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加德纳 页数:384 译者:沈致隆,崔蓉晖,陈为峰
Tag标签:无
前言
《加德纳作品》中文版总序言许多中国读者并不熟悉我的履历和我的学术生涯,所以我在这里首先想对此说几句。我1943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小城,名叫斯克拉通(Scranton),我的父母是来自纳粹德国的移民。虽然他们幸运地逃脱了纳粹大屠杀,但是我们家的很多亲戚惨遭杀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侥幸逃脱死亡的经历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它给予我的明确信息,就是我自己的一生中应该有所成就。对于我一生和事业影响最大的事件,可能就是我在1961年被哈佛学院(HarvardCollege)录取。我因此从“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变成了“极大池塘里一条非常小的鱼”。幸运的是,我高兴地尽情享受在哈佛这个大池塘里游泳的乐趣,并且在坎布里奇一直居住了46年。在这期间,我曾先后是哈佛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全职的科研人员,然后又当了20年的哈佛大学教授直到今天。1965-1966年,我曾经在英国度过一年时间,从事学术研究进修活动。因此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中国是我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我有四个孩子,他们都已经成年。我最小的儿子本杰明,是我1986年在台湾领养的。我带着他以及我的妻子埃伦(Ellen),于1987年初访问中国大陆,并生活了几个月的时间。我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是心理学,对于人的心理(mind)、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和思维(thinking),保持着长期的兴趣。在心理学领域内,我研究和著作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我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为扩展智能的概念所做的努力:即智能不仅是科学思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和推理的能力,还包括了创造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从事艺术活动、手工艺制作和在职业场所工作的能力。我在其他学术领域内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对艺术、领导能力、多种门类的教育以及职业伦理道德的研究。在主要作为科研人员和学者的同时,我还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不断在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上露面,履行我作为公众评论员的职责。除完成教师、研究人员和著作家等工作以外的时间,我喜欢和我的家庭一起外出旅游。我还十分热心于艺术,曾经认真地学习和演奏过钢琴,也曾当过钢琴教师。现在,弹奏钢琴仍然能给我带来快乐。同时我还热衷于听音乐会,观看剧院的演出,参观艺术馆。最近,我成了纽约现代艺术馆的董事会成员。2007新年前的除夕,我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合唱团的公开演出。我在心理学领域内的第一部著作,是有关艺术发展心理和艺术教育的,这反映了我对艺术的长期兴趣。在《艺术•心理•创造力》(Arts,Mind,andBrain:CognitiveApproachtoCreativity)这本书中,我收集了多篇描述艺术认知的论文。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否认艺术包含着情感、神秘性、想象和精神的因素。当然,这些都是艺术认知的途径。但是我的同事和我所做研究工作得出的结论,却是艺术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科学一样,在其思维过程中同样严格地存在着对问题的思考、发现、解决等过程以及其他心理活动。同样地,虽然心理学不是“硬科学”(hardscience),但心理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艺术思维的本质。[前言]这本书既代表了一个终点,也代表了一个起点。终点,就是将我毕生对人类创造力的现象和历史上特定情境的兴趣,在本书中做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起点,就是介绍人类创造力研究的新趋势。这是一本我当学生的时候就想写的书,在四分之一世纪的光阴流逝后,我今天终于完成了它。在本书前言的以下内容中,我将回顾这个历程。20世纪50年代,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小镇度过童年的时候,喜欢读书,尤其对传记和历史书籍情有独钟。我阅读过很多国家的书,尤其对有关我自己家族的祖籍西欧,以及我们新家园美国的有关书籍,特别感兴趣。当我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怎么听说过心理学,所以我很自然地选择主修历史学。但是当我看到埃里克•埃里克森有关心理学史和心理传记学的(Psychobiographical)著作后,我从中发现了自己智慧的源头,转而主修社会学(也就是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并逐渐对人类发展心理学产生了兴趣。……特别受到希斯赞特米哈伊的启发,我提出一种定义创造力的新方法。就像我在后续章节中所做的解释一样,这种方法以某个人为出发点,关注两方面。一是这个人从事的特定领域的工作或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在这个领域学识渊博的成员组成的团体,这些成员有资格评价该领域新作品质量的高低。为了使抽象术语的概念清晰化,我决定应用这种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我们这个时代毫无异议拥有创造力的典型人物——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他的案例研究引起的兴趣,使我又选择了一个无庸质疑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巴勃罗•毕加索,并将他与弗洛伊德加以比较研究。在比较毕加索与弗洛伊德的过程中,我细致地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智能强项:对于弗洛伊德是语言和逻辑(lingguisticandlogical)智能,对于毕加索是空间智能和身体(spacialandbodily)智能。他们两人还以独特的方式,运用了人的认知智能(personalintelligences)。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在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时候,智能是如何起作用的?我对此很好奇。因此我又选择了一组人物进行比较,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不同的智能。开始的时候,我想选择人类历史上最吸引我的人物,如莫扎特、奥古斯丁、孔子。但受到研究方法和我个人专业的限制,很快我就决定谨慎从事,选择七个同时代的人,也就是本书中创造力的七位典型代表。写作本书完全出于爱好。写作过程让我回忆起自儿童时代就喜爱的那些人物和议题,使我有机会反复审视自己钟爱的艺术作品,并且深入阐述始终吸引我的艺术理论。本书的写作,还使我有机会运用我和我的同事过去提出的方法,继续深入研究人类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本书的写作也遇到了我意料之外的困难。每一位创造大师的传奇经历,都值得研究者穷尽几倍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现代社会变得异常复杂,而我们进行分析所应用的方法,虽然新颖但不完美。另外,本书可以轻而易举地增加三倍厚度,也可以增加数以十计的图和表;更多的人物、事件和观点,也有充分的理由写进去。但这一切都只能暂时舍弃,留待将来有机会再考虑。以上问题的出现,完全因为本书只是一个开头。我相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方法,更多的人可以用来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个人和时代。我还深信在未来,我和其他人能够应用这本书提供的框架,使创造力的研究工作更容易,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最后,我想将它写成我喜欢阅读的一类书籍,即很少专业术语,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的书籍。我放弃了复杂的学科体系,尽最大可能缩小篇幅,使本书尽量简洁。我在写作过程中为实现以上目的,收录了一些看过的和正在阅读的期刊上的综述,甚至包括三篇批评性的文章。尽管以下做法具有一定的冒险性,但我还是在本书的第一章里,就介绍了全书的重要内容,并给出了我的主要结论。
