康那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设计人生,我们是否也想到了自己作为小个体的设计人生呢?我们也许不是学习设计专业的设计师,却绝对是设计自己人生的设计师。我们的生活坚决离不开设计,无论是我们的心灵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小部分,统统是被设计出来的。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在惊艳之余,忽然间发现了我也是一个设计师的这个事实。在刘小康和谢傲雪这和谐二重奏的引导下,我坚信我们的人生也会如刘小康的人生一般,设计人生别样红。
  •   身为一位从业较早的设计师,刘小康可谓亲眼见证了一段中国设计从发展到兴盛的历史。尤为可贵的是,刘不仅是获奖众多的国际知名设计者,他还是一位艺术的教育者和推广者。这本《从设计到产业》既是刘对自身30年来设计生涯的总结、回顾,也是他对创意产业的思索和所得。几部分的章节用四色印刷的CMYK来归纳,独具匠心,颇可玩味。
    C是Cul***e,文化。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刘小康自幼接受的是英式教育,但身为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丰富自然心生向往。
    最初让刘小康印象深刻的只是一种简单的风格,将中国传统的书法元素与现代印刷体相结合,形成一种别有韵致的美学感受。后来,他在设计作品中不断尝试着传统文化这种方法。
    书法、剪纸、京剧、图腾等中国元素的运用让设计一下子风格鲜明起来,不仅在世界市场上独树一帜,也更容易被国内民众理解和接受了。
    刘小康认为,民众从来就是生活在文化之中,传播也就无法摆脱文化,设计也就不能不考虑文化。而往往越是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东西越是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也就是说,文化决定设计。
    根据刘小康对设计的理解,设计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考虑具体的用途、场合,也不仅是一项工作,设计是一种创作工具,也是表现生活体验与理念追求的方式。
    M是Market,市场。
    创意之所以能称为产业,不仅是因为有广大的从业人员和行业系统,还因为设计如果运用得当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效应。
    刘小康在“设计师与品牌的双赢之道”一节里分析了设计师与品牌合作的注意事项。一方面,设计师要选择好的品牌,研究企业文化诉求,提供合理的方案。在建立合作关系之后,设计师不能太关注个人的艺术风格,完全不管企业要求。当然也不能一心盯着商业利益,尽是媚俗讨好的作品,不顾艺术美学上的规范。在这些方面其实很容易就能找出反面例子,很多艺术家一样的设计师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分追求怪诞和先锋,无人欣赏便指责大家没有修养和眼光。要么就是太过媚俗的,比如一些设计师为了实际的短期的收益,做没有个人特色、没有艺术追求的室内装潢,跟风而俗套,是不可能留下好作品的。
    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完全依赖设计师的包装宣传,扎扎实实的产品和周到细致的服务永远是设计替代不了的。
    Y是Youth,青年一代。刘小康在这一章里不仅回忆了自己的老师们,还写了很多同时代著名的设计师,注重了艺术的传承和青黄相接,也开拓了读者的眼界。
    在K(Key)创作核心定位一节里,刘小康谈了自己的作品,回顾了自身创作生涯的各个阶段。
    《从设计到产业》一书中配有大量的彩色插图,文字也尽可能的平实真诚,并没有空谈艺术的追求和境界,而是一直在说真是的自身经历、具体的案例分析,都是很实在的东西。
    一位设计大师,一段设计历史,相信很多喜欢设计的读者都能从此书中得到不浅的收益。
  •   刘小康老师是幸运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因为他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高中时经老师引导,并在参观几个大学后,小康老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这也是他在衡量自己兴趣点及以后能从事的工作后做出的选择。在大学期间,他更是有幸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注的投身于字体设计中,这也是我现在从事设计中的软肋,他把这事做到极致,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兴趣。
    老师从小生活在繁忙而现代的拥挤“小城市”——香港,当小康老师在大学时终于有机会去大陆游玩,并在旅途中感受中国山河之广阔,五千年文明的源远流长时,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老师以后的整个人生及事业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老师最初进行个人艺术创作的主题是书,这与其特别爱看书是分不开的。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纸质版的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所以,现在的社会对书籍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封面内部的版式,更是越来越最求精致,做成收藏品。经常经过大小报亭,有些封面会吸引我前去驻足翻看,我想这就是小康老师提到的,印刷品无论如何不会被完全取代。
    不得不说,老师是个全才,当然,这跟个人的阅历与社会实践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在老师曾经设计公共艺术的时候,由于有些规模相当大,由此,老师能在这过程中学习到一些工程上的技术、法律方面要考虑的地方和处理方式,以及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的方法。
    创业产业不能停留在作品的创意上,更多的应该让创意服务于社会,产生价值。这个概念跟我小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很像,“发明家往往是那些懒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同样做一件事,懒人就是会想怎么才能用最省事的方式进行,我觉得我也是懒人,因为经常会在生活中找做事的捷径,这也是我上大学选专业时的一个出发点——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通过纸笔表现出来,并通过一些手段做出来并服务于社会,产生价值。我年少时的想法与老师不谋而合?似乎是这样的。
    我不是艺术家,并不能按自己的喜好创作自己的产品,为了生活,我的设计还是得服从客户的想法,但我相信,随着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终有一天,会有欣赏我的人出现,可以让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产品!
