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海上雅臣 页数:321 字数:29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豪放的艺术家与平凡的教师井上有一,是一位代表了20世纪后期日本的艺术家。他为之奉献一生的是“书法艺术”。然而,他的创作超越了“书法”一词给人的联想,甚至使人犹豫是否该把他称为“书法家”。正因为如此,在那些不懂书法,因此不受书法传统和常识束缚,只是把书法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来欣赏的西方人中才会涌现出一大批有一的崇拜者。有一本来就是一位在国外的影响大于国内的作家。1985年去世以后,他的名字以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的速度传向世界,使他的追崇者与日俱增。有一逝世后,俳句诗人永田耕衣咏道:“书汉有一死,超季风雨狂。”耕衣在诗句中把有一称为“书汉”,是缘于他脑子中临济和尚的爱称——“老汉”。剃着光头,挥运巨笔,墨迹飞溅,摸爬滚打,旁若无人,无拘无束,放荡不羁,一个野蛮十足的家伙!这是大多数人对有一的印象。这主要是我过去提供的资料和对它的解读所导致的。然而在这部评传中,我将揭示一个与豪放单纯、放荡不羁的印象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有一的形象。比如说,他是神经非常纤细的“记录狂”。在有一的人生中,一旦发生什么划时期的事件,他都会详细记录下经过,并造册保存。有许多记录可能已经毁于战火,但是即使如此,此类“专题记录”仍有不少幸免于难。战后,有一开始记日记。他在大概原来属于学校备品的一种特定厂家印制、A5开本的大学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虽然用楷书写得规规矩矩,可字又小又密,几乎无法辨认。这种让人想起“魔鬼”一词,填塞得让人窒息的日记共有163册。这股一板一眼的劲头,恐怕也与人们熟悉的有一的形象相去甚远。我编辑出版的《井上有一作品编年总目》囊括了有一的全部作品。因为需要确认作品创作的年月日,所以我在编辑过程中通读了他的所有日记。日记的内容几乎全部是创作记录,连篇累牍,枯燥乏味。加之辨认起来很费神,使整个解读作业变成苦行。然而从中也会邂逅石破天惊之语,或者遇到意想不到、犹似当头一棒的表述。这次“苦行”,让我对认识真实的有一获益匪浅。这部评传中,我记述了多处通读日记后才知道的事实,因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一,也许对于读者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那是有一在日记中记录下来的自画像啊。无论它与原来的有一印象有多大出入,都只能承认:这才是真正的有一其人!从他的作品风格和长相上大概很难想象,有一一辈子都是公立中小学的一位爱岗敬业的教师。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从19岁开始当教员直到退休的四十一年零五个月中,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的一生从未离开过教师工作,并作为教师晋升到应有的地位。有一被任命为校长时曾对我说:“不托人情就当上校长,大概我是独一份儿了。”不靠人情被推荐为校长,由此可见他是一位相当勤奋干练的教师。有一把一生献给了书法艺术。他既不为赚钱,也不作为嗜好,而是把人生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犹如一团火,义无反顾地走过一生。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倾注到了书法艺术之中。可是,有一并非因此就对教书敷衍了事。他绝非那种见异思迁、见钱眼开的不负责任的教师。即使只做个马马虎虎的教师以保障时间和精力用于书法创作,他也做不到。他就是那种既认真负责又热心肠的,换句话说即不善机巧的先生。“他在学校是平凡的教师,回到家里是前卫艺术家。”认识有一的人这样形容他。当整个日本都沉湎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他仍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做人,并终于把自己锤炼成为代表日本,并名载世界艺术史册的艺术家。有一的生活方式,为了让生活和艺术两立而苦恼的人生,既单纯老实,又不善机巧,然而因此却把自己造就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人生难道不是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启迪和巨大希望吗?
