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鲁多夫•贝尔奈特(Rudolf Bernet),依索•肯恩 [耿宁](Iso Kern),艾杜德•马尔巴赫(Eduard Marbach) 译者:李幼蒸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哲学思潮之一,其创始人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毕生完成了博大精深的先验现象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塞尔思想企图将现代数学和逻辑学的严密性与形而上学传统相结合,其内容风格素以抽象艰涩著称。本书三位作者均为国际著名胡塞尔现象学专家,均(曾)在比利时卢汶胡塞尔档案馆长期工作,熟悉胡塞尔多达四十余卷的著作。本书紧扣胡塞尔著作本身,对胡塞尔一生主要哲学思想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论,非常有助于哲学和人文科学理论研究者及高校师生对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系统而准确的了解。本书出版后,一直受到各国现象学学者的好评,其英译本前言作者Lester Embree特别指出本书称得上是一部“学术杰作”。
作者简介
作者:(瑞士)鲁多夫·贝尔奈特(Rudolf Bernet) (瑞士)依索·肯恩(Iso Kern) (瑞士)艾杜德·马尔巴赫(Eduard Marbach) 译者:李幼蒸鲁多夫·贝尔奈特(Rudolf Bernet,1946-),现任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教授及卢汶胡塞尔档案馆馆长(自1997年起)。国际著名现象学学者。除本书外,其著作包括:《胡塞尔现象学导论》(1993,合著).《主体的生活》(1994)、《意识和存在:从现象学观点看》(2004)等。依索·肯恩(耿宁)(Iso Kern,193-),现为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国际著名现象学学者和东西比较哲学家,在卢汶胡塞尔档案馆长期参与胡塞尔遗著编辑工作,为三卷本胡塞尔遗著《主体间现象学》的编者和导论作者。除本书外,其著作包括:《胡塞尔和康德》(1964),《胡塞尔现象学导论》(1993,合著)、《生命中最重要者:王阳明及其后继者论“致良知”》(2009)。艾杜德·马尔巴赫(Eduard Marbach,1943-),现为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国际著名现象学学者。除本书外,主要著作包括:《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自我问题》(1974,主编),《胡塞尔现象学导论》(1993,合著)、《心理表象和意识:朝向现象学的再现和指称理论》(1993)。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数学,逻辑学,现象学§1.算术概念的心理学根源§2.纯粹逻辑学和心理学§3.现象学的认识理论第二章 现象学作为纯粹的或先验的意识之科学:方法论基础§1.现象学的或先验的中止和还原§2.“艾多斯的”还原:现象学作为意识的本质科学——本质研究的方法.第三章 现象学意义上的普遍意识结构§1.意向性§2.时间意识第四章 知觉,物,空间§1.显现作为物的混合再现和作为部分的〔自所与项〕§2.显现连续体及其构成性成就§3.物构成与空间构成的运动觉的动机作用第五章 直观[准现前]现象学§1.想象,图像意识,记忆对他者的经验第六章 判断和真理§1.语言表达,意义,意向性意识§2.真判断,理性思维,认知对象的直观所与性第七章 静态构成和生成构成第八章 我和个人第九章 生活世界作为客观科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作为普遍真理和存在的问题第十章 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先验现象学和形上学)附录一 有关胡塞尔的生平、著作、活动的资料附录二 关于胡塞尔遗著的说明参考书目人名索引主题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现象学还原的基本成效胡塞尔在其19世纪20年代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主体性,它普遍地,最终地是我的主题,而且它是一个纯粹自足而独立的主题。指出这是可能的并如何是可能的,这就是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描述之任务。”胡塞尔是在《逻辑研究》出版后(1900-1901年)才对此“主体性的纯粹主题”(同书,p.2 03)逐渐从方法上进行了清晰的反思。然而可以概括地说,胡塞尔在1905年左右所理解的现象学还原的真正成效在于,以其特殊性在方法上清晰地限制了《逻辑研究》已经论述过的现象学分析的研究领域,即在方法上确保了此一领域的纯粹的、未被混杂的所与性。在此著作中,胡塞尔将一种心理个体体验的具体复合体,即意识流,如其后来所说的,限定为描述心理学或现象学分析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纯粹通过反思特有的“直观和思维的反自然方向”,达到了主题的所与性。“我们不是进入彼此多重叠合的诸行为之实行,并因此专门朝向这些行为的对象,而是应当‘反思’,即使这行为本身成为对象。”我们应当使“我们的理论兴趣”朝向这些“至今尚未成为对象的行为”,“我们应当通过新的直观行为和思维行为来观察这些行为,分析它们,描述它们,使其成为种种不同思维的对象”。
编辑推荐
《胡塞尔思想概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