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David M.Buss 页数:344 译者:谭黎,王叶
Tag标签:无
前言
只有一门社会心理学。它关注人之认知、情感和行为潜能的展现,如何受他人在场(presence of others)的影响;其使命就是激励每个活生生的个体去超越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的羁绊,以缔造其动态、特异而完整的丰腴生命。但他人在场,已脱离奥尔波特(G.w.All-port)原初的实际在场(actual presence)、想象在场(imagined pres-ence)和隐含在场(implied presence)的微观含义,可从共时一历时和宏观一微观两个维度进行重构,以含括长青的研究实践和不断拓展的学科符号边界(方文,2008a:137)。社会心理学绝不是哪个学科的附属亚学科,以从容开放的胸怀,持续融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智慧,逐渐建构和重构自主独立的学科认同和概念框架,岸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问。在不断建构和重构的学科历史话语体系ee,社会心理学有不同版本 的诞生神话(myth of origin),如1897年特里普里特(Triplett)有关社会促进/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的实验研究,1908年两本偶然 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教科书,或1924年大奥尔波特(F.H.Allport)的权威教材。这些诞生神话,蕴涵可被解构的意识形态偏好和书写策 略。援引学科制度视角(方文,2001),这门新生的社会/行为科学的学 科合法性和学科认同,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于北美得以完成。而北美 社会心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年代声望日盛,成就其独断的符 号霸权。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图景和演进画卷,展开在此脉络中。
内容概要
该书综合了进化论与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为解释人类择偶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揭开了爱情和婚恋的神秘面纱,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前沿著作。该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两性择偶欲求、吸引策略、短期性行为、两性冲突以及两性和谐共处等严肃话题。讲述了人类在择偶活动中采用了与其祖先极其相似的行为方式,即运用各种策略来达到最现实的目的——获得最佳配偶。这些在人类探索自身的科学历程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作者简介
戴维·M·巴斯(DavidM.Buss),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在人类择偶策略的科学研究领域,巴斯享有很高的声望,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集大成者。他运用进化论来解释人类行为,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类的性心理,以及它与达尔文所说的性选择的关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择偶行为的起源 演化的根源 性策略 挑选配偶 吸引配偶 留住配偶 更换配偶 两性之间的冲突 文化和情境 理解人类性行为的障碍第二章 女性之所求 欲望的组成部分 经济实力 社会地位 年龄 抱负和勤奋 可靠性和稳定性 才智 和谐共处 体型和力量 良好的健康状况 爱和承诺 当女性掌握权力时 女性的多种偏好第三章 男性别有所求 年轻 身体美的标准 体形 外貌的重要性 男性的地位和女性的美丽 同性恋者的配偶偏好 达到自身欲求的男性 媒体对于标准的影响 贞节和忠诚 男性欲望的演化基础第四章 随意性关系 性策略的生理学线索 性冲动 短期配偶的标准 库利奇效应 性幻想 对吸引力的感知 性的变异 女性短期性策略的隐藏面 短期性关系代价 短期性关系的有利情境 作为一种权力资源的随意性关系第五章 吸引伴侣第六章 长相厮守第七章 两性冲突第八章 分手第九章 时过境迁第十章 两性和谐第十一章 女性隐藏的性策略第十二章 人类择偶的谜题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1967年:透视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时间线索黑格尔说过,一切哲学也就是哲学史。哲人道破学科史研究的秘密:滋养学术品位。但在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谱系中,学科史研究一直地位尴尬,远不及人文学科。研究学科史的学者,或者被污名化:自身没有原创力,只能去总结梳理他人的英雄故事;或者是学问大家研究之余的闲暇如成长过程的记录。而在大学的课程设计中,学科史也成为二等课程,大多数被简化为具体课程中的枝节,在导论里一笔带过。学科史研究,对品位的滋养,从几方面展开。第一,它在无情的时间之流中确立学科演化路标:学科的英雄谱系和经典谱系。面对纷繁杂乱的研究时尚或招摇撞骗的学界名流,它是最简洁而高效的解毒剂。第二,它作为学科集体记忆档案,是学科认同建构的基本资源。当学子领悟到自身正置身于那些非凡而勤奋的天才所献身的理智事业时,自豪和承诺油然而生。