内容概要
赤膊光头、放荡不羁的现代书法家;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平凡教师。艺术上的态度和生活中的脾性交织,造就了20世纪后期日本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井上有一。他的作品,对处于书法和文字之源的中国现代书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幼时家贫无奈放弃绘画理想,青年经历东京大空袭死里逃生,中年克服五十后危机走向愚彻,晚年同恶疾顽强斗争。他不善机巧,甘于淡泊,守贫一生;他不甘守旧,寻求革新,终获心性自由。本书是详述井上有一人生轨迹的评传,著者用与井上有一亲密接触留下的权威记录以及通读井上有一日记后才知晓的事实,展现给读者一个活生生的井上有一。
作者简介
海上雅臣(UNAGAMI MASAOMI),1931年生,美术评论家。1974年创建艺术工作室UNAC
TOKYO,成立美术爱好者联谊会“六月风”,从事出版美术书籍、制作美术纪录影片、举办展览会等活动。1994年《守贫挥毫三十年》获第16届意大利阿索罗(ASOLO)国际美术电影节大奖。著述:《八木一夫作品集》、《栋方志功》、《拜乐/都市、集合、性》、《井上有一作品编年总目》(全三卷)。李建华,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留学广岛大学文学部日本近代文学专业。先后任职于中联部亚洲局、中国驻日使馆、日本禅文化研究所,创建北京同心社文化有限公司。著述:《圣域巡礼》译著:《雁栖塞北》、《夏天的诺言》等。
杨晶,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留学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近代政治史专业,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问题研究所访问学者。先后任职于中联部亚洲局、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青年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现从事翻译工作。译作有:《世界系统》、《周佛海日记》、《千年一叹》、《文化苦旅》等。
合译主要作品有:《冰点》、《次郎的故事》、《日本政治》、《中国人的思想构造》、《造型的诞生》、《疾风迅雷》、《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烟斗随笔》、《悠悠大河》、《评传井上有一》、《登山的智慧》、《和颜爱语》等。
书籍目录
代序:那扇黑沉且厚重的门 韩石山
前言:豪放的艺术家与平凡的教师
第一章东京大空袭
1平民区的少年
2学绘画的老师
3走向书法
4战争
5东京大空袭
第二章 不得志 复出 出道
1不得志的日子
2茅崎
3出道
第三章 结成墨人会
1森田子龙和《墨美》
2长谷川三郎和野口勇
3结成墨人会
第四章 走向愚彻
1对文字性的否定
2回到文字性上
3愚彻
第五章 南瓜先生
1可怕的老师
2母亲登美和妻子喜久江
3井上家的日子
第六章 五十后危机
1内部化
2未果之恋
3克服危机
第七章 制作作品集
1《花之书帖》
2《井上有一书法》
3《壁报》
第八章 最后的斗争
1肝硬化与墨人会退会
2临书
3最后的斗争
4死也不能输
后 记
井上有一大事记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有一四处奔波筹款中断创作期间,其实墨人会本身也走进了死胡同。包括有一在内的墨人会同仁不满意自己的创作了。 从1955年起,以有一为首的众多同仁都扎到非文字作品创作中。人们期待,放弃了书法的最后防线——文字性,就可以了无滞碍、海阔天空,认为放弃文字性的瞬间,通向广阔天地的大门便应声开启。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墨人》杂志上每期都登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言论。 例如,1955年12月发行的《墨人》第40期上,关谷批评道:“连宝贵的文字都丢了,其结果只剩下聒噪、喧胚不堪的作品。” 而藤本启的言词更加尖刻:“试比较一下大泽华空、井上有一、宫崎重美的作品吧。哪里有个性的闪光可言?要表现什么?三人不就是半斤八两吗?” 