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为什么富 穷国为什么穷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埃里克·S·赖纳特  页数:292  译者:杨虎涛,陈国涛  
Tag标签:无  

前言

在1999年西雅图的街头示威(以及后来一系列类似场合中),反对世界贸易组织(后简称“世贸组织”)和相关国际金融机构的过程中,抗议者们含蓄地将其抗议的锋芒指向了传统观念——为大部分政策条款和建议合法地提供分析框架的正统经济学。几乎是冒着一种近乎滑稽的风险,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种理论一直声称,自我调节的市场会为所有人带来增长,只要政府作用被抑制到“守夜人”那样最低的限度。随着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出现和对凯恩斯主义以及发展经济学的抨击,正统经济学赢得了主流地位。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货币主义者的实践明显失败,但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福利国家危机,加上后来中央计划经济的衰微以及论文集而言,此书更显系统化,其脉络也更为清晰,并且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新观点。赖纳特本人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虽然受教育于主流经济学的大本营,但赖纳特却是名符其实的逆反者,他极力抨击脱离现实的主流经济学及其各种政策主张,将主流经济学及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的政策主张视为对发展中国家的麻醉剂和毒药。赖纳特的这种思想取向,与他长期在联合国发展组织的工作经历不无关系,正是在拉美、非洲和东亚的长期工作调查经历;使赖纳特对不平等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强的现实意识。他将自己和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张夏准、阿曼达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称为替代性教规,以区别于主流经济学体系。而经济学界则对其理论冠以了演化发展经济学、熊彼特重商主义经济学等名称。在理论分析上,赖纳特尤其注重经济史尤其是经济政策史的价值,在使用历史比较方法的同时也强调时空特定性,注重经验归纳与逻辑演绎的结合。在本书中,他既向读者展示了大量的经济史实,又详细地阐明了关于报酬递增、协同效应和不对等贸易等理论,在主张发展中国家“按富国过去做的那样做,而不是按富国现在说的那样做”时,赖纳特又强调了外在约束条件的变化和相应政策措施的调整。笔者认为,《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一书的核心在于对富国之道或者说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对这一机理的说明,集中体现在第6章的两个图中。(即图16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马歇尔计划和图17贫困的恶性循环——摩根索计划)。在赖纳特看来,富国之道或者说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三者并存的模式:实际工资水平上升、政府税基扩大和税收增加、企业的高投资率。这三者的并存与互动构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更高的实际工资带来更高的需求、更大的市场规模,从而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投资和更高的利润,同时人力成本的上升会倒逼出“节约劳动”型的技术创新;税基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使政府更有能力投资于公共事业,使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得到改善,而这又会促进企业投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保障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

内容概要

《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是埃里克·S·赖纳特2007年出版的著作,该书全方位地对国富国穷这一古老的、极富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全书分八章。第一、二章对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主流经济学静态的、脱离现实和不尊重历史事实的缺陷进行了强烈批评。第三章从经济政策史的角度,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富国强国的秘诀。第四和第五章对全球化时代西方国家所主导和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进行了批评。华盛顿共识失败后,主流经济学开始通过气候、疾病等这类非决定性因素为自己的解释失败进行辩解,第六章对这种观点进行了系统批驳。第七章对当前的“治标”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剖析。第八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落后国家提出了建议。    本书兼具可读性与理论性。适合于所有对国富国穷命题感兴趣的读者,而对发展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等领域的学者,则更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埃里克·S·赖纳特(Erik S.Reined)是世界著名的演化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替代性教规基金会主席和创建者,挪威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塔林技术大学(爱沙尼亚)发展战略与技术管理教授,生于挪威奥斯陆,先后就读于瑞士圣加伦大学(经济学)、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2004年出版了《全球化、经济发展和不平等:一种替代性的视野》,2005年结集出版了对德国经济学的长期研究成果——《作为演化经济学的德国经济学: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一书曾获2008年缪尔达尔奖(MyrdalPrize),并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分别在挪威、英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出版。他使用五种语言在世界各地进行讲演并举办研讨班,同时还担任秘鲁ESAN大学和马来西亚亚欧研究所等单位的访问教授。

书籍目录

前言致谢本书图表引言第1章 探究经济理论的类型第2章 两类不同方法的演化第3章 竞赛:富国如何致富第4章 全球化:赞成的理由但也是反对的理由第5章 全球化与幼稚化:为何穷国越发贫穷?第6章 搪塞失败:历史终结中的似是而非第7章 治标经济学:为什么新千年发展目标不是一个好主意?第8章 “使经济活动正确”或已经被遗忘的创造中等收入国家的治国艺术附录注释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穷?我的秘鲁之行刚进入第二天,这个问题就开始浮现。这一问题与我看到的那些秘鲁的工作者有关:机场里的行李搬运工、巴士司机、旅店员工、理发师、商店服务员,他们的工作效率看起来并不比挪威的同行们低多少。而后,我的问题渐渐发展成:为什么相同水平的生产率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市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那天茶会后,当垃圾的臭味差不多从皮肤和衣物上散去之后,我和我瑞典、芬兰的同学们受邀出席了费尔南多·贝朗德总统在总统府举办的午宴。虽然当时我们都知道建学校是个好主意,但对秘鲁穷困的原因却无人知晓。我决定回家后到百科全书里去寻找答案,结果一无所获。自此,我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依照世界银行最近的计算,法兰克福巴土司机的实际工资是他的尼日利亚同行的16倍,这是为什么?我开始着手寻找答案,而这本书,就是我所寻求到的结果。在瑞士读完大学和哈佛读完MBA之后,我在意大利开了一家制造业工厂。从秘鲁垃圾场开始浮现的问题始终在我心中萦绕不去,但真正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1967年,和今天一样,经济学家也声称自由贸易将增进经济均等,消除富国和穷国的工资差异。事实上,对这一理论的信心也是自那时起开始膨胀的,自由贸易被看做是一个没有输家只有赢家的体系。为什么在一些特定的历史阶段里,比如,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对某种理论会形成如此一致的坚信?——按照这种理论,置身于两个不同国家的高技术工程师和洗碗工人如果开始自由贸易,他们就能迅速地获得同样的工资水平。而且,紧随着这种理论而来的都是突出的社会问题,甚至是革命,无论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还是现在,都是如此。但是,当不那么抽象并且更具实践性的理论占据学术舞台时,这类社会阴影却得到了修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极富洞察力地指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先前的知识就被遗忘,而由无知来主导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明白,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经济理论。在主流经济学理论里,我的问题问都不该问,因为这种经济学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这些假设不仅产生错误的答案,还产生错误的问题(见图1)。

