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建伟 编 页数:383
Tag标签:无
前言
由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协会会长鲁曙明教授总主编的“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朋友见面,我感到由衷地高兴。人类的全部知识是由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部分组成的。然而,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各学科都是相互交叉起作用的。人类的任何一项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靠某个单一的学科来完成的。人类的福祉需要仰仗的不仅包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本身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有相当一段时间,由于特殊的原因,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人文社会科学,有的甚至将“科教兴国”褊狭地扭曲为“技术兴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窘境,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付出沉重代价:人文缺失、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技术至上、价值扭曲、诚信沦丧、急功近利、浮躁浅薄、对大自然的无情索取、对传统文化的漠视蔑视……实在令人遗憾,令人痛切。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我在不同场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多次大声疾呼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类的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都发生作用,但作用的方式各有不同。自然科学经过由基础理论向应用研究的转化,其成果可以物化和体现在技术当中。新技术一旦出现,就给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展现新的前景,这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明显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文社会科学则不同。
内容概要
本书的主旨是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国际关系学科冷战以后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意义。本书力争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有限的篇幅里,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国际关系学科的各个主要研究方向,让读者对西方国际关系领域有一个概貌式的、综合性的了解。换言之,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对国际关系研究有兴趣的读者的入门书。第二,能够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即后冷战时期,西方在国际关系各个领域内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发展。第三,尽量把学术性和趣味性、普及性结合起来。希望本书不仅能够被国内的同行和一般有兴趣的读者用作参考书,而且还能被国内高校的国际关系学科作为教材采用。第四,本书虽然总体上还是介绍性质的,但不是单纯的介绍,而是归纳、评论,批判式的介绍。作者在介绍的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分析和看法,指出问题之所在。第五,各章节尽可能做到兼顾理论、实证和政策这三者之间的平衡。
作者简介
王建伟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学士和硕士.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曾在美国大西洋委员会、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西格亚洲研究中心、日内瓦联合国裁军研究所等从事研究工作.在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担任特聘讲座教授。还曾担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地文博校区政治系主任.现为该系杰出教授。同时还担任上海美国研究所和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美关系、中国关系、中国外交和亚太安全。主要著作包括《有限的对手:中美后冷战时期的相互形象》(牛津大学出版社)、《瞬间的力量:9·11之后的美国和世界》(新华出版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际关系理论肖锋第二章 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组合有效的工具箱莫凯歌第三章 文化、文明与国际关系黄小明第四章 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国际政治朱毓朝第五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朱天飚第六章 国际安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兼论美国安全观的军事化问题 于滨第七章 国际合作朱志群第八章 认知和形象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王建伟第九章 地区主义研究万明第十章 软实力:国际关系研究的突破口或陷阱?第十一章 外交政策决策研究张清敏第十二章 外交政策的国内渊源李承红第十三章 全球化和跨国问题研究夏明第十四章 国际恐怖主义沈旭晖刘鹏
章节摘录
插图:现代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特别的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集体政治行为而进入国际政治关系的功能方式主要有几种:第一种是追求“外国”占领下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要特别指出的是,非殖民化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的时期,也是这种民族主义集中表现的时期。但现在非殖民化已经完成,此类“民族独立”运动主要挑战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外部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势力,而更多的是其所在的多民族的主权国家。这方面民族主义追求的目的和表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二种是由某一民族追求在所在国家内部的更多的控制权力。大多数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变国家内部权力分配的愿望,但也表现为以代表国家“整体民族利益”为目的的主导(多数)民族借国家民族主义(state nationalism)同化少数民族并以此增强自己的主导权力。就这类民族主义表现的潜在后果来说,前者可能导致民族分离主义,而后者常常表现为大民族沙文主义。
编辑推荐
《国际关系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