有一在《墨人》第41期(1956年1月号)做出回应,坦率承认:大家的作品趋同是个问题,这是我自己正在考虑今年必须解决的。有一后来还说,当时《墨人》的作品就是“虚张声势、宣泄、雷同”。 本来墨人会要通过加深与美术的交流放弃对文字性的讲究,来打破传统书法的桎梏,然而这中间却迷失了什么。迷失了什么呢?这一点,从此以后有一将给出答案。 这时的墨人会,问题还不只是雷同的问题。墨人会的活动本身开始懈怠,人们的热情也凉了半截。一个离开书坛,没有靠山,白手起家的墨人会,如果自身活动停滞,丧失热情,就不排除组织、运动本身的消亡。在“前卫书法”备受世人瞩目的关键时刻,走在最前沿的墨人会正面临着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有一他们开会,举办讨论会,寻求解决的突破口。会上有一不惜用“开除”、“退会”等激烈措辞给自己和同仁打气。大伙都拼命在寻找墨人会改革的途径。 《墨人》的编辑换人,也是刷新墨人会的措施之一。创刊以来一直担任编辑的有一,从第49期开始离任,编辑交接给后任的迁太。 “向绘画摇摆的时期”宣告结束 《墨人》第43期(1956年3月号)最后一次刊登具象派以后,杂志上不再出现画家的身影。经过同仁们的批评、自我批评,墨人会终于告别了“向绘画摇摆的时期”。 墨人会准备对原来的路线作出重大调整。迄今为止,墨人会在抹杀书画界限的取向上采取了激进主义。但是,现在要在书画之间重新划清界限。这意味着什么?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不管怎么说,他们向不同以往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后记
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也许“井上有一”和“海上雅臣”两人名字都有个“上”字,中国朋友称呼时总好乱套,不是把海上叫井上,就是把井上叫海上。但是,井上和海上确实是不可分割的一体。2002年伊始,遥悉海上雅臣先生荣获日本现代艺术振兴奖,时值历时多年编撰完成三卷巨本《井上有一作品编年总目》之际。海上先生长期致力弘扬日本现代艺术于世界,先后推出栋方志功、八木一夫、井上有一等艺术巨匠,尤以推介有一付出的心血为最。相马之功,得此殊荣,自然受之无愧。欣喜之余,曾赋词【魂书自反逆,愚彻脱凡俗。更是古今独步,天马六合行。守贫挥毫无法,笔势直刺苍穹,峻烈风不停。花鸟寒川月,新颜立浊流。邂琦玉,展津户,举四环。天从吾意,牝牡骊黄结殊缘。情系浩瀚书业,连理五十春秋,把酒话江南。樱下寻旧梦,狼泪祭何年。——《水调歌头》】一首赠给海上先生以示贺意。时光荏苒,七年过去。今天,我和杨晶完成了海上先生著《井上有一——书法是万人的艺术》的译稿,即将付梓,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虽然辛苦,但想到能将本书奉献中国读者,还是倍感欣慰。现代艺术在当下中国发展突飞猛进,井上有一越来越受到瞩目之时,这部详述有一人生轨迹的评传,是海上先生与有一亲密接触留下的权威记录,其中多处是海上先生通读井上日记后才得以知晓的事实。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活生生的有一,其中鲜为人知的逸事对全面理解井上有一无疑大有裨益。诸如一道道无门禅关的单字、单词也会相应得到明释。井上有一的名字我是在31年前知道的,这当然缘于结识海上先生。1978年5月,海上先生随日本编辑者一行访华,其中包括杉浦康平先生,尽是精英。而我作为初出茅庐的翻译有幸陪同了全程。“文化大革命”过后百废待兴,对知识的饥渴使我对来自彼岸五色斑斓的信息兴奋不已。海上先生是美术评论家,知识渊博,谈话风趣,酷爱且喜作汉诗。记得旅途中他作了不少汉诗,我亦步韵作和。读得这本传记,方悟当时正是他“怂恿有一书写汉诗”之时,而这“鲁莽之举”却为有一日后创作纵逸飞扬的《东京大空袭》系列作品带来了契机。我第一次目睹有一的作品是在1981年8月到轻井泽海上先生的山居做客之时。佛龛上挂着的有一《现前》横幅大字挂轴格外显眼。无所谓好,无所谓不好,实在因觉得字形与中国人多少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审美意识相去甚远而感困惑。而这困惑却发出隐隐的磁力,让你离之不得。曾几何时,当我看到纪录片中展现剃着光头的有一奋笔疾书的镜头时,不禁为那极富冲击力的影像所震撼。墨汁飞溅,狼藉至极,超越一切,旁若无人。如此投入的创作场面,你会不自觉地揣摩着有一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多少年后,在中国南方的一次复数艺术家作品展上,唯有有一的作品看得有形有气,栩栩如生!