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谢纳  页数:2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空间生产论为理论基础,以当代西方空间转向为学术资源,以中国现代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建构文学空间理论,揭示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    本书不同于传统的地域文学研究和都市文学研究,而是运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研究文学在文化表征实践过程中如何运用表现、再现、想象、隐喻、象征等表征方式对空问进行意义的编码重组,揭示现代性空间重组的文化政治内涵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

谢纳,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ST.Thomas University和Boston University从事高级访问学者工作。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空间转向与当代文化思想转型第一节  空间转向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二节  空间转向与文学理论范式的当代转换第二章  空间理论的辩证思考第一节  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空间认识论第二节  以生存一实践论哲学为基础的空间生产论第三节  以后现代哲学为基础的空间权力论第三章  生存—实践论视阈下的空间特性第一节  广延无限性与边界有限性的统一第二节  自然地理性与社会历史性的统一第三节  客观实在性与文化表征性的统一第四节  生活场域性与身体在场性的统一第四章  文化表征实践与文学空间表征第一节  空间的生存性、体验性与审美性第二节  表征空间与文化表征实践第三节  文化表征空间与文学表征实践第五章  传统空间的裂变与现代空间的重构第一节  “天下”疆域的崩解与世界视阈的开启第二节  全球空间意识与文学空间的现代性发生第三节  跨语际实践与新小说的翻译现代性第六章  民族想象共同体与国家空间的建构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空间的权力统制第二节  领土疆域的沦陷与战争意识形态的强化第三节  文学宏大叙事与国家空间隐喻第四节  “时空分延”与国家空间想象第七章  都市空间景观与感觉经验表达第一节  都市的兴起与空间体验的“感觉化”第二节  都市艺术与小说叙事的“空间化”第三节  “景观社会”与单向度的人第四节  娱乐化都市空间与时尚的双重性第五节  都市空间的异质性与放浪的美学第八章  面向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空间的发现第一节  日常生活批判:生活世界的平庸与神奇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缺场与生活空间的消散第三节  日常生活空间的重构与艺术化生存的多样可能性第九章  文化政治权力与身体的空间规训第一节  从身体的贬抑放逐到身体的空间政治第二节  性别、身体与空间压迫的历史第三节  性别政治学视阈中的身体空间规训第四节  身体写作中自我空间的敞开与解放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中外文学史上,许多文学艺术家在直面战争或参与战争的同时,都能够以文学艺术的形式高度关切人的生存境遇,以实现超越战争、反思战争,从而使关于战争的文学艺术超越了单纯战争宣传鼓动的功能,提升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反思和体悟。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以及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都成为超越单一战争宣传功能而具有人类生存境遇深切关怀维度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文学。应该看到国统区时期关于战争的文学虽然以战争宣传为主导取向,以“一切服务于抗战”为口号,但仍有一些超越战争、反思战争的创作努力。某些作品有意识地摆脱单一战争宣传功能的阈限,从关怀人类生存境遇的维度切人战争的书写和叙事,如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长河》、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此类作品曾一度被视为边缘化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作品侧重于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而弱化了战争宣传的功能。然而,随着战事的结束,在战火硝烟退去消散的同时,那些战鼓号角式的战争宣传文学,因其工具性、服务性的单一理念,逐渐失去了效用和魅力,而那些深切关怀人类生存境遇的战争文学,却日益显露出自身的魅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弥足珍贵的经典作品。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获得博士学位后,我来到美国波士顿访学。这座繁华、现代的大都市竟然有着古典优雅的另一副面孔,处处散发着质朴厚重的文化气息,在这里,我切身体验着现代都市空间的驳杂异质性,感受着“时空分延”所带来的思维差异与张力,这些进一步增强了我对空间研究的兴趣和对个性化、多样化的差异性空间的向往。如何建构一个适合人类自由生存的、包容多样的生活空间,再次成为我学术思考的兴趣点。紧张的访学之余,我抽出时间在哈佛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修改论文,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回想起当初选择文学与空间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时,面对“是否有空间理论?”的质疑,我极度沮丧失望,几乎丧失了继续研究下去的信心。没有想到,在东西方文化的缝隙处,我居然能再度重新找回学术研究的自信心,这应该是我这次赴美访学进修的最大收获。异国他乡的生活,更让我怀念在国内完成博士论文写作的时日和那些曾经给我以巨大精神支持的人。

编辑推荐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时下研究空间是一个潮流,这本书基本上把当代比较新颖的空间理论都谈到了,同时结合了文本,使读者豁然领悟,适合学术。
  •   书的质量很好,对于空间研究很有帮助,送货很快
  •   理念比较新,联系中国现代文学部分比较勉强和粗糙。
  •   还未来得及细看,不过如果研究方向是文的话,看看会有益处。
  •   论述清楚深刻,有启发意义。
  •   本来是写论文用的,不过细心研读了一下,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
  •   这本书很好,印刷质量很好。内容正是我写论文要用的方向 很不错
  •   很不错的一本书,看后大开眼界
  •   书很不错,快递很给力,昨晚下单今天就到了,赞赞~~
  •   作者的观点比较有深度,有新意
  •   作为现在流行于文学界的空间理论,许多理论家都将注意力投注于此,这本书对于文学空间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见解。
  •   列斐伏尔的继承,但水平有限
  •   纸张和装帧还好,但是内容很浅显,基本上是对地理空间批评的“线性”记录——即其发展历程,作者鲜明有创建的观点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