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加]瓦尔德斯 译者:史惠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诗意的诠释学文学、电影与文化史研究》论述了文学理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作者旁征博引,使用大量文化文本论证了他称之为“世界的想象建构制造生活的诗意的意义”的主题。他提出,美学形式的创造性要求读者处于一种非线性的思维过程之中,想象力的发挥能够引向新知识。正是在这种发生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于世界创造的创造性艺术中,作者定位了他的书名“诗意的诠释学”。该书强调理解与解释的与时俱进的品性,作者在书中对艺术、科学与想象力的精彩展示,对哲学和人文社科专业工作者和一般读者都会有思维的启迪和教益。
作者简介
作者:(加拿大)马里奥·J·瓦尔德斯(Mario J.Valdes) 译者:史惠风 丛书主编:杨慧林马里奥·J·瓦尔德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中心荣誉退休教授,1963年起任教于该中心,讲授比较文学与西班牙语,并在该校主持拉丁美洲研究讲座。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学文本的本体论、比较文学历史以及诗学诠释学,是20世纪法国、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比较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1983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1988年至1991年历任现代语言协会副会长、会长。出版的著作有:《文学文本的身份》,《世界创造:文学的真理假设与文学研究》,《走近保罗·利科:诠释学研究》以及三卷本的《牛津拉丁美洲文学文化比较史》等24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后现代语境下的诠释学
符号学与诠释学
不确定性
意外发现惊奇事物之能力
第二章 文本与自我:记忆、他者、团体
记忆
作为他者的电影主体
身份与团体
第三章 文本与文本语境:戏仿与小说游戏
戏仿的文本语境
小说游戏
第四章 时期与过程:后现代性与文学的历史过程
西班牙与拉丁美洲的后现代性
文学的历史过程
科学与哲学专用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些评论为我的观点带来的是引起争辩的社会现实问题。这种同一文化在它自己的领域中有两张脸以及双重性的出口的变体。在其内部,它立刻成为一种生存和延续的驱动力,一种不停地补充它自己的表达法的不知满足的需求,而且用霍米·巴巴的话说,它是“一个辉煌的存在”,“欢愉启蒙或解放的一刻”。文化既是魔怪又是美人的这一点,历史学家再熟知不过了,然而这里我感兴趣的是这种双重性传送到他国的方式。我的提议是,当文化的互文本传送到其他国家时会发生必要的改变,因为它进入了不同的推论的团体。正如琳达·哈琴所表述的:“一个推论的团体成员共同持有的不仅是关于在一般情况下交流如何进行这些预测的情况,而且还关于参与者在身份、职位以及相关社会地位方面它是如何产生的。”(1994:99)假如我们在试图理解文化互文本的传播和力量方面的态度是认真的话,我们必须细察印度、西班牙和墨西哥分开的深层差别必须被仔细考虑。我们能够应对文化互文本进入多种多样的、无法预见的语境时的方法之一,是质问读者从另一种文化的闯人中制造出意义的可能性,而不是质问作者的预设目标。换言之,即使是最简单的文化互文本的社会领域的建构,也牵涉到某种感性成分。作者自身文化背景以外的文化背景是既不能预测也不能控制的事实,它们把我们直接引入到一种产生完全无法预测形势的、不能知晓的、可。变物的混乱状态之中。能够进行大部分预测的却是在互文本片断的起始点中起源于文化的目标。
编辑推荐
《诗意的诠释学:文学、电影与文化史研究》是诠释学与当代世界书系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