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华尔街

出版时间:2011-3-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渔阳  页数:269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求学美国,经过数年奋斗,成为华尔街交易员。本以为面前的是一条金光大道,却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将世界经济推到了悬崖边缘,也将所有的目光聚焦到风暴眼——华尔街上。
身为华尔街一线交易员,作者从市场交易冷暖的角度,看出华尔街乃至全球经济的风云变化,带领读者体会“风起于青萍之末”的细微、“火烧连营船”的惨烈、“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崩盘。以冷静又还些诙谐的笔触,将海啸原由一一细数。鲜花基金凋谢、夏季风暴、次贷危机、华尔街投行大佬依次蒙难,直到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引出保尔森救援计划。
  峰回路转,作者更描画出后海啸时代华尔街的新秩序、新市场、新思维,让读者对现在的华尔街有更深层次认识和了解,其目的在于,不是为了简单的再回首,而是警示当下,在美联储量化货宽松币政策之下,新一轮隐患又埋下伏笔。
  华尔街奥秘何在?妙笔生花者常流于肤浅,洞悉精微者常晦涩艰深,广大读者只能望洋兴叹。这本难得的好书将华尔街一线的实战经验和真知灼见娓娓道来,使读者在拍案叫绝后,有所领悟,回味无穷。
          ——张海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作者让我知道了交易员是怎么赚钱的。尽管中间不乏天马行空的描述,但数学能力(上帝给的天赋),加上好的交易心态,以及对知识和事物规律的把握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成功,这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赵力,投资者报总编辑

