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光斌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道路及其走向一直为海内外人士所关注。《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系统地研究了观察中国政治的几个基本维度,即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政府与企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中央-地方关系。研究发现,在基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中国政治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已经不能再用一些过时的意识形态化标签看待变化了的中国政治。最后得出结论:中国不应该只是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实验场,还应该是理论的发源地。
作者简介
杨光斌,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美国进修并在美国讲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7部委组织遴选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研究方向包括政治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2003)、《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2003)、《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2005)、《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2006)等,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四十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等多项大型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变革与反思“
中国政治30年:变迁与反思
中国经验与政治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章 党和国家
适应性转型中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次序:2000—2030
呼唤“法治民主”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理论基础
第三章 政治与市场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第四章 国家与社会
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
发展民主政治的制度蓝图——访中国人民大学杨光斌教授
第五章 中央与地方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央一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
我国现行中央一地方关系下的社会公正问题与治理
附:时政论衡
“三鹿奶粉事件”与政府职能再审视
民主政治:“过程”重于“模式”
民主的若干基础条件
无法治,民主行之不远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大政府”?
体制改革是转变干部作风之本
高房价的政治学
莫让“国富”变“官强”
社会结构不改,“国考热”难消
像重视工科一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不该再用旧标签看待变化了的中国政治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伟大遗产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89年那个特殊时期之后,当中国改革在迷途中彷徨之时,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拖着疲倦的身躯发表了南方谈话,解决了“姓社姓资”的争论,最终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本方向,并将其写入党章(1992年十四大)和宪法,之后保护私有财产才得以写入宪法。人们常常说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其实有确定方向的改革开放就是在1992年以后,之前都处于左右摇摆、走走停停的状态。南方谈话使得市场经济的观念变成一种制度,制度化的观念才能驱使制度本身滚滚向前。事实上,过去30年的很多成就都是在1992年以后取得的。2.解决“姓公姓私”问题当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说他的任务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时,人们或许认为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事后看来,中共第三代领导人“高举旗帜”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如果说邓小平解决了“姓社姓资”的争论,那么第三代领导人解决了“姓公姓私”的问题,这是中共十五大(1997年)的成就之一。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彻底地摆脱了旧观念的约束,尽管还有些噪音,但中国的改革彻底走上了健康道路。
编辑推荐
《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政治学前沿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