直觉告诉我:有一是用生命写就的,而不是在玩着不知所云的概念。我们并没想到日后会与有一发生切割不断的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有关有一的文字和影像《活着的井上有一》、《守贫挥毫三十年》的翻译工作。其中如果说1992年《井上有一临颜氏家庙碑》(学林出版社)的出版是首开有一作品进入中国的先河,那么1995年由车永仁先生策划编辑的《井上有一书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里程碑,它向中国读者多视角地介绍了有一的作品,拓展了现代艺术在中国的想象空间。犹如小河流水汇成大川,许多当下活跃在中国第一线且颇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就是通过这部书认知了有一,汲取了营养,受到了启迪。有一的字有时像一片浮云飘来,有时像一朵鲜花绽放,有时像一把利箭直奔面门,有时像一泓清水让你渐入禅境。稍纵即逝的瞬间不同变化,即使同样的字,却千姿百态,“贫”、“爱”、“风”、“花”、“鸟”、“月”……有孤寂,有梦想,有浪漫,有悲切,有喧闹,有静谧,有思念,有愉悦,表情各异,意境不同。有一不善机巧,守贫一生,淡泊物质享受,从不为名利所惑。白天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于教育事业,直到退休,一丝不苟。业余时间对书法艺术投入炽烈执著的热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简单,其实做到很难,何况几十年如一日。君不见在当下物质享受的巨大诱惑前,有多少冠以眼花缭乱头衔的艺术家们在为安逸所累,沉迷于琳琅满目的收藏,热衷于目不暇接的应酬!然而,为生活和艺术两立而苦恼一生的有一最后把自己造就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有一是用生命不断完善着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勇于审视自己,反省自我。当他想通过瓷漆书法的非文字性从自己内部粉碎书法的一切陈规俗套来获得心性自由时,“丢掉文字才明白了书写的精彩”,意识到心性的自由本来没有即无处不在,根本不必为此丢掉欧美没有的优秀汉字,故翌年毅然向自己宣布“堂堂正正疾书文字”,写下“愚彻”宣告了瓷漆非文字性的结束。意识超前、不甘因循守旧、寻求革新的艺术家都会遭遇世间的褒贬不一,井上有一的境遇亦会如此。如何评价有一的艺术,自有书家评论家们说出门道,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存在,诸如罗丹、莫奈、凡•高一样,《巴尔扎克》、《日出•印象》、《向日葵》依然不朽。有一喜欢宫泽贤治,对他抱有强烈的共鸣。贤治生前没有享受过作家的称誉,但其身后呈现的童话却把人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衷心感谢海上先生对翻译本书给予的信任与无私援助;同时对出版过程中得到三尚艺术张健先生、摄影家伊藤时男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一并表示感谢。李建华2009年中秋于北京午未斋
编辑推荐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编辑推荐:井上有一作为20世纪的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以其旁若无人、特立独行的姿态游弋于日本书法界。并在身后得到了超过国内的强烈回响,其作品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得到世界人们的认知。而在这一切之外,他又是个焦虑于生活的柴米油盐的平凡人,在艺术和生活两立的人生中苦恼,然而这令人苦恼的人生让他汲取了艺术创新的灵感。他并非“尽管是”平凡的教师也成了大艺术家,而是“正因为是”平凡的教师才兀兀穷年成为大艺术家的。守贫挥毫三十七载日日绝笔,心静澄明书愚彻入孤绝禅境,这就是这位特立独行的书法狂人、艺术斗士的淡泊姿态和性情人生。《书法是万人的艺术》的文本的叙述语言与传主的性情相映成辉,译者翻译的信雅达与原作文风契合若符,堪称上乘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