而学科脉络中后继的天才,就从中破茧而出。第三,它也是高效的学习捷径。尽管可向失败和愚昧学习,但太浪费了;而向天才及其经典学习,是最佳的学习策略。第四,它还可能为抽象的天才形象注入温暖的感性内容。而这感性,也正是后继者求知的信心和努力的动力。已有四种通常线索、视角或策略,被用来观照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演化。学科编年史,或者学科通史是最为常用的策略;学派的更替是第二种策略;不同年代研究主题的变换是第三种策略;而不同年代权威教科书的内容变迁,则是第四种策略。还有一些新颖的策略在被尝试。支撑学科理智大厦的核心概念或范畴在不同时期杰出学者视域中的意义演化,即概念史或范畴史,是一种新颖独特但极富难度的视角;而学科制度视角,以学科发展的制度建设为核心,也被构造出来(方文,2001)。这些视角或策略为洞悉学科的理智进展提供了丰厚洞识。不忠女性的不忠是男性未能获得她的繁殖能力的有力标志。而男性的不忠则是女性不能再利用他的资源的有力标志。在从男性后代缺失到性忽视的43种原因中,通奸是使婚姻破裂的最普遍的原因,它存在于88个社会中。在存在通奸行为的社会中,它的普遍性有很大的性别差异。尽管在25个社会中,离婚可能是由配偶中任何一方的通奸导致的,但在54个社会中,只有妻子通奸才会导致离婚;仅在两个社会中,只有丈夫的通奸才导致离婚。不过,即便是这两个社会,也不能算作男女双重标准的例外,因为不忠的妻子是很难逃脱惩罚的。在这两种文化中,男性在发现妻子不忠后都会殴打她们,有时甚至殴打致死。这两种文化中的妻子都不会被休掉,但她们也不能轻易过关。妻子不忠是更为普遍的离婚原因,这样的发现令人吃惊,因为男人通常更容易不忠。(Daly and wilson,1988)金赛发现,调查中有50%的丈夫和仅仅26%的妻子有过不忠行为。对不忠的反应有双重标准,这并不是美国文化或是西方社会的特例,它在全世界都有体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可能是由三种原因导致的。首先,男性有更大的权力强行实施他们的愿望,所以女性会被迫比男性忍受更多的配偶不忠。其次,全世界的女性都会更宽容丈夫的“一时f生起”,如果丈夫不会同时分走他的资源和承诺,那么在人类进化史上,性不忠实质上给女性带来的损失比男性要小。最后,全世界的女性都要被迫忍受丈夫的不忠,因为离婚的代价太高了,会进一步减少她们在择偶市场的价值,尤其是当她们有孩子时。基于上述理由,妻子的不忠更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裂痕,最终导致离婚。因为人们知道不忠可以导致婚姻的破裂,所以他们有时会故意使用不忠来摆脱错误的婚姻。在一项关于配偶离异的研究中,我询问100名男女会用什么手段摆脱错误的婚姻。随后,另外54名参与者对这些手段在完成目标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一种摆脱不如意配偶的普遍方法就是婚外恋,比如公开性乱交,或是故意让人发现自己在可疑场所和异性见面。
后记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教授戴维·M·巴斯(Da-vidM.Buss)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集大成者。他运用大规模跨国调查,以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验证了演化理论对人类心理机制的猜想。他的《进化心理学》一书已在国内翻译出版(熊哲宏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这本《欲望的演化》是他第二本译为中文的著作,也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前沿著作。该书探讨了其他学科较少涉及的课题——人类择偶行为的进化心理机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两性择偶欲求、。吸引策略、短期性行为、两性冲突以及两性和谐共处等有趣话题,在人类探索自身的科学历程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该书体现了进化心理学的独到视角,为我们揭开了爱情和婚恋的神秘面纱,使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它不仅适合于心理学专业的学者和学生研读,也可供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本书初版于1994年,后经作者增补,2003年出了修订版,本次翻译的正是这个修订版。全书的翻译工作在2008年断断续续地进行,最终于2009年1月完成初稿。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两人互相仔细校阅了对方翻译的章节。两位译者承担了大致相当的工作量,具体分工如下:谭黎翻译“第一版致谢”,第一到第五章和第十一章;王叶负责翻译“修订版序言”,第二到第六章和第十二章。
媒体关注与评论
择偶是个人生活中—段非常难忘的经历。它会赠予你无上的喜悦,也会带来无尽的悲伤,无论是爱情到来时心灵与身体的美妙交融,还是爱情离去时的痛彻心扉;择偶都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最大的期望就是通过这本书,中国读者可以对人类择偶有更深刻的理解。 ——戴维·M·巴斯(David M.Buss)
编辑推荐
《欲望的演化(修订版)》:本译丛博采海内外众多社会心理学名家意见,纵览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各主导范式,从中精选十部。各书作者或筚路蓝缕,奠立崭新范式;或推陈出新,赓续煌煌学统。各书编选适译,经年有成,值此中国转型大时代,惟望借取新知,拓展视野,增进中国社会心理学之“文化自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