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树东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北京滚滚人潮中的普通一员。清早,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去挤公交车;傍晚,又拖着疲惫的身体融入下班的洪流。 学习西方经济学已经是15年前的事情了,虽然在当时全年级有好几个人挂科,还有一大帮人在及格线上苦苦挣扎的情况下,我是仅有的两个得“优”的学生之一,但大部分推理和演绎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深深刻在脑海中的是那几个基本的假定:“理性人——人都是利己的,每个人自发地趋利避害,最终会达成整个社会的繁荣”、“效用决定价值——没有效用就没有价值,不能交换也没有价值”等等。后来上了研究生,彼时西方“将政府市场化”的潮流袭来,又忙着在试卷和论文上论证在政府内部引入市场会如何促进政府效益的提高。那些假定,经过时间的打磨,加上一遍又一遍的论证,加上媒体的复述,加上周遭的现实,逐渐从“假定”变成了“结论”,甚至变成了“信条”。所以,曾经,公交车上有人打架无人劝阻我会觉得很正常——趋利避害么;谷贱伤农农民境况凄凉我会觉得很正常——风险自担么;质量糟糕的商品大行其道我会觉得很正常——市场运作么。我很少去关心类似“国家”这种抽象的概念,就像有的专家所说,钓鱼岛于我无用,有何价值?航母于我无用,有何价值?…… 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这些不再那么正常了,我觉得有哪儿不对劲儿了? 也许是“三聚氰胺”毒害了那么多幼小的孩子刺激了我的神经,因为我是一个妈妈;也许是我母亲独自上街摔倒在大街上半天却无人伸出援手让我悲哀,因为我是一个女儿;也许是因为不知不觉中已经吃了很多转基因食品才知道转基因有风险让我愤怒,因为我要为我家人的健康负责……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5分钱就可以买一个冰棍,我在路边看见乞讨的人,我给了他1块钱——是我好几个月的零花钱;中学的时候,我看到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街边破烂的小摊一碗酱油汤下一个干馒头,我同情得直掉眼泪;但后来我的心慢慢变得坚硬和冷漠,嘲笑自己以往所作的傻事和泛滥的同情心;现在,当我放下这些坚硬和冷漠以后,我又开始冒“傻气”——我会认真地去关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因为我重新拾回了常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会努力去帮助那些也许并不认识的人,因为我重新回忆起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传统。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位冒着些“傻气”的作者——黄树东先生。他身处异国他乡,却时时刻刻关心中国的现状和未来;他工作极其繁忙,却挤出时间写作,每每忙到深夜;他写作态度严谨,仅买参考书一项都花掉几千美元;他对祖国饱含赤诚之心,字里行间充满爱之深责之切的情感;他写书不为赚钱,甚至上一本书的稿费至今未领……按照“理性人”的观点来看,他不仅不理性,而且简直太不理性了,与机关算尽的银行家角色大相径庭。 当冷漠已经成为人们的通病时,当专家利益代言已经被认为见怪不怪时,当个人主义已经被奉为信条时,你一定能体会到这种“不理性”是多么可贵。 但他的观点却相当理性并具有说服力,让我对那些曾经被灌输给我,现在又让我模模糊糊觉得不妥的“信条”重新反思。他指出,效用创造价值是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工人运动而推出的“理论创新”,是一场针对劳动者的革命,是一场捍卫既得利益结构和制度的革命——“效用信条”曾被塞进我的脑子,背后的故事却被忽略不计,如今还在被一些专家往大众的脑子里塞;他指出,一个经济体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有许多潜在的均衡点存在,其中一些符合社会的根本利益,而另一些则相反,寻求那些符合国家利益的均衡点是政府的责任——这又与高呼“政府后退、市场前进”的声音格格不入,与我所接受的“‘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就能使市场达到均衡,就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教育格格不入…… 黄树东先生在书中真诚地为中国的中下层呐喊。他说,不是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是中国的中下层勤劳而不富有;他说,不是中国人节俭成性、舍不得花钱,要为内需不振负责,而是中下层没有钱花或者没有足够的保障因此不敢花钱;他说,国企职工工资跟随GDP增长不是应该被指责的而是值得欣慰的,要做的是把其他行业的职工工资涨上去,而不是把国企职工的工资降下来;他说,要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是要为分配不公寻找合理化的借口,而是要真正下大力气解决贫富悬殊问题…… 从我2010年的春节看到黄树东先生的第一本书,忍不住向家人大声读出书中精彩的句子,到我约请他写作本书,再到目前本书即将付梓,他的观点在促使我不断思考。至于书的内容,相信拥有常识和判断力的读者,会和我一样喜欢。
内容概要
黄树东犀利观点
不是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是中国的中下层勤劳而不富有
经济学家可以不讲道德,经济政策不能不讲道德
不公平的经济关系是当今世界所有问题的“原罪”
关于公平正义的竞争是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竞争
“普世价值”在它的发源地代表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在中国却同民族主义势不两立
大多数人陷入不自由的时候,没有人能享有自由,包括专制者本身
作者简介
黄树东
他供职于美国知名银行
他在中国下过乡,又到美国“洋插队”
他早在2008年就提倡中国“去出口导向”
他是指出“美元寻租是美国霸权基础”的第一人
他做出的“美国为反危机会使美元贬值”等一系列预测已经成真
他被网友比作打破语义成规的“先知”
书籍目录
前言 2034,中国两种可能
动荡年代
当今世界所有问题的“原罪”
通往中国世纪的阶梯
别失去我们的2034
同危机赛跑
第一章 为什么中国的中下层勤劳而不富有?