内容概要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厚积薄发,纵观科学与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加德纳从20世纪各个领域最伟大的开创者入手,聚集7位大师——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创造力喷薄而发的鼎盛年代,《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的崭新视角在于,并非关注他们成名之后的光环,而是聚焦他们创造力爆发的青年时代。作者让我们认识到创造力的7项主要智能——自我认知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以及人际智能,每位大师对焦一种智能,揭示了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和创造过程。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用七位大师展现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本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展示了将这七种智能发挥至极致的人。《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是创造力研究中最系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哥白尼、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已出版24部专著,名著《智能的结构》被翻译成27种文字,获世界各国大学授予的27个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法学、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沈致隆
作者好友,物理化学教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轻工业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兼艺术教研室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系主任、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艺术教育中心名誉主任。
1994年起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亲自翻译和主编了本书作者10部作品的中译本。1997年、2006年两次应本书作者邀请赴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访问、讲学。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如何认识创造力
第1章 各个领域的大师与创造力
如果我们能理解导致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创造力,我们将会更清楚地知道,更广泛意义上的创造力是如何形成的。
第2章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
我们所关注的是,创造大师个人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他们创造力的实践领域与周围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
第二部分 7位20世纪最具创造力的大师
第3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认知智能
特立独行
中青年时期对弗洛伊德来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曾说,“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癖好、没有强烈的激情,是无法活下去的……我已经找到了……它就是心理学。”
第4章 爱因斯坦——逻辑-数学智能
永保童心
16岁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当时最有预见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和一束光一起做等速运动,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人能否超越光速?
小结1
第5章 巴勃罗?毕加索——空间智能
超越神童
毕加索厌恶上学,尽可能逃学,即使被迫去上学,在班级里的成绩也很差。“就像其他孩子开始学写A、B、C等字母一样……绘画永远是毕加索与人对话的唯一方式。”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但毕加索的声誉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第6章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智能
音乐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上的纠纷,从一开始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特征和标记。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尽最大可能地控制局面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像独断专行的军事领袖,以至于乐队指挥和演员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第7章 托马斯?艾略特——语言智能
文化边缘的大师
艾略特毅然决然选择了边缘化的生活状态。他成了一个就读于哈佛的美国中西部人,一个永远移居国外的美国人,一个从事银行业的知识分子,一个艺术家中的保守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中的禁欲者,无神论者中的教徒,哲学家中的诗人,诗人和戏剧家中的哲学家,创作出诗歌的剧作家。
小结2
第8章 玛莎?格莱姆——身体-动觉智能
美国舞蹈的兴起
格莱姆20岁才开始学习舞蹈,对于想成为舞蹈家的人来说,年龄太大了。格莱姆曾说:“今天的生活节奏急迫,充满尖锐的矛盾,各种波折此起彼伏,人心浮躁……,那就是我的舞蹈所要表达的东西。”
第9章 圣雄甘地——人际智能
民族精神领袖
甘地八九岁的时候,就会去调解长辈之间的争端,这在一般人看来,显得有几分荒唐可笑。成年后的甘地似乎没有认识到,有些人邪恶得不可救药,他竟然直接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请求希特勒改变他的策略。
小结3
第三部分 创造力的普遍规律
第10章 跨领域的创造力
从个人因素、社会心理、相关领域和评估系统四个层面,对七位创造大师进行比较,揭示了创造力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边缘化的状态、儿童特征的表现、创 造力的10年法则、学术知音的支持、与家庭成员关系的疏远。
后记 现代和后现代
译者后记 科学与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加德纳在书中对学者们判定天才的依据,做了详尽的介绍和系统的综述。作者对天才人物的特征所做的归纳,与当今绝大多数创造型思想家的自我评价相符,这在专门研究创造力的理论著作中是非常罕见的。——《新闻周刊》加德纳揭示了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和创造过程。他的论述无疑会进一步开拓这个有魅力的研究领域。——《新科学家》
编辑推荐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本书中的理论体系令人印象深刻,它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作为这次心灵剧场之旅的向导,加德纳尽职尽责:明察秋毫、耐人寻味、一丝不苟。——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理论之父、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从多个学科视角出发,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精华,本书是数十年研究人类创造力成果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沈致隆 作者好友、国内多元智能理论顶尖专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