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卫东 主编 页数:446
内容概要
丛书主要编写特色:
1.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以“×××原理与案例教程”为书名,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在案例中讲原理,在原理中谈实务,以适应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体例与内容开拓创新。正文之外设立了“参考文献”、“参考法规”、“引例”、“问题与思考”、“索引”等栏目,以案例引出正文叙述,并为学生提
规范的研究路径指引。
2.案例研习教材以“×××案例研习教程”为书名,以典型案例串联学科基本法律制度,通过案例研讨法律实务。全书从对整个学科有贯穿作用的综合性案例开始,讲授本学科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激发读者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每章以若干案例讲解基本法律制度,并附若干探讨案例和司考案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理念
第一节 实体正义理念
第二节 程序正义理念
第二章 刑事诉讼基本范畴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主体
第二节 刑事诉讼客体
第三节 刑事诉讼行为
第四节 刑事诉讼要件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事诉讼原则的概念和体系
第二节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一节 人民法院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第三节 公安机关
……
第五章 诉讼参与人
第六章 管 辖
第七章 证据
第八章 回 避
第九章 辩护与代理制度
第十章 强制措施
第十一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十二章 期间与送达制度
第十三章 立 案
第十四章 侦查
第十五章 起诉
第十六章 刑事审判概述
第十七章 第一审程序
第十八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九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二十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
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十三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章节摘录
版权页:刑事法领域的实体正义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例如,一个社会应当把哪些行为规定为犯罪,以及社会应当对犯罪人施加什么样的制裁等,都是实体正义应当解决的问题。但是,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理念却有着自身特定的含义,它是通过刑事诉讼过程而实现的实体正义。换言之,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只能是一种结果正义,是以诉讼结果的面目实现的正义。那么,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有哪些要求呢?概而言之,刑事诉讼运行的理想结果无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被判决有罪;第二,无辜的人不受定罪;第三,有罪的人得到与其罪行相当的惩罚。作为一种完美的观念形态,实体正义理念包括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的刑事诉讼运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三个方面并不总能同时得以实现,尤其是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之间,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不过,在现代法律背景下,这三个方面所具有的分量并不等同。一、保障无辜者不被错判有罪保障无辜在整个刑事司法制度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失去了这一基本价值,正义从根本上无从谈起。刑罚的适用以成功地识破并抓获犯罪人为前提,对于那些没有被抓获的犯罪人,是不可能对之适用刑罚的,而任何一个国家现有的司法资源也难以做到对所有犯罪人实现定罪和惩罚。凶此,惩罚犯罪的价值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保障无辜则不同。在任何一个现代民主社会中,法律制度的构建都必须以权利保障为核心。如果认识到刑罚制度的存在从总体上是为了防止对个人的伤害这一事实,那么,就不难理解无辜者不受惩罚的权利在现代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核心地位。为了保障这一基本价值,各国一般都根据本国的情况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在美国的陪审团审判中,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为了规范陪审团认定事实的正确性规定了详备的规则;而另一方面,法律又容忍陪审团的某些不合理行为,即陪审团有权不顾法律与证据而对明显有罪的被告人作出无罪裁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承认陪审团“享有作出无罪裁断的无可争议的权力,即使这一裁断违背法律或证据”。在各国,保障无辜者权利的制度设计,适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无罪推定原则和证明标准制度。(一)无罪推定无罪推定原则是一项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刑事诉讼原则,也是在国际范围内得到确认和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所谓无罪推定,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被怀疑或者受到刑事控告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假定其无罪。无罪推定之“无罪”或“无辜”,仅仅针对被告人因之受审的犯罪而言。法律并不要求全然否认被告人已经定罪的罪行。无罪推定是设定被告人法律地位的规范性原则,而不是有关事实推理的原则。该原则要求应当以无罪对待被告人,并为其提供一系列的程序性保障措施,直到被告人被证明有罪,并不是要求陪审团或其他事实裁判者忽略证据中所隐含的常识性信息。因此,无罪推定原则的存在并不妨碍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明,只不过这种证明必须以无罪推定原则为证明的出发点,而且这种证明活动也要受到无罪推定原则的规范。
编辑推荐
《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2版)》是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推荐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