被绑架的中下层
钱进了资本的口袋
经济乱象的始作俑者
钳制中国经济的“铁三角”
第二章 各国政府最刺激的任务
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竞争
帝国的夕阳
北非动荡烧掉了“华盛顿共识”
第三章 贫富悬殊是块活化石
古罗马的陨落
中国的历史周期律
罗斯福的“均贫富”挽救了美国
第四章 美国典当了自己的未来
政府借钱,中下层举债的死胡同
债务扩张难持续
躲不开的低增长陷阱
美国“回到石器时代”
民意不敌金钱
第五章 五大经济学谬论
分配不公是合理的?解决分配不公会导致低就业?
在进一步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中进一步按要素分配来解决贫富悬殊?
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争取效益只好牺牲公平?
市场会自动自发达到均衡?均衡就等于效益?
劳动不创造财富?“效用”创造财富?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不是乌托邦
批判市场经济的不只是马克思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常态是低效益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常态是非均衡
“千万别同美联储对着干”
谁不喜欢干预,不喜欢什么样的干预?
第七章 没有公平何谈自由?
晋惠帝的“新古典”逻辑
哪条路是通往奴役之路?
“让落水者沉入大海的自由”你要吗?
第八章 没有公平何谈民主?
权贵资本主义
西式民主浓烈的金钱味儿
洛克的“行”如何背叛他的“言”
别说公有制就不能民主
第九章 没有公平何谈法制和言论自由?
法律是手段不是目的
言论传播:资源做基础,权力变迁为目的
第十一章 政治之手切分财富蛋糕
政治的归宿是经济
奖励遵守秩序的还是破坏秩序的?
金钱民主好似夺命丹
跛足前进还是两条腿走路?
还原历史还是与时俱进?
别把私欲神圣化
第十二章 增谁的税?减谁的税?
提高富人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
“1-1>0”
降低税率历来是特权阶层的诉求
第十三章 国有企业大有可为
被冤枉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战略优势
第十四章 复兴之路
用社会价值约束赢利冲动
黎民安,则天下治
12字崛起之策
西式民主导不出现代化
中国的复兴
结语 救亡图存和追求公平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后记
章节摘录
动荡年代70年来最大的金融灾难,已过去两年多。这场经济危机,导致数百万美国人失去了工作和房子,几千万中国人曾失去工作,经济萧条的阴影在世界每个角落里游荡。经济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发展中国家,也给很多发达国家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动荡。正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将世界带入漫长的动荡年代一样,等待我们的将是另一个不短的动荡年代。许多国家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不平衡,许多国家间的外部不平衡相互交错。面对这些问题,有远见的民族和它们的政治家,寻求的不只是不平衡的解决,而是如何以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方式来解决;着眼的不只是如何从危机中摆脱出来,而是如何防范未来的危机;胸中激荡的不只是短期的潮起潮落,而是整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因为,同任何大的历史关键点一样,动荡的表象下,是文明的较量,更主要的是利益的较量。每个国家都面临自己的问题: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经济体制必须改革,分配格局必须重建。中国这样,美国也如此;发展中国家这样,发达国家也如此。而左右这一过程的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反思。然而,有的国家却力图将自己的问题输出到其他国家。这种向其他国家寻求抽血的战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复杂性。经济动荡,高失业率,低增长率,产能过剩,生产过剩;现有的和潜在的主权债务危机;明刀暗枪的货币战争;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哥本哈根会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等等,交织在一起。世界经济面临重构:世界经济格局在重新划分,世界财富蛋糕在重新切割,世界经济结构在重新调整,每个国家内部的利益关系在重新界定,世界经济摩擦在不断增加,有人在经济困难和实力衰退的时候加紧了军事布局。世界面临多重挑战:美元泛滥,美国潜在的主权债务问题,欧洲的债务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非洲的动荡,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就美国而言,过去30年平均5年就有一次衰退或危机。而且,每一次美元泛滥都伴随着危机。这一次经济复苏是2009年开始的。如果美国不能在这几年找到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办法,美国下一次危机可能就在2013—2014这段时间。如果历史是一种借鉴的话,2013—2014就是一个坎。到了那个时候,如果衰退或危机真的发生了的话,无论美国还是欧洲,抑或中国,都无法再像上一次危机那样,能够以同样数量级的重拳反击危机。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上次反危机中,财政和金融系统都采取了数万亿美元计的措施。以美国目前和未来几年的财政和金融状况看,已经没有能力复制。而中国,在上一次反危机过程中,某种程度上帮助过美国。但是,下一次危机来临时,中国由于自己的经济问题,将很难再次以同等的力度帮助美国。这场危机会从什么地方爆发,会如何爆发?会给世界带来什么不确定性?到时候世界怎么办,中国怎么办?世界会不会因此有更多的动荡?这种动荡的形式是什么?它的冲击波会达到哪里?谁会处于这个冲击波的核心?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而这些问题究竟会有多严重,只有天知道。中国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解决自己的问题,化解自己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机会窗口时间不长,而且每天都在缩短。
