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札记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侃  页数:213  

内容概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首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黄侃对《文心雕龙》进行了细致人微的剖析,从文本的深入解读着手,将前人的创见与自身治学的体悟结合,融汇古今,见识高超,正因为如此,本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确立的标志。

作者简介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清末留学日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太炎见重。治学精勤,主张为学务精。专精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创见颇多,被誉为继章太炎之后“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书籍目录

题辞及略例原道第一征圣第二宗经第三正纬第四辨骚第五明诗第六乐府第七诠赋第八颂赞第九议对第二十四书记第二十五神思第二十六体性第二十七风骨第二十八通变第二十九定势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镕裁第三十二声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丽辞第三十五比兴第三十六夸饰第三十七事类第三十八练字第三十九隐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养气第四十二附会第四十三总术第四十四序志第五十附录:物色第四十六

章节摘录

  《说文》:亡,逃也。无,亡也。通作罔。《释词》:罔,无也。又通作微。《诗》传:微,无也。又通作末。《释词》:末,无也。又通作蔑。《释词》:蔑,无也。又通作不,作否。《释词》:不,否,无也。  《说文》:毋,止之也。通作无。《释词》:无,毋也。又通作勿。《释词》:勿,莫也,无也。又通作末。《释词》:末,勿也。又通作不。《释词》:不,毋也。毋又为发声,通作无。《汉书》孟康注:无,发声助也。又通作勿。《释词》:勿,语助也。又通作末。《释词》:末,发声也。毋又为转语词,字亦作亡,作无,作妄,通作每。《尔雅》:每,有,虽也。《诗》传:每,虽也。  综上所列,词言条理,有可求者数事:一、词言之音,大抵同类相转,如已、于、吁、兮、乎、粤、日、吹,皆喉音;未、亡、无、毋、非,皆唇音是也。二、词言本写声气,故每由感叹之词以为语词,故虽即唯,若即诺,然即嘫,其初但为语声,后乃以为语助是也。三、词言之字,本无定性,如乃、者、彼诸字,有时泛为指事,有时专有所斥是也。四、词言诸字,有时但以助语而不关谊,故其在句首即为发端,其在句中即为间语,其在句末即为终句,如乎本语之余;而在句首,则声轻为洪,尚训庶几,而以为发端,则声轻为逝,我本自称,而声转为言,则为间语;其本指事,而声转为几,则徒以成句;且字本于哉,句首句末,施用无恒;之字本于者,句中句下,位置无定是也。五、实义之字转作语词,必与音同音近之语词意义不甚相远,如为与日通,日谊即可包为;是与者通,者谊即可包是是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心雕龙札记》一书乃是清末民初三大文学流派纷争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名著。季刚先生以其过人的才力和不懈的钻研,心血所聚,成此一册,自然不同泛泛之作。这样的文字,历久弥新,可以预见,它将永远得到爱好文学者的珍视。  ——周勋初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心雕龙札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