作者简介

渔阳
北京大学毕业,旋游学美国,其间出没于赌场,后辗转进入华尔街从事债券交易。适逢金融海啸,大落大起,百战成精,渐有悟道之感,遂奋笔经年,成《乱世华尔街》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镀金时代
1. 赌场到华尔街
2. 高盛实习
3. 鲁西银行
4. 宇宙的中心
5. 杜邦公式
6. 永不凋谢的花朵
第二章 次贷危机
7. 连环计
8. 夏季风暴
9. 危机似乎过去
10. 十面埋伏
11. 华尔街之踵
12. 乱世枭雄
第三章 金融海啸
13. 小阳春
14. 二美落难
15. 沙地中的红线
16. 潘朵拉的盒子
17. 保尔森计划
18. 最黑暗的时刻
第四章 峰回路转
19. 曙光初现
20. 圣经故事
21. 善败者不乱
22. 新市场,新思维
23. 关系学
24.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镀金时代上九,亢龙有悔。——《易经•乾卦》1赌场到华尔街我的华尔街之路,是从赌场开始的。若干年前,我坐在赌场里对着一大堆红红绿绿的筹码计算得失,给自己挣点零花钱;若干年后,我管理着数亿美元的交易账簿,为银行创造着以千万美元计的利润。这之间的跨度不可谓不大,却又似乎不是很大:都是赌,赌注不同而已。关于赌,我应该很有些遗传:据说我太爷爷就好赌,我太姥爷还开过麻将馆。我继承了两边的基因,然而由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的好赌本性很长时间内受到了压抑,以致转而热爱数学,并且混进了北京大学。不过大学四年我只学明白了一件事:数学这个领域太过艰深,而我真正精通的只有算术,还是扬长避短,找个与算术关系密切的职业比较稳妥。毕业后我随着出国大潮“盲流”到美国,踏着前辈们的足迹转学了电脑,却没有顺理成章地奔赴硅谷,而是误打误撞进了某投资银行从事IT工作。其实那时候我都不清楚投资银行到底是干什么的,只觉得每天与变幻莫测的市场打交道应该很酷。到了华尔街之后我才发现,虽然“身在赌场”,可我的工作与“押宝下注”毫不沾边。我所在的部门属于“后台”(BackOffice),与直接负责融资交易的“前台”(FrontOffice)完全不是一回事,待遇也差别很大。形象地说:前台负责战斗,后台负责保障支援,虽然陈老总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立功受奖的都是解放军战士。中央军委的新年嘉奖令上写得明白:解放军指战员,每人慰问一斤猪肉、五包香烟;支前群众,每人一包香烟。投资银行发放年终奖金,也照此办理。在投行久了,我自然想转到前台工作,其中固然有“一斤猪肉、五包香烟”的诱惑,更重要的是我很想体验在市场中冲浪的感觉,每天和数字打交道似乎也能发挥我“精通算术”的特长。但想从后台转到前台十分困难,基本只能靠“二进宫”,去名牌大学商学院“回锅”读书,毕业后重新找前台的工作。我本来早想走这条路,无奈为了个破绿卡蹉跎了好几年。不过这几年倒也没有虚度,我自学成材完成了“华尔街预科教育”——在赌场。典型的美国赌场就像阿里巴巴的藏宝洞,似乎遍地是钱,大堆的筹码在赌桌上被推来推去,四周时时响起“叮叮当当”掉硬币的声音,好象在召唤着赌客们赶快来发财。其实绝大多数赌场游戏对玩家来说都是“久赌必输”,例如老虎机和轮盘赌。如果能控制冲动不在这些游戏中下注,就算练成了一项重要功夫:没有机会绝不出手,兵法中叫“不动如山”。在密布陷阱的赌场里也隐藏着机会:21点(Blackjack)。高手可以通过记牌打败赌场,许多华尔街前辈年轻时都干过这事。从概率上讲,21点是庄家优势很小的游戏,只要玩家掌握了基本战术,庄家的优势就只有0.5%左右,也就是说玩家每压一百块,平均只输五毛钱。更妙的是,这个0.5%微小差距还会随着剩余大小牌张的比例有上下1%左右的浮动。21点的取胜秘诀就是:通过记牌估算概率,当形势于庄家有利时,下小注,当形势于玩家有利时,下大注。一个偶然机会,我得到了一本传授21点赢钱“秘笈”的小册子,如获至宝,马上挑灯夜读。不久后我确信自己“武功”已成,遂奇袭拉斯韦加斯。那是痛快的一个星期,我一家家赌场扫过去,十步赢一把,千里不留行,揣着两裤兜百元大钞回到纽约。赢钱如此容易,我一度觉得21点可以当成提款机。其实,那次只是幸运女神向我微笑了一下而已。因为在那之后,我虽然总体能赢,但起伏很大,再也没有每战必胜的运气了。经过一番研究,我终于从数学上认清了21点的内在问题:风险太大,与回报期望值不成比例。比如想达到平均每小时赢20元的期望值(Expectation),就得承受上下浮动1000元左右的风险(StandardDeviation),用金融行话来说,就是夏普比率(SharpeRatio,投资回报与风险的比例)太低。换个角度讲,21点输赢波动很大,因此赌注不能下得太大(相对总赌本),否则很容易赔光,但不下大注又怎么可能赢大钱呢?所以21点是个“赢不了大钱”的游戏。这些看似弯弯绕的分析中其实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下面的章节中将会谈到:风险、回报和杠杆正是“对冲基金”模式的核心。由于赌场规则改变,靠记牌赢21点很快变得近乎不可能了,这时美国又开始流行“得州扑克”(TexasHold’em)。相比21点的机械战术,得州扑克更强调“与人斗其乐无穷”——你不需要最好的牌技,只需要找到比你更差的对手;你不能只看自己的牌,更要揣摩对手的牌;你不能总是虚张声势(bluff),但也不能总是实实在在,你必须七实三虚,在对手以为摸透你的时候,悄然改变战术。初级玩家根据自己的牌押宝,高级玩家根据对手可能的牌和对手的心理押宝,得州扑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极其深奥的游戏,网络牌室和电视转播使其迅速风靡美国,我一度沉迷此道,甚至想过辞职做专业牌手。得州扑克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投资、交易和赌博原则:在新游戏中最容易赚钱,只要你能先行一步,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时把策略研究清楚,在别人还犹豫不决时抢先行动,你就把握了最大的胜算。例如,当网络赌场刚刚推出“无限压注”(No-Limit)扑克时,很多玩家都错误地延续了“有限压注”的策略,那段时间很容易赢。等群众们渐渐明白过来了,竞争就变得激烈了。后来网络赌场又推出了“单桌淘汰”(SingleTableTournament):十个人一桌,每个人只有一定数量筹码,输光了走人,最后三个人按名次分钱。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数学化的游戏,出牌方法可以依据自己的牌、位置、对手人数和各方筹码情况做出量化分析。我在大多数人还在“瞎玩儿”的阶段就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方法,并通过同时玩五到六桌牌的办法提高利润率,在群众们战术水平提高之前赢了不少。在赌场里我还养成了观察其他玩家的习惯。例如,赌客们在拿到好牌的时候往往十分保守,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为确保眼前的小利往往采取相当糟糕的行动;而他们在输钱的时候却又变得十分激进,不断加大赌注力求翻本,全然不顾“适时止损”的法则。也许这些都是人类本性的反应,但一个好的赌客必需反其道而行之:我从不押输不起的赌注,输到限额绝不恋战;我甚至不十分关心某次的输赢,只在乎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战术;我不相信运气,我相信技巧、概率和风险控制。赌得多了,又看了不少明星交易员和基金经理的传记访谈,我渐渐悟出一个道理:真有本事在赌场上赢钱的人,反而最不应该赌博,因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果专注于正业往往能取得比赌博赢点钱大得多的成就,所以赌博的至高境界乃是不赌。正好此时那鸡肋绿卡也终于拿到了,我于是决定金盆洗手,投考商学院。那几年金融界流行搞数学模型,一种称为“金融工程”的专业应运而生。这是个介乎金融,数学和电脑之间的学科,专门培养业界急需的三项全能人才。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号称全美排名第一,并且硕士文凭只需一年时间就能拿到,特别适合为了换工作而读书的人,所以伯克利就成了我的首选。这个专业挂靠在商学院,“鸡麦特”(GMAT,商学院资格考试)分数是录取的重要参照。标准化考试我最拿手,反正几个答案中总有一个对,这本身就是重要的提示,再结合上下文猜猜意思,揣摩揣摩出题人的心理,“鸡麦特”比得州扑克简单多了。答完最后一道题目,电脑屏幕上显示出790的变态高分。我知道,凭着这样的成绩和已考过的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三级,伯克利金融工程专业的录取应该是十拿九稳了。伯克利的校园座落在近海的山坡上,古雅的建筑掩映在葱翠的树丛中,仿佛座座学术殿堂。矗立在半山的钟楼是学校的标志,从那里可以眺望金门大桥,以及更远处浩瀚的太平洋。落日的余晖和着钟声唱晚,勾勒出一幅宁静从容的画卷。刚脱离了纽约尘世喧嚣的我,恍如置身世外桃源。这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曾经出过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这还是一所左翼思想占据主导的学校,据说很多教授倾向社会主义。校园里难得见到星条旗——那是美帝国主义的反动标志。各式各样的反战、反布什、保卫地球环境之类的示威游行倒是经常有,“革命青年们”还特地将校园附近的一个小公园命名为“人民公园”。商学院是这所左翼进步大学里的资本主义死角,只有这里总能看到有人穿西装打领带。自成格局的小院子里,三五成群夹着笔记本电脑、口里蹦着最新商业名词的未来社会主流人士匆匆而过,我混迹其中,奔波于教室与图书馆之间,发愤研读金融创新时代的武功秘笈。伯克利金融系师资力量强大,一上来就派出了本系挂头牌的鲁宾斯坦教授给我们上“金融产品”这门课。这位鲁教授是学术界大大有名的人物,年轻时提出了用二叉树方法为期权(Option)定价的重要理论,如果不是因为鲁教授中年时一段失败的从商经历,他可能已经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了。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金融史上一个“创新”时代。先是房贷抵押债券,然后是垃圾债券,华尔街为各种新发明得意洋洋,大获其利。象牙塔中的鲁教授大约也有些心动,便联合另外两位教授开了个公司,设计推销金融创新产品。鲁教授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自己的期权定价方法推出了用交易指数期货模拟空头期权(PutOption)的策略。简而言之,就是追涨杀跌、越跌越卖,以确保在牛市中不踩空,在熊市中损失不超出限额。这个“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Insurance)策略风靡一时,不幸的是,不久之后的1987年10月就发生了道琼斯指数一天下跌22%的“黑色星期一”事件。鲁教授“投资组合保险”的信徒们在下跌时蜂拥进场抛售,为股市崩盘做出了巨大贡献,鲁教授等三人也为此遭到国会专案小组调查,虽然最终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但鲁教授的英名毕竟蒙上了污点,心灰意冷的他只好回到伯克利教书。