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大元 编 页数:全2册 字数:102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上下)》主要以梳理、整理与研究中国学者本土的宪法理论和宪法学说为主。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的不同,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界,将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工作分为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早期宪法学、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宪法学发展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又具体分为若干历史阶段。具体章节结构如下:导论、背景篇、历史篇和范畴篇。导论部分解释了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和基本体系。背景篇介绍了西方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历史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及成立后中国宪法学说的发展。范畴篇阐释了人权、基本权利、制宪权、公民、基本义务等概念及其演变。本书由韩大元主编。
作者简介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代表性学术成果:《亚洲立宪主义研究》、《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宪法学基础理论》、《感悟宪法精神》等。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宪法学》首席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书籍目录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上下册)》
(上)
导论
一、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宪法学说史与宪法发展
三、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脉络
四、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内容
五、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特点
六、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方法
七、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意义
背景篇
第一部分 中国宪法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国内背景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宪政学说的发展
第一节 近代中国移植宪政的途径
第二节 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历程
第三节 近代中国宪政之误区
第四节 近代宪政中传统的缺位
第二章 近代宪法学说体现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第一节 近代关于宪法、宪政的基本学说
第二节 各派观点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
第二部分 中国宪法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国外背景
第一章 法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第一节 法国政治法律思想对于法治近代化的意义
第二节 法国宪法学说传入中国的路径考察
第三节 法国宪法学说在中国的继受与发展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美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第一节 清末美国宪政思想的输入及其途径
第二节 清末各派政治力量对美国宪政思想的回应
第三节 美国宪政思想影响下的民国时期本土言说
第三章 日本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第一节 日本宪法学在清末鼎盛的原因
第二节 清末输入日本宪法学的途径
第三节 清末输入日本宪法学的载体
第四节 清末输入日本宪法学的内容
第五节 日本宪法学对中国的影响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英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第一节 由中国人撰写的介绍英国宪法的书籍
第二节 介绍英国宪法的外文书籍的译著
第三节 外国人及清末外交大使为中国引入的英国宪法学说
第四节 对英国宪政的第一次官方考察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德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第一节 德国国家法及宪法学说发展史
第二节 德国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第六章 苏联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第一节 苏联时期宪法学说的形成及沿革
第二节 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历史篇
第一章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宪法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国宪法学说发展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清末民初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宪法学说
第一节 中国宪法学说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宪法学说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中国宪法学说的初步发展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学说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的宪法学说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宪法学说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学说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的宪法学说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的宪法学说
第三节 进入21世纪后的宪法学说
(下)
范畴篇
第一章 人权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人权语词的传入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权”概念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前后“人权”概念的发展
第四节 人权运动中的“人权”概念
第五节 三四十年代的制度性“人权”概念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呼吁
第七节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人权”概念
第二章 基本权利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念的形成
第二节 基本权利概念在1954年宪法文本上的确立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的基本权利概念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基本权利概念
第三章 制宪权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清末的制宪权理论
第二节 国会制宪权的确立与衰落(1912-1914)
第三节 行政制宪权理论
第四章 基本义务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义务与基本义务概念的引入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义务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本义务概念论争
第五章 公民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公民概念的引入
第二节 公民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公民的本质
第六章 宪政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宪政”概念
第二节 毛泽东的“宪政”概念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宪政”与“民主”的表达
第四节 “宪政”与“民主”:曲调未谐的变奏
第五节 “法统”与“宪政”、“民主”
第六节 当代中国有关“宪政”概念的研究
第七章 民主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关注“民主”概念
第二节 中国式“民主”概念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民主”概念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宪法中的“民主”概念
第五节 从“民权主义”到“人民民主专政”
第六节 “民主”与“宪政”的中国语境
第八章 立宪主义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立宪主义”概念在中国的提出
第二节 立宪主义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兴起
第三节 “立宪主义”概念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第九章 共和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共和思想的源与流
第二节 中国对共和思想的继受
第十章 地方自治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地方自治观
第二节 政治学叙述中的地方自治
第三节 法学叙述中的地方自治
第四节 地方自治与联省自治
第五节 小结
第十一章 宪法学方法论的演变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清末时期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
第三节 民国时期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
第四节 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一)
第五节 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二)
第六节 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导论 一、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概念 中国宪法学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其不同的社会功能。有学者,有学术,有学术活动,自然就有学术研究的载体与形式,也就形成学说的发展史。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学术的历史脉络与生命是连绵不断的,处于无法隔断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在逻辑结构上包含四个基本构成要素:(1)中国;(2)宪法;(3)学说;(4)史。如果要对中国宪法学说史总体演变过程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这四个构成要素的逻辑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只有明确了这几个要素的特定含义,才有可能对中国宪法学说史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界定。 (一)中国 中国宪法学说史中的“中国”是从空间上对研究对象的限定,即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宪法学说,而不是外国的或者西方的宪法学说。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所谓中国是指“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中国首先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泛指在历史上形成的特定地域范围。作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中国概念,即历史上形成的我国各个朝代的泛称,如秦汉、宋元、明清等于现在皆可以称为中国;另一种是狭义上的中国,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宪法学说史中的中国应该是广义的中国,指的是在中国文明发展历史中,中国人关于宪法的较为系统的看法、态度和观点等。 在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中,需要注意中国宪法学说史与西方宪法学说史的关系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是与“西方”相对应的概念,但是由于在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中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概念主要是欧风美雨、西学东渐的产物。因此,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就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宪法学说史尽管是关于中国本土的宪法学说的梳理和研究,但是其研究对象在本质上与西方的宪法学说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性,这决定了中国宪法学说发展中浓厚的“西方背景”。这样,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中国人在中国本土研究西方的宪法概念,即所谓的中国宪法学只不过是“西方宪法学在中国”。尽管在宪法传人中国的一百多年中,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为“宪法学的中国化”而努力,但是,毕竟“宪法”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尽管存在现代宪法的某些元素或宪政价值的片段,但总体上还缺乏宪法的“保障人权”和“限权”等基本价值内涵,宪法学的中国化仍然是长期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对中国宪法学说史中的“中国”进行限定时,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百余年的宪法学说发展中,大部分内容是中国学人对西方宪法学说的引入、介绍和评说,而缺乏一种学术意义上的反思,没有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制度结构,独立地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宪法学说。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宪法学说史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