编辑推荐

《富国为什么富 穷国为什么穷》:任何批判其他体系的人,都有责任提出自己的理论去取代被批判的对象。他自己的理论必须包含原则,这个原则能更好地解释总体效果。为了履行这种职责,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富国为什么富 穷国为什么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在我们个人的人性的行为习惯里,都愿意接受自己认为对或是合理的“新"知识,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活在自己的习惯里、回忆中、经验中。世俗谚语的“老顽固”“执迷不悟”实际上皆与上述的人性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在孙子兵法中有句话:“智者之虑必杂以利害”。即是说,我们看待事物不应只看到好的一面或是坏的一面,而应该“利”与“害”全都要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切近现实,进而才能谋求做出合理的事情。
    看看我们现在网络上大多数的微薄、博客以及很多网络评论,非黑即白的绝对性论断几乎占了绝大多数,中间的灰色不确定的地带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似乎从来就不存在。但是现实中的情况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更加刻薄换一种角度看这个问题,如果大多数人都是“对”的,那么世间就不该有那么多的穷人、那么少的富人不是吗(抛却世袭高干门第、以及体制所造成的机会与及发展不公平)?或许这种关联性的想法显得很血腥、很残酷、也很跳跃,但细细体味滋味就会出来。现实中的个人进化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学习比自己强的人的成功经验;二是改正自己的恶习和错误。这就要求你首先得很现实承认自己有一个卑劣的“灰色”的地带存在,而不是一开始就是黑或白。只有这样,个人也好国家也好才会进化。这或许也就是“富”与“穷”的分野之一。
    《富国为什么富》强调的主题思想是:工业革命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的必有之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历史上的强国所必由之路)、而贫穷的国家是几乎都是“脱工业化”的国家。其二: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富裕国家专业的是报酬递增的行业(比如微软)、而穷国却专业于报酬递减的行业(比如原材料出口、比如农业)。其三:期间就是围绕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的理念展开一些阐述引出相关补充。主题思想又彰显出,目前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新”殖民主义意图。
    作者的观点可以肯定的说不会受到现在发达国家的接受,也意味着不会受到西方主流政治经济思想体系的认可。因为其最终隐含主题是:西方目前的政策是“新殖民主义“思想的延续。这是对西方的叛逆。
    回到初始,目前很多人的行为习惯以及意念里只有“黑”与“白”,而这又都源于自己过往的狭隘的经验和知识。这本书的作者的观点很犀利、同时笔触也非常的sharp、但是有两点却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作者身体力行参加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救助工作,也正因为这个实际的参与,才让其写出了如此犀利叛逆的文章,而不是西方象牙塔里的御用文人冠冕堂皇式歌功颂德的经济研究;其二就是正因为作者的犀利,也必然带来负面的影响,即当强调深度的时候,往往广度就会有所限制,直接体现的效果极为偏激这也就要求作为知识的吸收者必然要有所扬弃,因为人无完人。
    历史上东西方对峙由来已久,奴役与被奴役在时空中也不停的互换者,这都是历史的现实。所谓的公平原本也建立彼此实力对等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有鉴于此,此书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如果我们想对现实有个相对更贴切的认识,那么就不应仅看西方那些当代的“御用文人”的经济学大师写就的为西方服务的文章、也不应仅看国内大多数所谓的经济学家(现实的说,确实和西方经济学家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写的文章、更应看看像该书作者这样第三方“旁观者”的文章(或许推动该书作者写如此令西方反感的文章,更源于内心的普适的人性的光辉),或许只有经过这样的途径我们才能变得更冷静更现实,而不是更愤青或更西化。民族主义、大国沙龙虽然很邪恶,但是却是走向平等和自由必有之路不是吗?这是人类历史到目前为止经过血与火、生存还是死亡验证所得到的为数不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
    书中提到,美国19世纪有这样一句格言:“不做英国让做的,只做英国做过的”让人唏嘘不已。
  •   富国为什么富 穷国为什么穷(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 不同的角度 很好
  •   让你明白经济学的真谛,帮助你正确理解经济学
  •   作者对国际间国家的分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值得想研究国际分化的人去阅读
  •   相当好看,可读性强!很受启发!
  •   准备好好看一看,应该是本不错的书
  •   书不错,就是感觉不厚,呵呵
  •   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变革,贫富之道,视角不一。
    在本书中,通过经济政策史方面的丰富知识,赖纳特深化了我们对不平等发展的理解。
    阅读的根本价值不在于停留在欣赏和钦佩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起点,启迪思维,以求更为远途的探索。
  •   老师参与翻译的书,果断支持,内容很有深度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