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杜朝晖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同一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关联性,是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本书主要介绍了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产业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描绘了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产业组织政策体系。最后,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及我国产业组织的变化,并对我国目前的产业组织政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章,是全书的绪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第四章,主要讨论市场结构问题。第三部分包括第五至第十章,主要阐述企业的各种市场行为。第四部分包括第十一章,主要考察市场绩效,包括市场绩效的主要内涵、市场绩效的计量方法,以及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等。第五部分包括第十二章,主要考察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产业组织由国内企业出口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创建演变,再由跨国创建向跨国并购和国际战略联盟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织的新形式跨国并购和国际战略联盟产生的动机、主要含义和类型、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第六部分包括第十三至第十五章,主要阐述了产业组织政策。    与国内外同类教材相比较,本书的主要特色:第一,研究内容丰富,分析视角新颖。第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理论的政策含义。第三,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    本书可供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产业组织理论教学和相关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者、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社会读者参考。本书若有不足和错误之处,请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杜朝晖,女,山东临沂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产业组织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现代产业组织学:理论与政策》、《政府应该干什么》、《现代金融制度通论》等,先后发表《马克思主义竞争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产业组织学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学的发展第二章  企业理论  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和目标  第二节  企业的边界和产业组织的各种形式第三章  市场结构及其计量  第一节  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第二节  合作寡头市场:卡特尔  第三节  非合作寡头市场  第四节  市场结构的计量第四章  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  第一节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第二节  产品差别化  第三节  进入和退出壁垒第五章  现代企业的定价行为  第一节  企业的经验定价行为  第二节  企业的价格协调行为  第三节  价格领导制第六章  价格歧视  第一节  价格歧视存在的动机与条件  第二节  价格歧视的类型  第三节  搭配销售与价格歧视第七章  策略性行为  第一节  策略性行为的定义  第二节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三节  合作策略性行为第八章  广告,产品定位与服务  第一节  信息的有限性与广告  第二节  产品定位  第三节  服务第九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研究与开发和技术进步  第二节  研究与开发的动机和诱导机制  第三节  专利制度和研究与开发  第四节  研究与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关系第十章  企业并购、纵向约束与多样化经营  第一节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类型  第二节  纵向并购和纵向约束  第三节  混合兼并与多样化经营第十一章  市场绩效  第一节  市场绩效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计量  第三节  市场绩效的进一步考察  第四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  第一节  出口、直接投资与国际竞争  第二节  跨国并购  第三节  国际战略联盟第十三章  产业组织政策  第一节  竞争政策  第二节  促进规模经济形成的政策第十四章  管制理论与管制政策  第一节  管制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  管制政策及其变化  第三节  社会性管制及其发展第十五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组织及政策的变化  第一节  我国产业组织与政策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产业组织及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随后几年,他们又开始探索成本部分可加性的条件以及范围经济的来源。纽约大学的鲍莫尔和贝雷(Bailey)以及贝尔实验室的潘泽和威利格在同一天独立地提出了可承受力或可维持力(Sustainability)的概念,即对于一个垄断者可承受的一组价格,这组价格对垄断者是有利可图的,但对任何潜在的进入者都不存在能够弥补进入成本、产生经济利润的产出一价格向量。接着,他们又继续探索产生可承受价格的条件,他们发现存在导致一个垄断者采纳莱姆西(Ramsey)次优价格的环境,这些价格可以阻止竞争企业的进入。  在对部分可加性和可承受力理论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他们就开始探索关于产业结构的新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1978年威利格最早提出了后来称之为“可竞争性”市场的一种理想化的经济市场。一个完全可竞争的市场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市场:在市场上,进入和退出都是容易的和无成本的,这个市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以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为特征的,但没有进入壁垒。假定潜在的进入者面临与已有企业同样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不存在对市场进入和退出的法律限制,也不存在进入者需要承担而已有企业不需承担的特殊成本。如果一个企业预期削减价格并以较低的价格服务于整个市场需求可以获得正的利润,它就会进入市场。而当原有企业将价格调整到进入者的价格水平以下时,新的进入者能毫无困难地从市场上退出而没有任何投资损失。它与纯粹竞争市场的区别是,纯粹竞争模型假定市场上存在很多企业,每一个企业都认为它的生产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而在可竞争市场上,无论原有企业还是潜在进入者都认识到它们对价格的影响,并且意识到它们不能以既定价格销售超过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可竞争市场并不需要假定很多企业,实际上,可竞争市场可能只包含一个单一的垄断企业,或者由双寡头或寡头垄断企业所构成。他们还发现,传统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结论也适用于可竞争性市场,即所有企业都必须选择使它们的边际成本相等的产出水平,而且它们的边际成本必须等于产品的市场价格,因此,当规模收益不变的时候,利润一定为零。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成果集中在1982年出版的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合写的《可竞争市场和产业结构理论》一书中,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只要存在其他企业进人的威胁,市场上仅有少数企业甚至只有一家垄断企业的行业也可能是具有竞争性的,因为进入的威胁能够迫使价格下降并确保效率。可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进入是绝对自由的,退出是绝对无成本的。这里的进入自由是在施蒂格勒的定义上使用的,不是指进入没有成本或容易,而是指就生产技术和可觉察的产品质量而言,进入者与原有企业相比没有任何不利,而且潜在的进人者发现按照原有企业进人前的价格评价进入的利润是适当的。简言之,不存在对进入者的成本歧视是可竞争性的一个必要条件。绝对的退出自由是保证进入自由的一种方式。退出自由是指任何企业都可没有任何障碍地离开,在退出过程中能够补偿进入过程中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即零沉没成本。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书
  •   课本有点深度,对于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可能会有点难
  •   这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竞争法教材之一,它不会把理论讲得晦涩难懂,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来说很好接受。
  •   给同学带了一本,大家都很满意
  •   偶们的专业课,书好 ,但要认真学
  •   老师推荐买的,很不错,用了一学期了!
  •   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的
  •   可是不是国外的
  •   产业组织推进书目,不过无经济学背景的人读起来还是比较难。
  •   还不错,内容详细,结合了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
  •   产业组织理论,商科必修,书不错,废话就不说了
  •   书的内容很丰富,对我学习很有帮助
  •   冲着人大老师去的,看了感觉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