提这段旧事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在金融危机时还会重演。有了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鲁教授对给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投机分子上课这种破事自然提不起兴趣,课堂上除了为自己当年的被调查鸣不平,就是照本宣科讲一份看上去很有些年头的讲义:那里面最新的例子都是1987年的。“投资组合保险”理论听腻了,某些同学便大着胆子不来上课,面子受损的鲁教授于是祭出了“天下教授一般黑”的办法:不定期课堂小测验,记入期末成绩。在这样的师生斗法中一转眼两个小学期过去了,最后一堂课前,鲁教授很仁义地提醒同学们:下堂课一定小测验,各位贪睡分子不要抱侥幸心理。最后一堂课,同学们揉着惺忪睡眼嘟嘟囔囔地按时到达,一直等到下课,鲁教授也没提小测验的事儿。同学们群起指责教授无信,鲁老阴险地嘿嘿一笑,说出了两学期课程最有用的一句话:“Thelastpromise,istheonlyoneyoucanbreak。”(最后一个承诺,是唯一可以不遵守的承诺。)我瞬间如醍醐灌顶:这岂非犹太人纵横商场千余年的秘诀之一?从正面理解,做生意就得讲信用,背信一次就没人理了。从反面理解,要是有人利用多年积累的信誉在最后捞一把的话……听说也有过中国商人为此吃亏的事情,今后不可不防。同学们来伯克利念书大都是为了找工作,所以最受大家爱戴的是金融工程专业的负责人黛比。这位女士精力充沛,把为同学们找工作看做头等大事,为了增加我们的相关工作经验,她特地在短短一年的学制中挤出三个月时间安排实习。黛比很能和业界人士拉关系,因此同学们毫不怀疑,她一定会把我们精心包装,以次充好,安插到华尔街去。某日,黛比特地请了一位资深猎头前来传道。这位女士号称在著名投行所罗门兄弟公司做过交易员,讲话风格很像《围城》里那位一口一个“兄弟在英国的时候”的督学大人,只不过她的口头禅是“姐们在所罗门的时候”。演讲完毕,同学们手持简历排成长队,请“所罗门姐们”指点迷津,求签问卜。求到好签的欢喜而去,拿到坏签的闷闷不乐,好不容易轮到我,所姐一边扫视我那毫无金融相关经验的简历,一边听我大侃想当交易员的伟大理想,完后只撂下一句话:“Itwilltakemanyyearsbeforetheyletyoutouchmoney。”(需要过很多年他们才有可能让你碰钱。)那口气,仿佛赵太爷对阿Q说:“就凭你,也配姓赵?”接下来的事情证明“所罗门姐们”颇有先见之明,七八家银行、基金走马灯似地到伯克利挑实习生,竟没有一家叫我去参加校园面试。我心灰意冷,跑到黛比办公室里诉苦,说黛总帮我随便找个地方发配了得了。黛比倒比我有信心,她目光炯炯的注视着我说:“机会总有,来了一定要抓住。”第一个向我发出校园面试邀请的,竟然是高盛(GoldmanSachs)。开始我以为他们弄错了,华尔街头号大牛高盛,怎么可能对我这样毫无经验的人感兴趣呢?到黛比处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高盛策略部门派来的两个人居然要面试我们班六十位同学中的近三十人,完全是“海选”。后来我才慢慢明白,高盛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一网打尽。只要某人稍有尺寸之长,高盛都会给予面试机会,至于他/她能否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拿到Offer(聘书),就要看此人到底有何本领了。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方法,也许正是高盛的成功秘诀之一。面试那天我最后一个上阵,面试官基恩一脸倦容。这位哈佛毕业的小伙子不幸被派了校园面试的苦差,又已经连续奋战了七,八个小时,看上去表情沉痛。基恩愁眉苦脸地审问了我半小时,经过从数学到统计,从金融到编程再到智力题的轮番轰炸后,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你是唯一所有问题都答对的,等下一轮电话面试通知吧。”这个“电面”(电话面试)很有几分风险,总共四十五分钟,不知会被问到什么,稍不留神就可能直接挂了,根本没有机会挽回。怎么办呢?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我特地修改了简历,重点强调了期权定价等几个拿手项目,设下了“埋伏”。果然,面试官被我不经意间引入“埋伏圈”,问起了我精心准备过的利率模型。我于是侃侃而谈,从数学公式讲到金融涵义,从模型的优点谈到局限性,越说越眉飞色舞,就跟自己真懂似的。估计面试官也被侃晕了,对我大加称赞,这一轮电面又过了。最后一轮面试在高盛纽约总部进行,这是真正的决战,固定收益策略部(FixedIncomeStrategies)和投资银行策略部(InvestmentBankingStrategies)要分别对我进行一整天、九人以上的面试。马拉松面试是投行的特色,目的不仅在于全面考察候选人的知识技能,更在于对候选人的接人待物作出整体评估。高盛非常重视团队合作,新进员工必须让所有人感觉“舒服”,能融入团体才行。第一天固定收益策略部的面试顺风顺水,除了一般的金融和数学问题,还有很多概率统计问题。感谢北大的训练和赌场上的磨练,扔硬币、掷骰子、扑克牌这类事情属于我的本门武功,自然对答如流。另外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脑筋急转弯”型智力题,读者不妨试试这个:你被困在一座荒岛上,救援要四天之后才能到达。你有一种特殊疾病,需要每天吃A、B药片各一片才能生存。很幸运,你两种药片各有四片,但不幸的是,它们混在一起了,而且外形一样,无法辨认,怎么办?(答案:把每片药分成四等份,每天吃每片药中的一份。)第二天面试的是投资银行策略部,也就是到伯克利挑人的基恩那个部门。上午的面试行云流水,午饭时基恩出面,一边闲聊一边考察了我的“吃相”,然后他友好的提醒:上午干的不错,下午第一个面试我的是本部门资深的董事总经理尼克,这一关过了就基本拿下了。教授改行的尼克笑容可掬,态度和善,天南海北地聊了一通之后他忽然问:“你觉得现在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我意识到这是个决定成败的关键问题,谈股票就太俗了,得来点新鲜的,我猛然想起不久前买的新兴国家债券基金……“我认为,新兴国家的债券很有吸引力。”见尼克颇有兴趣,我继续侃:“经过1998年俄罗斯债券危机和2002年阿根廷破产事件,投资者对新兴国家债券依然怀有恐惧心理,因此这些债券价格低廉,收益率很高。然而这几年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崛起使得石油、矿石等资源价格猛涨,而巴西、俄罗斯等国恰恰是重要的资源输出国,它们的国际收支状况大有改善,偿还债务的压力已经大大减轻了。更何况,原材料产业的投资热潮带动国际资本流入这些国家,因此它们的货币也很可能升值,最近的人民币升值(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从8.28调整为8.10)将成为动因。现在投资新兴国家债券,很可能利息、价格、汇率三丰收啊!”我说的头头是道,尼克听的兴味盎然。接着我们又进行了一番热烈讨论,我借机请教了几个相关问题。看起来他对我的应答十分满意,高盛需要的大概就是这种怎么说都有理,怎么说都能自圆其说的人。我估计这个面试和前一天的固定收益策略部面试都应该拿下了,固定收益部更接近我的交易员理想,不过在投行策略部侃侃大山似乎也不错。第二天我飞回加州,黛比喜上眉梢地告诉我,今年高盛策略部门破天荒地要了伯克利好几个学生,我是固定收益和投行两边都看上的人。接着黛比话锋一转,正式通知我:经高盛公司内部协调,我被“分配”到了投行策略部。我兴奋的同时略感失望:投行部?难道真得放弃交易员理想,改做投资银行家的军师吗?在黛比炯炯目光的注视下,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有服从组织的安排。……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有三个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其一,作者用风趣诙谐的笔触描写了投行交易员的日常工作,读起来像一部关于投资银行的漫画版教科书,引入入胜;其二,书中关于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债券市场动荡的细致描述,不亚于一部生动鲜活的纪录片;其三,书中不乏对本次金融危机起源和欧美金融体系制度缺陷的深刻感悟,发人深思。现在这种寓教于乐、确有助益的金融书籍实不多见,值得一读,特此推荐。——范文仲 中国银监会渔阳从一位业余的“赌徒”,到华尔街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高级“赌徒”。他以复杂深奥的衍生工具,结合自己交易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华尔街的一个常识性密秘:从全世界低息借钱,到全世界投资回报最高的生意。为什么整个华尔街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合法“赌场”,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是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与美国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的结合,使华尔街成为美国的金钱机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渔阳能通过自己的交易实践,直观而有趣地观察金融危机前后华尔街市场的变迁——据我所知,这是国内出版的有关华尔街著作中分析得较早和最具可读性的。—— 周健工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华尔街一线交易员,亲身体验金融业的风云变幻。渔阳的个人经历充分说明,金融行业寻找的,不是聪明绝顶的天才,而是全神贯注的通才和智者。——何小锋 北京大学金融系主任后海啸时代迎来的是复兴的康庄大道,还是更深重的危机前短暂的宁静?无论是希望与同行交流反思的专业投资人士,还是想提高对投资理财认识的普通人,都将无法忽略书中来自华尔街最前沿的精彩描述和专业解读。——库超 Two Sigma 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资产管理投资总监作者让我知道了交易员是怎么赚钱的。尽管中间不乏天马行空的描述,但数学能力(上帝给的天赋),加上好的交易心态,以及对知识和事物规律的把握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成功,这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赵力 《投资者报》总编辑华尔街奥秘何在?妙笔生花者常流于肤浅,洞悉精微者常晦涩艰深,广大读者只能望洋兴叹。这本难得的好书将华尔街一线的实战经验和真知灼见娓娓道来,使读者在拍案叫绝后,有所领悟,回味无穷。——张海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推荐

