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过常宝,郭英德 页数:全2册 字数:174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丛书自觉地遵循一种崭新的文学史叙述原则,以现代人对古代文学的心灵感受和审美体验,重构了古代文学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具备如下特点:
坚持以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叙述主要对象,通过现象学的还原,以历史上诸多文学文本所组成的整体序列,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存在方式。
坚持以历史演进为时间线索,以文体演变为空间场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展开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阐释。
坚持以审美阐释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尽可能言简意赅地揭示作品的内在含义。
为丰富讲述内容,拓展文学知识,本书还引入了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文学逸事,努力在阐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同时,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上远古至唐代卷)》
绪论
第一节 文学史的叙述原则
第二节 文学史的叙述对象
第三节 文学史的叙述方法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
第五节 本书的写作体例
第一编空谷足音
第一章 文化革新与文学萌芽
第一节 文学的萌生及其早期形态
第二节 制礼作乐和文化变革
第三节 作者身体和文献形式的演变
第二章 中国古代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和流伟
第二节 神话的类别和内涵
第三节 神话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 诗歌比兴传统的确立
第一节 诗歌的采集和整理
第二节 关注现实的精神
第三节 比兴的方法
第二编百家争鸣
第一章 传统文化形态的奠基
第一节 经典的创造和繁盛
第二节 士阶层的形成与文献活动
第三节 审美思潮的变化
第四节 传统文学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史传作品及其叙事成就
第一节 “春秋笔法”
第二节 因果叙事
第三节 纵横捭阖
第四节 先秦叙事艺术的发展
第三章 诸子文章 及其论说方法
第一节 各呈期辞
第二节 语录体论辩体文章
第三节 汪洋恣肆的诗性文章
第四节 逻辑严密的说理文章
第四章 浪漫的楚文化之葩
第三编 雄风飞扬
第一章 文化整合和大汉气象
第一节 大一统和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文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三节 经学兴起和文献整理
第四节 浪漫而宏阔的美学风貌
第二章 乐府诗和讽喻传统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第二节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第三节 叙事性和抒情性
第三章 文章 典范的建立
第一节 疏直激切
第二节 深奥宏博
第三节 会通百家
第四节 书牍碑记
第四章 辞赋的兴盛
第一节 赋体源流
第二节 楚骚遗韵
第三节 铺张扬厉
第四节 苞括宇宙
第五节 宏富藻密
第五章 史传文学的高峰
第一节 述往事,思来者
第二节 非常倜傥之人
……
第四编 风骨遒上
第五编 清玄雅韵
第六编 盛世气象
第七编 乱世情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下宋代至晚清卷)》
章节摘录
插图:对于文学史家来说,文学史仅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一个经典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问题,“历史学家不仅是重演过去的思想,而且是在他自己的知识结构中重演它”①。因此我们认为,文学史的叙述原则应该是历史事实的外在性和客观性与历史理解的内在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文学史叙述实际上是在揭示过去时空中发生和演变的文学现象与当下和将来的关联。在文学史叙述中,原生态历史(文学史本源)的实在性,经由留存态历史(文学史料)的实在性作为中介,最终过渡为阐释态历史(文学史著作)的实在性。文学史家总是力图在“曾在”中透视文学现象的历时原生性,在“即在”中关注文学现象的共时衍生性,并在二者的融合中达到对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整合,将深沉的历史感融化在对现在和将来的关注之中。而且,任何文学事实都不可能超越表达这些事实的话语形式,如古代文学的作家传记、评论资料,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作品等。同时,文学史家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仅仅是一种思想形式,它还必须借助于话语和文本,才能得以显现。因此,文学史话语和文学史文本就成为文学史存在的实际方式。这种由文学史话语和文学史文本构成的文学史叙述,具有两种基本特性:第一,文学修辞性。文学史家总是凭借想象,借助于虚构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修辞效果,重新构建文学史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例如古人常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认为不同时代往往产生不同的代表性文体作为这一时代的象征,这种观点便是一种虚构的文学史因果关系。
编辑推荐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套装上下册)》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