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贾国栋,(美)石逸莉 主编 页数:227
前言
培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有合适的教材:不是那种仅仅文字漂亮却没有太多文化内涵的传统教材,而是具有时代特征,选自政治、经济、社会真实交往,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读本,兼有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活泼、互动的教学方法以及配套的课外实践活动。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超越概念”这套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的宗旨。 “超越概念”是一套完整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涵盖了2000年教育部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英语技能”和“英语知识”两大课程板块中的所有课程,由一批长期从事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中国教师和一批美国学者(均为20世纪80年代赴美留学,而后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和终身教职的华裔教授)合作编写而成。 与国内高校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几套英语专业教材相比,“超越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材采用了中美教授、学者合作编写的形式。由中外学者合编教材国内已有先例,但是本套教材无论从编撰者的数量到编写人员的素质,从双方合作的广度到相互交流的深度,从教材种类所涵盖的范围到其内容的真实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编写初始由中方编者提出编写思路、选材要求,之后将要求交付美方编者,南美方编者在美国选材。在选材过程中,双方经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每一篇课文的内容与长度。然后由中方编者根据所选内容编写配套的练习,最后由美方审读并润色。这种分工方式最充分地利用了双方的优势:中方编者不但有在国外学习、工作、获取学位的经历,而且长期在国内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对国内学生的需求以及国内现有教材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难易程度。而美方编者的优势在于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英语教学和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他们出国前均为国内高校英语教师,并有在美国大学英语系不低于20年的教学经验。他们不但对国外的英语教学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对英语语言和文化有一种直觉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是从任何教科书中学不到的。凭着这种感知,他们不但可以在教材的最终审定过程中杜绝那种语法全对但读起来不像英语的中式英语,更能够在选材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住西方文化核心的东西。 第二,教材以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为切人点,全部课文采用英文原文。教材的配套练习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使用。以精读教材为例,从第一册的第一课起,全部的课文均采用有实质内容的英文原文,从而彻底摒弃了无文化内容的以句型练习为主的课文。另外,语法讲解和练习均出自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而不是脱离课文内容、为语法而讲语法的训练。这样安排语法的讲解和练习就是将语法放在一个从属的地位。语法仅仅是对语言现象的描述与诠释,而不是规范语言对错的标准。与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的活力相比,语法理应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以书面语为主的精读、泛读课文,还是形式活泼的听力、口语课文,有很多句子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符合语法的句子才是语言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语言。而我们的学生就是要感悟、学习并掌握这种有生命力的活的语言,而不是那些完全按语法规则编造出来的僵死的语言。
内容概要
本册为教师用书第三册。全书共分十六个单元,包括了听力策略、对话、访谈、篇章、新闻、视频专题、趣味听力、附加听力、长篇续听等不同版块,以满足《大纲》对听懂不同题材、体裁、语音、语速等内容的要求。
作者简介
何其莘,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2005年任北外副校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29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成果包括:Listen to This,《新概念英语》,《文化透视英语教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英国戏剧史》,《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史》,《中国学者眼中的英国文学》等。 杨孝明,博士,教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后获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硕士学位、美国鲍陵格林州立大学英语博士学位。在俄亥俄州鲍陵格林州立大学和新泽西州海洋郡学院任教二十余年,教授英文写作、英美文学和语言学等课程,现为新泽西州海洋郡学院英语系终身教授。主要成果包括:The Rhetoric of Propaganda,Error of Creativity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ing,《中国式英语错误分析》,《文学批评理论的运用》等。
书籍目录
1 Jobs and Occupations2 Artistic Issues3 Addictive Substances4 Education5 Psychological Concerns6 Advertisement7 Humor8 Memory9 Wealth and Power10 Safety11 Love and Family Ties12 Finance and Economy13 Cultural Commerce14 Success and Failure15 Tradition and Modernity16 Men and Women
章节摘录
1. Her work came home last week and this job means their daughters bedroom has been turned into a mini studio and their house suddenly seems like the Bethesda bureau of NPR. In fact, she loves the fact that she is sitting at home right now. She has had a cup of coffee, and she is sitting in a very comfortable armchair. She has a home office. Despite all these, she is questioning how one can set psychological boundaries in the home to keep work from interfering, aside from a physical boundary. In other words, the lines are blurring.2. The second speakers name is Maggie Jackson. Her new book is called Whats Happening to Home? Balancing Work, Life and Refug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he states that [B]ecause of technology; we are able to have our bodies at home, but our minds in a different place You are doing work that separates you mentally from the home.She thinks that were making the boundaries more flexible; boundary making is important, but we dont make enough boundaries. In that sense, we are facing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dilemmas while working at home.……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