《乱世华尔街》:亲身经历,潮落潮起;冷眼旁观,盛世乱世;华人书写,最好看的华尔街故事!银监会官员+投行总裁+顶尖大学金融系主任+主流财经媒体总编辑联袂推荐!《乱世华尔街》,2011年,最精彩财经书,媲美《货币战争》,带你走进华尔街暴风眼!在美联储连番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新一轮隐患又已埋下伏笔。作者对后海啸时代华尔街的生动描述,不仅是回首过去,更是预警今日,暗示未来。投资银行的交易员们颇具神秘色彩。他们到底是点石成金的英雄,还是制造麻烦的黑手?读罢本书,你会对华尔街交易员和交易业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作者从留学生到华尔街交易员的职场经历,对有志于金融业的年轻学子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虽然是严肃的话题,但作者以戏谑的笔触道来,轻松阅读之际又能掩卷深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乱世华尔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0条)

 
 

  •   选择《乱世华尔街》的初衷是想了解2008年金融危机的真相,因为这本书正是华人交易员渔阳在华尔街的亲身经历。这两年,关于金融危机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有的是用“阴谋论”解释金融危机,这样往往会忽略金融作为一本社会科学的意义;有的是用非常专业的金融术语来解释危机,这样对非专业领域的读者来说,无论阅读还是理解都是一项艰苦晦涩的事情。《乱世华尔街》以小说为题材,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本内容,将这场人类历史上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展现给读者。我熬了一个通宵读完此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本书从形式到内容均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

    首先,作者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本领。一位朋友曾和我交流过思想和表达同等重要的话题。很多书,很多文章,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很累,读完以后更累,因为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乱世华尔街》中,作者通过模拟实例,将原本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如第10章中通过《超盛证券》的模拟剧本,寥寥千字便将高盛化解金融危机的故事讲得明明白白;通过将金融问题与大家熟悉的其它领域问题的类比,将抽象枯燥的金融概念、模型、原理简单化,如第7章中,用《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类比次级贷款,从而让读者很快就理解了这一复杂的金融工具的形成过程。类似例子,全书不一而足。大家知道,把简单为题复杂简单,把复杂问题简单复杂,《乱世华尔街》中,作者通过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完成了在后记中所说的“把复杂问题讲的简单”的目标。

    其次,作者对金融世界的理解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在《货币战争》中,美联储是银行世家控制世界的阴谋产物,在《乱世华尔街》中,美联储是以黄金和美国国债为支撑,掌控基础货币发行的中央银行;在局外人眼中,金融危机高深莫测,在《乱世华尔街》中,金融危机的本质是金融工具的过度“杠杆”化,因此,政府救市是“救急”而非“救穷”,而政府一旦救市,危机中受损失最大的是股东,而非债权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债券的趋势强,但流动性差,而股权的流动性虽强,但趋势差,政府为了稳定基本面,只能选择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注资。金融虽然有纷繁复杂的工具与模型,但是,作者显然将金融与历史、战争、心理学等融会贯通,这也再次说明,复杂、高级的事物在哲学层面上都是相通的。

    最后,《乱世华尔街》显然是一本俗雅共赏的书。对于金融工作者,作者在交易过程中领悟出的“利益共享”的关系学,“盛世”扩大杠杆,“乱世”资本为王的“新市场,新思维”都有借鉴意义。对于普通投资者,作者对股权、债券、流动性、趋势,资本流向等问题的诠释,对投资无疑有指导意义;对于国际政治经济现象的研究者,作者对金融领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研判,显然具有参考意义。
  •   之前看过些相关的书籍诸如《干掉一切对手》,《货币战争》等,但对于国人来说,我们可以了解的西方金融市场知识和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是不多的,就如民众的投资理财机会也是如此,依然主要局限在房地产、股票和基金这几个方面。那些书把金融写得有小说般的惊险和悬疑般的阴谋,使人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去跟这些人玩,没有实力、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手段的人永远都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好处!而这本《乱世华尔街》则不同,作者只是以自己的经历和学识,记录了在被业界视为是世界金融风向标的华尔街作为交易员的一段生活过程;同时也用诙谐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西方金融界的现象、新工具与规则,分析了背景和利弊,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去应对各类实战,并详述了自己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如何的结果。尽管有文学上的修饰和艺术上的加工成份,但比起所谓秘密、猜想和从书本到书本的推断来说,具有更为贴近实际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此外,对个人出国的求学和对前途的正确选择也是相当有益的指导。

    在世界范围的金融风暴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余波未定,前途未卜时,读一读这本书其实是对整个过程的一个学习,我想当作为普通百姓的读者开始对这类题材的书关注的时候,主观上肯定是想对这个风云多变的金融市场与层出不穷的游戏规则有个更好的理解,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微观的操作细节,都可以有深入的把握,也想让自己管理好自己有限的资产或者微薄的收入,至少不会在货币不断贬值和经济不太稳定的时代保住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你如果想向作者学习立志做大做好,那么也无可厚非,但必须牢记的是你最好像作者一样,具有某些这方面的天赋,比如数学的功底、良好的记忆、可控的赌性、灵活的头脑、犀利的观察、精确的推理和健康的心理。在我国的金融领域尚不完善和投资理财机会相对狭窄的今天,这些生动的事实至少能够帮助大家认识到一些事情背后的本质,也能减少自己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带来的错误。

    本质上说,此书谈论的金融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密切相关的,但现在全球化的进程非常惊人,况且当今世界的经济和信息互联还在不断加速,这些看似与我们不直接相关的东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以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面貌在我们面前出现,不管你是否学经济和金融,它都会影响你的生活和未来,故而有必要来看看这本写得生动、简洁和有趣但又十分易懂的专业金融书。
  •   可以说是一个故事书,但是我觉得这真的很适合金融专业的学生看,很值得一看。
    作者(经历过金融界大起大落的一位华人交易员)以华尔街从“盛世末期”到金融海啸,再到浴火重生的大时代故事为背景,写下自己的见闻,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投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的独特分析解读。
    内容通俗幽默,其中涉及不少金融专业知识,但不会很深奥,作者都把它们写得比较通俗。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看故事书,同时又能了解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华尔街里的部分金融大机构的业务、工作模式、管理模式等等。我觉得这个书可以让我们多一些了解金融这个行业,了解到近期里金融危机前后的市场状况,给我们的就业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的来说,这书很不错。
  •   阴雨连绵 适合宅在家里读书
      
      读了不知道是几分之几的【乱世华尔街】 作者是北大毕业 美国闯荡 先是混IT 然后去伯克利回炉 高盛实习 然后开始做国债的trader
      
      经历颇有意思 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 在我这个正好有点迷茫的时刻可谓是一盏明灯
      
      最前面的话 世界上大牛很多 跑赢同一时代的人的确是很难的 也许最好的就是跑赢自己
      
      几个重点感悟
      
      1 看了超人的故事不代表能变成超人 作者轻描淡写的 GMAT 790, CFA lvl3 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 看别人写书感觉成功距离自己很近 自己做的时候才知道有多远
      
      一个人的天赋决定了他的高度 努力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 持续挑战自己 也想做不到自己期望的事情 但是至少可以比当前做的更好
      
      
      
      2 活着最重要 不管是风险控制也好 sharp ratio 也罢 还是 1998年的 LTCM 2008年的贝尔斯登 雷曼兄弟 都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战斗。
      
      金融界即战场,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只有活着才能继续战斗 挂了的人 只能进入历史 让大家学习前车之鉴了。
      
      我一直以为 financial market 基本是个零和游戏 很多交易基于对赌 钱从一个人的口袋进入另一个人的口袋 如何能长期战斗,只有活着。
      
      读 heard on the street 的时候看到一句话 :挖个坑 灌满水 然后放鲨鱼 把求职者扔进去 最后谁活着上来了就要谁
      
      就好像 士兵突击里面 团长对袁郎说 你可以把我的兵绑起来 然后用机枪突突他们 最后谁活着就要谁
      
      道理就是这样
      
      原来打dota的时候 我常常用ganker 目标只有一个 kill 所以不太注重carry 的存活能力 后来打过carry 之后开始理解 一个站得住的dps 才是好dps 的理论
      
      再返回头来用ganker 就开始讲究一击必中 不冒太大的风险 虽然kills 数不高 但是死亡数也不高 这么打了一阵才发现其实效果更好
      
      打游戏是打游戏 金融市场里面很少有需要以命搏命两败俱伤的时候 所以 成功的逃命 保证自己存活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QBQer 半个PSKer 我一向是注重对风险的控制 时刻提高警惕 做好最好的打算 然后才怀着最好的希望 有备无患 一贯是我的原则
      
      没想到最近一疏忽 就被生活玩了个大的 拖着半残的脑子上网 埋怨自己 兵法里面只有说 攻其不备 没说被人攻其不备了应该怎么办 也许这样的 直接在名将之路上就被踢掉了 所以根本没有如果 经验是珍贵的 教训是残酷的 未来是模糊的 要做的很多 不过第一条还是要恢复信心 毕竟我还活下来了不是 准备好下一次打击 争取下次活得更容易一点才是重要的 卷土重来未可知啊
      
