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济喜 页数:418 字数:42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存在,它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再度辉煌,也昭示了个体性情的自由解放。文艺批评是这一时期的亮丽风景,与当时的思想对话交相辉映,彰显出了审美智慧,产生了《文心雕龙》与《诗品》这样的文论巨典,泽被后世,彪炳史册。
作者简介
袁济喜 1956年出生,上海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发表有《六朝美学》、 《古代文论的人文追寻》、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等论著。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从先秦诸子思想对话看文艺批评 第一节 孔子与文艺对话 第二节 孟子与文艺对话 第三节 老子的独语与对话 第四节 庄子与文艺对话第二章 秦汉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第一节 从对话走向悲剧的秦朝 第二节 从贾谊到董仲舒的对话语境 第三节 对话中所见士人与帝王的对弈 第四节 对话语境下的文艺批评第三章 建安文学批评与思想对话 第一节 建安文学与对话氛围之形成 第二节 思想对话与文学价值重建第四章 魏晋思想风采与文艺对话 第一节 正始时代的人生与语境 第二节 王弼贵无论与文艺批评 第三节 “有无之辨”与文艺批? 第四节 音乐与人生的对话 第五节 才性之辨与文艺批评第五章 西晋太康文人与文学对话 第一节 文人交游与文学风貌 第二节 文学对话与文学批评第六章 《世说新语》与文艺对话 第一节 清谈对话与名士品格 第二节 清谈对话与文思开启 第三节 清谈对话与文艺批评第七章 南朝文艺批评与思想对话 第一节 萧氏兄弟的对话与文学批评 第二节 关于诗歌声律论的对话 第三节 保守论与新进论的对话第八章 佛教对话与文艺批评 第一节 佛教东传与思想对话 第二节 形神探幽与思想对话 第三节 形神之辨与文艺精神重构第九章 南北对话与文艺批评的融合 第一节 南北文学对话之概貌 第二节 庾信与南北文学对话 第三节 颜之推与南北文学对话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王弼好论儒道,善于寻求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与可以互补的地方。王弼在应答别人所问孔老同异时回答得很巧妙,也很智慧。自古以来,孔老学说的同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中心话题。孔老学派作为不同的流派,固然在自然观与社会人生观上面有许多差异,但是从总的背景来说,又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它们都是植根于中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学派,对于天人合一的人生与文化追求都是认同的,只不过在途径与方法上有着许多不同的主张。它们都不反对阶级社会的存在,孔子的大同社会与老子的小国寡民可以互补,都是以人际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前提的。从文化出身与来历来说,孔老俱出于西周王官,这一点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得很清楚。甚至有人指出他们有着师承关系。①但是在理想之治与理想人格的建构方面,孔老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异。老子与庄子主张将天道自然置于社会人事之上,力主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实现人生的自由与人格的解放。而孑L子与儒家则将礼法之治作为天道秩序的最好体现。因此,“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当然,名教与自然并不是不可以调和的。老庄的自然之道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可以从更高的哲学层次来为名教立法,使名教即阶级社会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获得本体论上的支撑,从而更加稳固。聪明的统治者与哲学家怎能对如此丰厚的思想资源弃置不顾?这岂非愚不可及?因此,王弼以其天才与早慧,在回答裴徽时提出,无是最高的自然与人生境界,圣人以无为体,处处体现出以无为贵的境界,因而他们无须多说。而老子未免于有,还不能到达无的境致,因此倒是常常以无为训,告诫世人要重视无的作用。这种调和的作用,在于使对立的双方找到沟通的渠道,而不至于产生对抗与窒塞。《易传》上说,阴阳发散,变动相和。对话的作用在于促进这种阴阳互补、和而不同的思想智慧的生成与发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