  •     在当今中国,就在我写这篇评论的这个时候,往回数,设计行业在中国还没有经历过一代人,中国最初进入设计行业的人,现在仍然奋斗着,他们有些因为时间、岁月、能力被淘汰了;有些则成为了一些公司、部门的领导者。
      对于中国的设计行业,还需要时间进行更多的发酵。
      对于书中所说的东西,我不想说得太具象,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身处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不过是互联网的设计,与书中略有不同,但是设计这一行互承其脉,万道归途,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为什么说我们中国的设计行业需要时间的沉淀?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迅的核心设计部门CDC,在最近将建立十年来的设计经验总结成书发表了,想想,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今年才出了这么一本经验谈,相较于国外,特别是老牌的设计大国,人家的那些设计知识的书已经成堆成山之时,我们能称为精品的设计理论的书却少得又少,这不是谁的错,是我们起步晚罢了。
      要把设计做成产业链,书的作者刘小康在华人里就是我所说的第一批从业人吧,这类从业人都是台湾、香港的多,大陆这边则是随其后的,处于模仿阶段。
      当今中国出现了很多以设计为核心的公司,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就是所谓的4A广告公司,他们做网络站、做海报、做视频,把一个产品包装设计后,在各个媒体平台推广,以帮助产品打开销路。而这类公司往往会和很多大公司有稳定的合作,他们服务的行业包含各个方面,汽车、IT、房产、金融、食品等等不一而足,在当今中国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谁也不能否认的,特别是在东部的沿海城市,这种改变最直接明显,地铁上的广告、大的户外广告屏幕,往往能看到各种设计。
      设计产业链在中国已然展开,刘小康同志的书值得大伙一看。
      
  •   如果喜欢刘小康的设计,可以购入阅读
  •   比较喜欢刘小康的东西,书刚收到,仔细拜读
  •   很快就到了,质量可以,还未翻阅,很期待
  •   挺值得一读
  •   我觉得还是有些地方值得一看,提供了一些闪光点
  •   好书,与消费品牌的不同观点
  •   不是我的领域,但还不错。看着小康送我们老板的书,我就跟着买了。
  •   这是我买这么多书中 感觉最好的一个
  •   这本书为什么一到内地 装帧立马土了呢 不过小康写的很好
  •   用访谈、记录等文字形式。很多设计案例,讲了背后的故事。印刷比较好,全彩色。比较适合于有一定设计经验的设计师读。低年级设计专业同学不推荐,对于大部分低年级同学而言,其理论知识太薄弱不足于支持阅读。
  •   应该不错,是靳大师的搭档写的,亚洲顶级设计师
  •   还未开始阅读 大致浏览了一下 感觉还行
  •   拿到手粗略翻了一遍,发现除了封面装帧很一般外,内容倒是出乎意料的不错,真心的好,文图搭配,内容详实,好书一本!
  •   不好理解,呵呵,有点高深,或者理论化
  •   很不错的书,讲解了刘小康的设计理念和经历
  •   没有想象中的好,内容也不是很喜欢
  •   这本书很从印刷到内容都很好,书收到速度也很快!
  •   商品没问题,看过了,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