后记
人生有许多偶然。 人们口中的所谓必然,往往是通过偶然之手实现的。 这本书能够同读者见面,能够同读者以这种方式见面,要感谢偶然认识的一位朋友和她就职的单位。 大约是2010年初春,由于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杨万东教授的办公室遇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曹沁颖女士。曹女士年轻敏锐,加上又是四川老乡,我们相谈甚欢。临别时,她还送了我几本她编的书。回来后,我拜读了这些书,获益匪浅。而且,她写的编辑手记往往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非常耐看。 大约过了一两个月以后,收到了她发来的电子邮件。在那封邮件里,她其实给我出了一个题目。本书的构思就开始了。 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笔者看到和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对许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但是,由于不是职业文人,时间是我最缺乏的资源。于是,我就列出一串小问题,每天晚上写一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写。所以在结构上,可以说是信马由缰、杂乱无章。本书的最终结构,都是沁颖编辑大刀阔斧调整的结果。不仅如此,她提出了许多问题,使我得以从不同的角度多做思考。她和她的同事们为本书做了许多工作。 所以,人大出版社的慷慨支持和大力合作是本书得以顺利面世的关键。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的基本观点同流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是不同的,批评了那种将市场经济和私欲神圣化的思潮。我们发现公平是自由、民主和法制的基础。我们还证明公平是中国的出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和必由之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贫富悬殊问题,我们提倡建立公平的、人道的、包容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近期内,我们提倡均贫富,抑豪强,严吏治,强中央。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本书的基本观点同我过去的看法有许多不同。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实证的材料。这本书的分析,不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和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实证材料基础上,力求公正客观,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当然,本书不是材料的堆砌,它关注的是这些实证的材料证伪了什么和证实了什么。本书力求做到这一点。至于做得怎么样,读者才是最终的裁判。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帝国主义”阴云笼罩的不只是我们的几个民族企业、几个典型案例,而是中国整体经济的未来之路。——郎咸平 著名经济学家有少数经济学家极力主张私有化,认为公平与效率是替代关系而贬低社会公平,神化自由市场而轻视国家宏观调控。本书对此给予了有力的批驳。——程恩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有人认为以多党竞争为特征的(西式)“民主”是个“好东西”,但这种“好东西”未必能带来其他好东西,比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普遍幸福。本书作者用美国的现实鲜活地说明了这一点。——王绍光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黄树东呼吁给市场经济注入公正之魂,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杨万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 副主编
编辑推荐
《中国,你要警惕》:如果你对中国的现状失望,对中国的未来悲观,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它告诉你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而且它告诉你这个机会身在何处;如果你认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太平盛世,你更要看看这本书:它告诉你前方还有许多陷阱需要警惕,只有迈过了这些陷阱,中国才能迎来真正的复兴。警惕 贫富悬殊撕裂中国社会;警惕 收入分配不公绑架中国经济;警惕 兜售“市场万能”代言利益集团;警惕 高喊“普世价值”掩盖利益争夺;警惕 贩卖“金钱民主”固化贫富悬殊;警惕 吹嘘“联邦主义”分裂国家民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