      
      
      3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即便是对赌 也可以对冲风险 赚钱的方式已经不是taking risk 而是在hedge risk 的基础上增大杠杆 也就是说 不是赌运气 而是放大稳定的收益
      
      做的事只赚不赔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
      
      雷曼破产那阵 我醉心黑天鹅理论 着实研究了一番 后来经常对估价模型嗤之以鼻 认为数据是会骗人的 模型是不可靠的 黑天鹅才是定理
      
      但是黑天鹅之所以是黑天鹅 正因为它是极小概率事件 赌黑天鹅跟买彩票一样 买不到是应该的 中了只能说上辈子积德了 对于我这种RPWT 比较严重的人来说 防止黑天鹅的出现才是重要的
      
      对于100分的难度 要做100分的努力 对于80的难度 也要做100分的努力
      
      事实证明 80分还是100分的难度 不是由你来决定的 只有全力以赴 宁可超额完成 也不要做到80分的努力之后 才发现要求其实是81
      
      正如今何在借陆伯言的口说 从来只有轻敌失败的 没有被轻敌而失败的,宁可自己被轻敌 也不能轻敌 谨记
      
      
      
      4 出来混 除了大胆 还得不要脸
      
      这句话可能负面了一点 不过做金融这一行 占小便宜是需要的 当然不是占小便宜吃大亏那种 而是通过占小便宜从而占大便宜
      
      大胆不要脸是出来混的基础 我过去就是因为不够大胆 不够不要脸 很多时候感觉混不下去 后来发现 大胆是基础 不要脸是技巧 当别人要求你如此的时候 你只能适应 或者被淘汰 当然此不要脸不等于真的不要脸 个中区别只能自己体会
      
      be aggressive, more aggressive
      
      
      
      5 强大的心理素质+及时纠错
      
      根据海军对战队的原则 被攻击的时候 要么前进要么后退 不能待在原地挨打。 出了问题的时候 要么解决要么放弃 不能放任不管
      
      交易如此 生活更应该如此 有机会就做 never wait too long
  •   一本揭露美国金融市场资本运作的书籍,非常值得看。金融市场是龙潭虎穴,但也是处处埋藏金矿。了解全书内容,对从事各方面的人都有不小的启示。对想进入金融市场大学生来说,可以彻底解决以往对华尔街大街金融巨头的神秘感,树立好自己的从业观。对一个股票散户来说,了解什么是股票。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明白了理财的那些事。特别是本书对次贷危机深入浅出的描写,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了这次金融风暴的爆发的原因,以及华尔街其本质上的一些缺陷。这个历史教训,对于当下我们来认识我们国家的金融制度,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有借鉴。历史都会重演,但每次的故事都不一样。我坚信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我们还没有多少金融经验,还没有多少伤痕。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每一次阵痛之后换来的是国家大发展,这或许是几十年阵痛带来的。正如经历了痛苦的文革,才换来了改革的30年。或许我们应该居安思危,经历了改革的30年,在大好声音一片之下,是不是暗藏着什么危机呢?矛盾转换,永远不变的规律。
    本书出于一个在华尔街工作的中国人之手,语言流畅,没有丝毫障碍。作者熟谙中国文化,时不时有些中国典故,或是古典书籍的故事人物的引用,读起来有地道的中国味。
    全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写作,可以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来形容。不像教科书,客套呆板,下一个定义不知所云。
    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对于当下普通投资者,买基金也好,买股票也好,买房也好,存银行也好,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风险,风险,还是风险。
  •   一直羡慕北大才子的文笔,作者表达流畅,加之在华尔街奋斗数载,体会自然深刻,对于想了解金融债券的业余选手来说两三天也可读完,并可感受到真实的投资场景,必然有益;对于在国内做债券投资的人更应多读几遍,老美的金融发展2百多年,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书中对债券交易的具体描述,对我触动很大,颇多回味,相似的处境,让人回想起过去几年来的投资判断,这是一本令从业者深深思索的书。
  •   最近同时看了三本书,这本,高盛帝国,说谎者的扑克牌。说实话,我觉得这一本是最好看的,至少在我看来,他的写作是最容易引人入胜的,而且把金融危机前后,华尔街几个知名公司从危机潜伏直到危机过后的过程表现得细致入微。作者自己在文章中是一个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形象,把自己作为整个事件其中的一员,把自己做的交易客观地描述出来,赚就是赚,亏就是亏,并没有可以夸大自己的形象,让整本书非常让人信服。而且各种事件中穿插了很多华尔街金融知识,加上作者身处其中,经历这么多事情之后对它们的认识和总结,读完特别有收获。
    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很轻松愉快,好几个地方让我跟着剧情大声感叹精彩,或者笑出声来。甚至对固定收益产品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我觉得这本是值得一看的书
  •   是作者的日常写照,但后半部过于偏重08金融危机了。即使这样写的还是比较贴近华尔街交易员的。
  •   该书非常好。好在一方面它幽默的记录了华尔街产生次贷风暴的原因,另外一个方面涉及了对于交易员在实战中的一些经验。从大方面说,美国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至少经济模式上是这样。那么,看看此书吧,虽然可能只是提前预备到一些知识。
  •   我也是做交易员的 外汇保证金交易员 这本书让我很羡慕 能在华尔街学习 是我的梦想。书中的基本知识对于我并无大的用处 我大多都了解 但是事情以及处理的方式 我很佩服,尤其那句“善败者不乱”我太喜欢了 因为我也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能冷静,结果就是全军覆没
  •   华人交易员如何融入华尔街的奋斗史,值得一读
  •   作者很会讲故事,很幽默,传说中的投行牛人啊! 金融那么高深的事都讲的活龙活现。 喜欢作者的交易故事,智斗华尔街群骗,孟仁,胡友,笑死我了。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这是一本让你读了一页就想继续读下去的好书,一本读多少遍依旧不忍释手的经典之作,作者文笔幽默却又看的很透彻,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我们知道却又不甚了解的华尔街的生活,用华人视角去解读,去感受,让人有种身在其中的感觉,刚拿到就一口气读了下来,又反反复复的读了几遍,每次都能看到新的东西,都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悟,相比较现在很多书籍的浮夸和炫耀,作者有种就是身边人的感觉,熟悉而亲切,仿佛他就是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朋友。

