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叶文心 页数:418 字数:400000 译者:冯夏根,胡少诚,田嵩燕,刘文楠 校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以民国时期的大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京、沪两地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民国政治、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互动关系,叙述了民国都会学院精英在政治、学术的交互拉力中虽取得国际化,但在国内环境中却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艰难过程,是作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上海都市文化史领域研究多年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叶文心,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赴美深造,1984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4—2000年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任该校历史系讲座教授暨东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上海都市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英文著作有: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 (1990), 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 (1996), Shanghai Splendor: Economic Sentiment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2007)等等。
书籍目录
写在书前导言第一章 语文与学识一、中国高校中英语的使用二、翻译与写作:文化优先性问题三、内地的英语教学四、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国学五、北京以外的国文教学六、雅文化与朴学的严谨七、解读国学家:文化、民族与考证八、清华大学1933年国文入学考试公案第二章 圣约翰大学与上海资产阶级文化一、上海:社会景观二、上海:文化环境三、圣约翰大学的成立:宗教的还是世俗的?四、英语压倒汉语:“商业和科学的基督教文明”五、圣约翰大学的社会成分六、“团队精神”:上海资产阶级的文化风格七、民族主义的挑战第三章 从地方士绅书院到中产阶级大学一、交通大学与技术官僚精英的崛起二、工科学校中国学的地位三、上海的本国私立大学之起源四、中国公学和私立学校的商业化五、复旦公学六、南京与高等教育的政治气候七、知识分子圈的政治八、对抗南京:中产阶级学校和自由主义政治九、中产阶级大学的两难困境第四章 上海大学和革命理想一、上海大学:神话与现实二、激进大学的诞生三、大革命前革命实践活动的经费筹措四、连接教室与街头五、对学问的激进批评六、革命的学业规划七、通俗社会主义及其激进追随者八、事后追忆与历史过程的比较九、暴力的结局第五章 党化教育一、自由放任、欣欣向荣:国民党统治前的上海二、控制和调配:国民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三、党化和中山大学模式四、党化和政府对大学的渗透五、南京与省城文化第六章 大学生活之代价一、大萧条后的失业及大学生缺乏就业能力二、学杂费……第七章 “异乡”:后五四时期的校园思潮注释文献缩略语参考文献专业术语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交通大学的考题与国立武汉大学等党校的形成了强烈对比。比方说,武汉大学1930年的入学考试,除了英文科以外的其他考试科目全都用中文。民族主义思想的弦外之音表露无遗。历史与地理试题均分中国和世界两部分。在中国史考试上,1930年的试题如下:“(一)宋、明、清三朝何种学派最盛?试略述各派的学说内容及其中之主要学者。(二)欧西科学输入中国,始于何时?传自何人?输入后影响中国思想界者若何?(三)鸦片战争在中外通商关系上发生何种变化?试就战争前后比较说明之。”至于中国地理考试,学生所需要应答的试题如下:“(一)试作东三省山川形势及其铁路敷布简要图。(二)试举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失去之领土,及给予外人之租界地与租界。租界地与租界已有收回者否?(三)中国何处为高原?为盆地?试述其中一个高原或盆地之气候、民族、经济等概况。”武汉大学就像在杭州、南京、广州和成都等其他各省中枢地带所创办的党校一样,在历史地理科目的考试上展现了民族主义情怀。 在交通大学,对专业技术知识与管理效率的强调,是超越国界和文化界线的,这就如同圣约翰大学全神贯注于商业与实用性,因而对这些分界有相似的漠视态度。在1925年爆发重大冲突(五卅运动)后仍然留在圣约翰大学的,都是些自愿选择对帝国主义问题漠不关心的学生,而南洋公学的学生自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不再积极参与政治,他们转而全神贯注投身于以科学技术解决中国各种大问题的研究上。南洋公学这批未来的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员都是些会花很长时间待在图书馆、实验室与研究室里努力学习的认真学生。他们为准备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家境富裕考生补习英文与数学,广受考生欢迎,这同时也是他们学业优异的明证。此外,南洋公学采取频繁小考、大考的办法以保证所有学生专心于学业。那些受不了南洋公学高强度课业压力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会转到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的这些未来技术官僚精英不同于圣约翰大学的那些未来的金融家与实业家,他们必须借在校成绩展现他们的努力与能力。相较于圣约翰大学里那些买办资产阶级子弟有家庭与社会人脉为靠山,南洋公学“为国储才”的兴学宗旨就为家境较不富裕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出入头地的机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变革深刻的时代。这一变革,起源于科举制度在1905年的废除。大学培养的新型知识精英从此和国家官僚体制断了钩。大学里讲授的专业知识和国家政党所着意灌注的意识形态也断了钩。在这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彻底重组的背景下,在1919年到1937年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高等院校跟主政者的关系产生了分疏。 ——叶文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