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约埃尔·魏因斯海默(Joel Weinsheimer) 页数:185 译者:郑鹏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本书主编魏因斯海默主持编辑了《耶鲁诠释学研究丛书》(Yale studies in
Hemeneutics),从诠释学基本著作、原著解读,到诠释学历史梳理、人物传记,以及诠释学和文学理论的交叉研究,丛书均有涉及。约埃尔·魏因斯海默编著的《哲学诠释学与文学理论》正是此系列丛书之一种。《哲学诠释学与文学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哲学诠释学对文学理论和解释的贡献。以对诠释学历史的简介开篇,择要介绍了自施莱尔马赫至保罗·利科的诠释学巨匠的重要观点,并重点考察了伽达默尔。作者将伽达默尔定位在诠释学的中间阶段,处于进行着的对话之中,亦即伽达默尔的思想为诠释学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约埃尔·魏因斯海默 (Joel Weinsheimer) 译者:郑鹏 编者:杨慧林约埃尔·魏因斯海默(Joel Weinsheimer),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文系教授,同时是全美乃至整个英语界素享盛誉的诠释学专家。他在诠释学领域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对诠释学特别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在英语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代诠释学导论
第二章 哲学诠释学是什么?
第三章 康德与历史美学
第四章 隐喻:作为理解的隐喻
第五章 语词不是符号
第六章 经典的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因为他不认真对待或敷衍游戏而破坏了游戏。相反,严肃对待游戏导致从属于游戏,因而这种从属防止了将游戏作为客体对待。此外,在防止将游戏客观化的同一游戏过程中,游戏者失去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作为游戏的组成部分,游戏的参与者只要被分配到角色去扮演,他们所扮演的部分就不只是自身。游戏在本质上既无主体也无客体。如果正如伽达默尔所说,解释类似于游戏,那么它总是类似于表演剧本,态度严肃的扮演者通过从属和参演它,从内部对它进行解释。我们必然参演的更宏大的剧本是历史。人类历史地存在;因此,从内部解释历史传统不需要预先说明规则,因为这种解释不可避免,并且实际上这正是方法论主义自身的条件。作相反的断言——宣称在某种意义上对传统的解释毫无必要——就是断言在某种意义上意识是非历史的和自足的。但如果这种笛卡儿式论断是错误的,那么可由此得出所有传统的(如同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在传统之中发生。消极地说,不存在无前提、非传统的解释。不如说,理解总是始于一个既有的理解视域,又回归到这个视域。诠释学循环之所以区别于直线式归纳,不仅是因为部分导致对整体的理解,而且在对部分的考察之前,必然已经存在一个对整体的前理解。伽达默尔将这种对整体的前理解称之为偏见(preju-dice)——一种先于考察之前的判断。这种前判断的必要性表明,只有在理解已经开始的情况下,理解才是可能的。在传统之中理解传统意味着总是有偏见的。但如果偏见是解释的条件并且正确的解释仍然是可能的,那么尽管并非所有的偏见都是正确的,根据事实(ipsofacto)它们也并非全都错误。
编辑推荐
《哲学诠释学与文学理论》是诠释学与当代世界书系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