    我觉得大家都可以来读一读,真的值得一读。很久没有这种感触了,可以问心无愧的说,真的是一本好书。
  •   作者根据自己在华尔街的亲身经历述说了自己的对华尔街的理解,并揭露了交易的内幕
  •   本书相当的精彩,以作者当事者身份去看待华尔街与金融危机,是对阴谋论的强有力的驳斥!
  •   作者渔阳,在天涯里看到的连载,文笔幽默,从赌博开始讲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的操作模式,让我大开眼界。一口气看完,过瘾!
  •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做成的书,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华尔街奋斗史~ 很好看~
  •   总体而言,这是作者本人对自己在华尔街工作的一个总结和交待,文笔生动,具体。比译过来的版本好很多,毕竟是国人自己写的。推荐。
    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缺少对一个项目整体的介绍,若是再加一些相关的流程图,就更完美了。
    毕竟有些地方,看得不太懂。
  •   语言简练,能把深奥的东西用很形象的例子给讲述出来本身就是需要大智慧的。更别说加上自己的独特视角了。想了解华尔街投行的具体业务,可以从该书管中窥豹了
  •   了解华尔街的窗口,作者的语言幽默,知识结构丰富。获益匪浅。
  •   真的很好的一本书,为了解华尔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喜欢此书,让人们对华尔街有了更多的了解,不错!!
  •   让我们对华尔街有了生动的了解。
  •   基本上读完就了解华尔街的大部分运作。
  •   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了解了华尔街的一个侧面。
  •   这个商品不错,中国人的华尔街历程
  •   让我懂得了华尔街的一些真相
  •   讲述一大学生到一线交易员,金融行业的波澜起伏令人向往……
  •   内容精彩,推荐交易员购买。
  •   作者把金融很简单的描述成一个数学游戏,深入浅出的带领读者进入这个行业。
    不错的好书。
  •   在一个当事人的角度重新看这场金融风暴,对今后金融对经济影响,以及金融自身的发展问题,可以有更客观的看法;文章也的也很轻松生动,可读性强,有意思,也绝少艰深生涩的语句词汇,对非专业人士也不会造成阅读障碍。
  •   这本书是无意中发现的,一晚上读完。几乎是半年后才记得写评论。我已经向不下二十位同业推荐过本书,确实不错。对大问题看得很深刻,对交易的细节也描写的很入微。
  •   本来只想先看个大概,看着看着觉得非常吸引人,居然一直到深夜,差不多读了一半,真有点欲罢不能啊。感觉像是在讲故事,还学到了不少金融知识,并且更深入了解了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值得购买。
  •   喜欢作者的文笔和清晰的逻辑
    不懂金融的人也能从书里学到很多东西,也能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
  •   玩金融的必看,很好的一本书,水皮在微波有过推荐
  •   书讲得很生动,但是对于我这个对股票、财经一点不了解的初学者来说,看的有点吃力,很多专业概念都不知道
  •   少有的将交易的叙事性强的树,即使不是这个专业领域的读者也可以觉得很有意思。
  •   对于初学或者了解的读者特别适合,尤其是作者风趣的文风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确实受益匪浅
  •   很不错的书籍,对金融投资有兴趣的人,很值得花时间看看。愿大家智慧!进步!
  •   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寓教于乐,与幽默诙谐中传授金融知识
  •   金融爱好者可以读一读,很不错的书。
  •   幽默的语句,专业的知识让我见识了另一个世界,忽然开始对金融感兴趣了。。。。
  •   这书很好,挺有 教育意义,教育国人更加清晰得懂得金融真相
  •   故事写得很生动,专业知识写的比较深入浅出,是本很好的非专业人士看的科普性的书。
  •   惊心动魄实战经验+海量一手丰富内容+深入浅出的文字功底,对我这个金融业门外汉但又感兴趣的新手而言,阅读此书是享受并有趣地学习的过程!决定再买一本送好朋友作礼物!
  •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今天刚收到书,希望有收获。
  •   这本书是难得一见的好书,生动有趣,但又充满知识!
  •   由于是国人写的,所以没有翻译的问题,而且出乎意料的写的好,文笔流畅,看的很舒服。
    最搞笑的是住宾馆的时候被阿姨顺手牵羊拿走了,如果她真的想但的话,估计真的是深藏不露的扫地阿姨了。所以只好再定了一本。
    另外,里面的鲁西银行是哪家呢。
  •   超级好的一本书,收藏了
  •   很好的一本书呢~让我有些想做trader的想法~
  •   强烈推荐~~~开始在人人上看见的,后来发现是一本书,相当不错
  •   帮男朋友买的,说是不错~蛮好的~
  •   印刷精美,内容不错,值得推荐。
  •   专业推荐。
  •   叙述很清晰,读起来像小说一样精彩,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观点
  •   过程讲解的简单明了不过如果能够深入一些操作细节就更好了细节披露的太少
  •   有点难懂,但是确实好书
  •   商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书写得很好,包装不是很
  •   很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介绍给我很多次啦
  •   之前在天涯看了一部分,现在看看完全版的。
  •   我现在还没有看,焦急等待中
  •   及精彩又有深度
  •   送货速度很快 书的内容不错
  •   书不错,内容也还不错,不枯燥。
  •   服务好,书也很好。
  •   书的质量好,配送也快
  •   书是盗版的, 里面很多字印刷不清, 很遗憾!
  •   刚刚开始看,描写较为生动,还不错。
  •   还在看,里面结合理论时事心理活动,值得反复读几遍!
  •   学习前辈经验,自己也少走弯路
  •   老公要求买的,说很好看。把复杂的经济学知识说的浅显易懂,对于非经济专业的人来说,很值得一看
  •   非常棒的一本书,准备多看几遍。
  •   从网上看了一部分,就被吸引了,买了这本书,看完了,确实值得一看
  •   非常喜欢,质量非常好,非常满意。
  •   东西很好,很适用,价格还便宜!
  •   按时打算都是
  •   帮男朋友买的,在看了,应该不错
  •   天涯连载的时候就追文,文笔很好,故事性强。
  •   还没开始看!但是感觉不错
  •   看了几页,感觉还不错
  •   很吸引人眼球
  •   速度很快,质量很好!
    客服也很好,下次还来买!
  •   还没看完,挺好看的
  •   明白了很多问题
  •   very rare to describe the street from a trader's perspective,
  •   是一本业非常适合余爱好者的读物
  •   很棒的证券类书籍
  •   育人深刻
  •   给老公买的,正在看,应该还可以吧
  •   中国小子的华尔街经历
    评《乱世华尔街》

    关于华尔街的故事,在它繁荣时期是众多资本家的圣地,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它成了地狱。目前关于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书很多,有的介绍现象,有的反思失败,《乱世华尔街》从一位华人交易员的视角,去看待华尔街的交易规则、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种种事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华尔街面貌,会同作者本人的独特的观点,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华尔街。在这本《乱世华尔街》中,你可以看到渔阳在华尔街当交易员发生的一些故事,也可以了解华尔街金融交易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在金融市场的沉浮中,读到渔阳的人生感想。因为,他就是这么安排的:

    一、讲故事。讲故事是一种比较贴近读者的写法,作者讲述了自己在美国与金融有关的故事:从自己在美国的赌场赌博开始,后来到商学院求学,再后来到高盛工作,最后在鲁西公司从事交易的故事。从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开始,到2008年的金融海啸,到2009年政府救市后金融危机的消退,作者以交易员的角度看待了危机的全过程,也给我们重新解读了一遍金融危机。

    二、说理论。在故事中说理论,听起来就不会非常生硬,作者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把华尔街交易员所必备的一些金融知识也展现出来,这些理论的讲述也让他的故事变得更加妙趣横生,比如说杠杆率和很多投资公司破产的关系;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杜邦公式的介绍让我们明白了净资产回报率的因素组成,以及金融公司提高股东收益的主要手段;还有包括对经济流派的介绍和用中国三大教派的类比,用案例的方式解释理论,让理论显得更加鲜活和易于理解。

    三、谈感想。作者精通中国历史与文化,将自己在华尔街的交易生活感悟和中国历代先贤的精彩言辞结合起来,让我们对华尔街的交易有了“中国式”的了解,同时也对作者对于交易的独到见解感到佩服。作者对于理想的坚持,对于生活的热爱,通过他诙谐幽默又不失规范的言语中表现了出来。如果说人生如戏,那么渔阳会这么看待华尔街的吧:交易如戏。

    这个“中国小子”(这里对渔阳有尊重的意思,没有戏谑的意图)在华尔街的经历,让我们看懂金融危机,读懂华尔街,也顺便对人生有了一点新的感想。
  •   华尔街——一条只有500米的街道,却是世界金融中心,它不仅是多少顶级企业梦寐着抵达的金融盛殿,在这里有多少企业借助于华尔街的力量胜利完成融资,还有多少业界精英借助于华尔街的力量超越个人职业梦想。我们知道多少年来它把全球股市投资人与交易者毫无障碍地联系了起来,也让无数资本金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与提升。在这里来自哈佛、耶鲁大学的年轻的学业精英们,以优秀的银行家、股票分析师、债券交易员、基金经理人的身份,支撑起一片繁茂的经济丛林。

    《乱世华尔街》记录了作者渔阳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几经周折渐渐成长为华尔街债券交易员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荆棘,也积蓄了作者的各种专业的知识与经验,还包含了他无以计数的努力,只是本书中,这些关于完成个人职业理想终于达成转化的过程只被他浓缩为一个章节,而没有更多地渲染。

    通过对《乱世华尔街》的阅读,使我认识了渔阳这个在华尔街摸打滚爬过的坚韧的中国人,使我第一次这么真切地了解到一些诸如宏观流动性周期、杠杆与对冲的关系、华尔街的基本商业模式等专业术语与概念,了解到资本市场“从盛世末期到金融海啸,再到欲火重生的金融乱世大时代故事”。书中包含了作者在“华尔街工作的见闻、金融海啸的经历,以及对投资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的独特分析和解读。”书中所罗列的资本运作过程中的纷乱而迅疾的场景我只在影片《大时代》中见到过,但那些为了烘托故事主题而被硬性呈现出来的事物本质表像上的东西,除了一个纷乱的影像一个颓败的结局,在我脑海中已无其他印象。而渔阳却让我们看到了与此前认知完全不同的危机重重的紧张场面。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将以第一线交易员的视角,带读者亲临真实战场,体验子弹呼啸而过的紧张,在战斗机驾驶座舱中穿越华尔街。”显然我已经获得了这种感受。在经历了世界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美好时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财机遇的时候,也充分地感受到了时代赋予我们机会的同时更加预设的挑战,2008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还好,又迎来了2009年底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回暖,和2010年秋天乱世凄冷似乎已渐渐远去……从危机重重到起死回生,世界经济终于回到了一个波段之上,不过在我们雀跃与欣喜的同时,关于隐性危机,作者又以业内专业人士的视角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解读:新的市场,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这是一本直观浅显却趣味十足的投资银行类普及读本,极具亲和力和可读性。
  •   
    偷爱警/文

    文者是以交易员的身份,近距离描写金融市场的资本特点。他们是离资金运作,最亲密直接的人物,并且是金融体系,基层建设者的基石。用交易员的角度,来观察金融市场,有点以小博大的感觉。窥探金融界的风云变幻,一位交易员能挖掘出多少真实,多少虚拟。

    渔阳在游戏与学习的状态下,找到一种重塑的自我定位。对数学并不敏感的他,却涉足金融产业,好似生活戏谑之间,开了一次玩笑。职场环境压力的循环,是华人在惯性思维形成的壁垒,而华尔街乃至美国人的思维,是在明天更美好的前景中,无所畏惧的走出绝境。企业内部,每个人的压力似乎都不小,但渔阳显然已经习惯自由与松散。不习惯华尔街的这种竞争气氛。

    这部书,看起来,并不乏味,而是放弃了许多金融专业名词和理论,用清新的设计风格,引带读者步入一个有趣而生动的金融市场。在初涉华尔街的时候,渔阳只是为了个人资金的补给供应,而选择进入到金融市场,而且将金融定位为自己的职业方向。站在高盛这个人才济济的平台上,渔阳看到的是金融企业内部严重的资本浮夸案例,以及企业高位施压的强力态势。为此,渔阳选择了离开,投身另一家金融企业。

    借位庸才到优才的职位走势,可以看到人们心目中的金融市场大鳄们,各种形式的生存法则,在资本市场内部,存在的不仅仅是投机、投资、红利简单的利益分配,更多的时候,是在寻找利益,引诱出更多的驱动基点。带动金融资本的良性运行,保证这样的秩序法则,能够进行下去。但有赔有赚的市场,才是一个比较清晰合理的资金流动平台。操作员并不能给金融资本带来多少本质上的变化,但那些交易员所处的一线平台,可以赋予空间和时间上更多的定义价值。交易员的每次点击和记录,都是在为金融市场的推动,而发挥着的个人优势提升,每位交易员都是在金融市场链条中的一个节点,在交易操作平台,创造市值高低与规避金融风险。华尔街的资本定律,在不断翻新金融产品同时,填补资金运作的亏空。这些数字堆积起来的资金,虚实不定,在数字波动的条件下,金融盘面,更像为赌徒而设计的一场赌局。一般人玩的是资金配额,高级人玩的是心理战略。从高级交易员到高级赌徒之间,是可以等价出,或者某些相似的职位共性点。

    华尔街的市场走势,不是惯性的激进和增长,渔阳笔下的金融资本,在华尔街这个市场里面不在神秘和噪杂,变得简单,金融业界的矛盾点与企业并购案的连带关系,而产生的金融海啸巨浪,源头、诱因、结果,提炼出来,尽其所能的将事件的全貌显现出来。

    渔阳真实而直叙的方式,为华尔街的神秘感,推开一个小视窗,对金融市场内的幕僚关系,以及资本运作的条件、方式、风险,进行常态化的解析。一位观察员的口吻,展示给读者华尔街的荣辱兴衰。

    没有绝对的风险,也没有绝对的资本激长环境。乱乱的金融界,吸纳和分解了市场的泡沫,也在成打造着经济波动值曲线的不确定性,或许预示着下一个风险危机的到来,也说不准。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下,没有谁会占到最后的领奖台上。而能够为之称道的交易员,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落寞的牺牲品。随着交易员经验能力的攀升。金融市场业内的争斗,在没有烽烟的数字面前,变化无穷,而交易员的决策权,显得渺小许多。华尔街高官和普通职员之间的利益差别之所以存在,也就不难理解,

    真实新颖的构思角度,立显了华尔街的精彩金融风云,以及资本市场的魅力所在。
  •   《乱世华尔街》通过讲述一个中国人在华尔街点点滴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华尔街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华人交易员以自己跌宕起伏的亲身经历引领我们揭开华尔街的神秘面纱。一个金融战场上的一线飞行员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华尔街从盛世到风暴直至重生的市场本质。读过此书,感觉作者不仅是一个金融界的高手,也是一个文学界的高人,他有着良好数学逻辑功底的同时也具备着高深的文字功底,精准的洞察力,幽默的语言,缜密的思维,不时再加入精彩的引用,自导风趣的“超盛证券,华尔街老牌投资银行”情景剧让那些原本以为会有些枯燥的诸如金融杠杆、杜邦公式、对冲等金融专业知识也变得让人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是一本很有亲和力的金融书籍,相信不同层次的人都会有所借鉴。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本有关华尔街之战的精彩绝伦的小说,读过之后让人过瘾。

    一面是作者满怀豪情的造就自己“飞行员”之梦的创业之路,一面是深不可测却充满诱惑力的华尔街江湖;作者用文字做到了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和金融危机前后的华尔街之景完美的融合,作为我们这些普通的投资者想要知道和探究的也只有作者这样亲临其中并且是在一线冲锋的战士才能带给我们。从华尔街赌场到伯克利商学院,从高盛的投资策划到鲁西银行的交易员,作者总会做出让人其不意的人生抉择,却又总能凭借超人的智慧沿着既定的人生轨迹向前奔跑。作者的站位很高,希望此书能让中国投资者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的动作方式。很喜欢作者在序中的一句话“愿中国投资者能成为狼,让中国人用血汗创造的财富保值、升值。” 此书是作者十年的交易日记和分析所累积,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珍藏。

    读过《乱世华尔街》我记住了渔阳的名字,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确实非常需要一些高人来指点迷津,最需要的不是云里雾里的高深莫测,而在读过之后的轻松一句“原来如此”。金融市场的未来谁也不能预测,盛世和乱世之间总有着无数的轮回,与美国的华尔街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不尽相同。但在了解了乱世华尔街之后,正如渔阳所说,我们要做的只需牢记“事异则备变”的道理,借力使力,顺势而为。渔阳这个百战成钢的金融战场的勇士带着他的华尔街经历,让我们了解金融江湖!
  •   华尔街,充满了神秘和诱惑,就好像是福布斯富豪榜单一样已经成了一种现象或者代名词,而不同的是,在华尔街起家的人都被认为是世界级的“赌徒”,往往那些神话般的财富和“赌资”背后的神秘却总让人垂涎如面对高不可触的皓月一般。
    这本书,是用一个中国人在华尔街成长历练的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华尔街,从华尔街现象到华尔街在起落中的每一步内幕成长。身为一线交易员的作者,用切身的经验和体会向读者讲述华尔街乃至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动荡态势,活现了一个华尔街从初长成到发展昌盛之后再历经磨难考验后获得“重生”的过程。

    文字读起来很随意,尽管主要讲述的是金融和经济,但读起来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巧妙的用初生牛犊、毫无背景的自己在华尔街的奋斗的实力作为牵引,揭开了华尔街的神秘面纱,带给人们一个真实的,裸露的华尔街,以及华尔街的种种真相,并涉及了几个威震华尔街的大财团的一些内幕,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些好奇。在平静的表述中夹有几分跌宕,让经济金融这个原本严肃的话题变得活泼灵动且有序,应该算作是一本金融常识的普及读物吧,内容不流于肤浅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高深,要言不简但也没有一点冗长繁絮。

    每一次经济动荡都是对投资者的重击,也是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考验,在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投资已经大受欢迎,有人获利,也有人试水失败,说到底还在于一个人的问题,对于总体趋势的嗅知,对于自我的价值和发展方向的把握,所有人都想赚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金融投资领域做顺手,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于此道。看看这样一本书,不说能指点迷津,但也该会有好处,会有所收获,在了解世界格局的同时,看到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否做投资,无论是否靠此为生并想发迹。

    其实这样的身份,这样的经历和这样的成就,来讲述这样一个团体,放在诸多关于华尔街各色描写的批量作品中,多少总会出现一些“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但就是这样一种全新的表述形式,还是会让身为同族人的读者在看到华尔街的神秘色彩减弱的同时,这份真实让人读来更感受更贴切,也让自己在理财投资选择方面会更加具有借鉴意义。
  •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想到以前所读戈登的那本《伟大的博弈》,可见华尔街的“乱”是由来已久,毫不避讳的说,这个“乱”字是它胎里带的、天生就的一样病征。但为什么如此之乱,华尔街非但没有覆亡,反而越来越繁荣?这内中必有原因。

    其一,乱是竞争的必然。只要有竞争,就会一争短长,就会有乱象。就象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都想一争高下,让自己的理论成为主导理论,在乱的同时,也让各家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发展自己的理论,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大繁荣。华尔街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想在这里获取超额报酬,都想在这个市场上实现自己一夜暴富的梦想,所以,这就激励着这里的每个人去竞争,都要抢先一步、占得先机,都要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去寻找战机,去不择手段,这是华尔街乱相的根源,也是华尔街不断进步的动力。华尔街的人们为什么都是步履匆匆?因为每个人,每个人背后的公司想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市场中抢一杯羹,不能不拼命去竞争。这和树林中的每棵树都想把枝头伸得更高些是一样的道理,只有这样它才能得更多的阳光雨露。

    其二,乱是创新的土壤。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渴求一种稳定的秩序。然而,一旦陷入稳定,必然缺乏活力,成为死水一潭。华尔街三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在不断有人突破原有范畴,不断有人创新获取财富的方法手段中发展壮大,成为如今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这种乱,逼着让那些噬利者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攫取财富的新方法新手段。因为,如果不创新,就只有被市场淘汰,只有死亡。从当初德鲁建造一条铁路,去逼迫对手收购自己,到倒腾那些所谓的“权力”,到如今华尔街群雄开始贩卖“风险”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不体现了华尔街人的创新精神,他们在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开发新的手段,创造新的财富。

    其三,乱是规范的前奏。世事大都是先乱而后治,再乱,再治,如此循环,在每一次循环中都会登上一个新的历史高点。华尔街的初始,是没有底线的,到处是不择手段,到处是卑鄙的阴谋。而现在,有通行的规则,应该是进步。每一次苍蝇叮坏了一个裂缝的蛋,监管者就会总结蛋裂缝的原因,并意图避免。这样就在乱——治——乱——治的循环中把自身推向新的高度。这最近的金融危机,也必然如此。

    当年,开国元勋杰斐逊把华尔街比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也被人戏称为“舔食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到如今,我在这里公开为“乱”大唱赞歌,这些观点都有失片面,有所偏颇。事实上,任何时候,最根本的秩序都是第一位的,有了秩序才有发展,就象有了信用货币才能流通,经济才可以循环是一样的道理。华尔街的“乱”是有底线的,是在有公认游戏规则的前提下的“乱”。辩证的看待华尔街在美国发展历史上的作用,辩证的看待“乱世华尔街”,对于我们未来发展金融市场都是有所借鉴意义的。

    渔阳曾是华尔街的一名交易员,他熟谙华尔街的种种运作规则。所以,他的这本《乱世华尔街》写得真实,真实得有如小说般吸引人。我想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对华尔街的种种有一番新的认识吧。
  •   尽管总是听人在说,隔行如隔山,但是看到其他行业的传记或者技巧文时总是喜欢拿来看一看,了解一下行业状况。就好比金融投资市场,我就总是在好奇,华尔街,作为一个美国的金融投资中心,为什么会吸引了全球的眼光,甚至会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心之感。当然,这并不是全部,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在华尔街,即使资历最浅的金融专业人员,都可以拿到6万美元以上的年薪”。因为这些充满“诱惑力”的光环的围绕,大多数人对这里都是有兴趣一探究竟的——包括那次金融危机之中,他们的运动种种。所以在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得时候,不禁有些心动。觉得可以有一个比较适宜的却又不枯燥的阅读方式去了解这个地方,也了解这个行业。
    《乱世华尔街》,这种感觉就像是我要看一部关于追求正义在乱世之中得到胜利的奇幻小说一样。当然,或许可以称他为一部小说,因为他的语言幽默诙谐,充满了乐趣,有着主人公对待自己对待事业的不懈的追求,当然,他像众多的小说主角一样,聪明有才华,有一个不断上进的心。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代表着这是一部如同我们喜欢看的最终“王子公主幸福生活”一样的小说。他包含了金融投资市场的种种概念和操作术语,是将这些“未知”的知识,融合在类似小说的事件当中——寓教于乐、简单易懂。
    这当然与作者本身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是一名交易员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经历的2008年的环球金融危机等等,这些并非坐在这里的我们都能感受到的。当然,这本书中所描写的应该是08年。正如那句俗语所说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主人公在事业中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在大公司小部门的憋屈,也有在不知名公司大展宏图的淋漓,更有交易市场之中的失足损失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这本《乱世华尔街》。
    或许有人在这之中是想窥视金融危机的内部状况,而我看到的这本书,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是一本励志小说,包含了金融知识——看我在之前的主要介绍当中就是如此。至于原先蒙在华尔街运动上的那层神秘面纱,只是我阅读中额外收获的一部分。当然,总体来说,这本书是值得一看,十分有阅读趣味儿的。
  •   作者文笔不错,以华尔街第一线交易员的视角出发,将金融海啸中动荡不安的华尔街内核一一展现,风起云涌,起落无常。读起来即有几分惊心动魄之感,又不失轻松幽默的会心之处。即使我这种不从事金融的人读了,也能增长几分见识。
  •   未看此书前,不了解华尔街的交易员,以为他们一个一个日进斗金,一个喷嚏都能在不发达国家引起一场金融风暴;看了此书,才知道他们之间也有那么多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一个一个日子也不好过。最主要的是,这本书是由咱们打入敌人内部的高智商分子写的,其见解,行文自有其独到之处,文字又没有其他金融作品特有的枯燥乏味,数字满篇,就是我这样对经济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看得偷偷直乐,还真是有意思。
  •   作者语言幽默,通俗易懂,而且融合了很多金融背景知识。读完以后,可谓荡气回肠,又有很大收获。对渴望了解现代金融体系以及华尔街见闻的读者,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