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管理研究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姚永玲  页数:294  

前言

当“城市边缘带”这个名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城市与乡村交叉的现象似乎才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事实上,自从有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和乡村的交叉。只是因为快速城市化使得这一特殊地带的问题凸显出来,边缘特征更具有了神秘色彩,因而它才成为人们研究城市化时的一个特殊话题。尤其是国情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更赋予了这一地带很多特殊的含义,使得对它的研究更加注重特定地域性。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扩张概念,它集中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随着这一地带边缘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交会地带和敏感地区,成为城市发展、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不能回避的一个节点。城乡结合部是集城乡地域交叉、农居生活交叉和街乡行政交叉于一体的“三重”交叉点,所涉及的问题远比一般的纯城区和纯乡村都要复杂。北京市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首都’而且这个人口大国的地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典型。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问题不仅涉及本行政辖区内的交叉问题,更涉及全国范围的三重交叉问题。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城区与近郊的区县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区范围向外推进和城市人口的膨胀,还有很多地方也将变为城乡结合部。

内容概要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扩张概念,它集中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随着这一地带边缘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交会地带和敏感地区,成为城市发展、城市统筹和城乡一体化不能回避的一个节点。  我们研究北京市城乡结合部问题,不仅是想通过这一地带所表现出的特殊现象,深入剖析各种利益关系纠结的实质,更是想通过北京市实际发生的典型事例,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尤其是想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城市边缘带的演变规律,来回答城市是否有边界、城市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处理城乡差异引起的各种利益关系等问题,为城市化及其问题的解决添砖加瓦,为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城乡结合部的定义 二、对城乡结合部的理解 三、城乡结合部的划分标准 四、城乡结合部的特征 五、城乡结合部发展的难题与管理问题第二章 北京市的城乡结合部 一、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特征 二、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分布范围 三、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类型 四、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特点第三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空间推移趋势 一、北京市各区县历年人口变动 二、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动 三、城乡结合部边界拓展趋势预测 四、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未来分布格局的判断第四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典型地段中的问题 一、昌平区 二、丰台区 三、海淀区 四、顺义区 五、朝阳区 六、石景山区 七、大兴区 八、通州区第五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空间扩张的挤出效应 二、特殊地带的特殊经济形式 三、“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三重”交叉 四、文化冲突第六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管理中需要处理的关系 一、部门分割的类型 二、部门分割的原因 三、管理中部门协调的状况与特点 四、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五、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 六、管理实施障碍与需要处理的关系第七章 国内外城乡结合部的管理经验 一、北京市基层管理的经验 二、国内其他城市的管理经验 三、国外类似地区的管理经验第八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综合管理途径 一、解决北京市城乡结合部问题的出发点 二、对城乡结合部管理的认识 三、综合管理途径 四、管理目标第九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 一、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点 二、公共绿地中的土地管理 三、土地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解决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问题的突破点 五、改善土地管理的措施第十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必要性 二、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问题及其在不同地段的表现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四、北京市政府在基础设施管理中的作用 五、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方案 六、实施途径第十一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住房管理 一、住房问题 二、城乡结合部住房管理缺陷 三、国外的住房管理 四、城乡结合部住房管理模式第十二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 一、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 二、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特征 三、流动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五、城乡结合部人口压力分析 六、流动人口管理的突破点 七、发达国家对人口流动管理的启示 八、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题的途径第十三章 北京市流动人口聚集大院的管理 一、北京市“城市孤岛”的特征及现状 二、北京市“城市孤岛”形成的原因分析 三、维系“城市孤岛”人群与城市联系纽带的途径 四、北京市“城市孤岛”综合性管理方案第十四章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基层管理 一、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工作 二、基层工作的运行机制 三、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基层工作的典型案例 四、基层管理主体的实际作用 五、基层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第十五章 2008年奥运会与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管理 一、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在迎奥运中主要问题的识别 二、北京市政府迎奥运管理城乡结合部的实践 三、奥运契机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管理的作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来确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土地利用性质方面,城乡结合部是农地与非农地的交叉;在土地权属性方面,城乡结合部是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交叉。由于土地的这种混杂交错,随着大城市的膨胀,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集体土地不断转化为国有土地,在特定地域上形成使用性质和权属的纵横交错。可以利用城市国有土地占全部土地(或集体)的比例来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但是,由于集体土地大部分已经不是农业用地,而成为商业设施用地,农民、流动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居住用地以及企业用地等非农业用地,因此,采用土地比例来划定界线往往会缩小城乡结合部的范围。(二)以人口户籍特征为界限的划分以人口户籍特征为界限的划分是指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比例为依据的划分。同时,由于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与乡村的交界过渡地带,区位独特,既不同于城市内部,又区别于农村区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其中,流动人口集中分布更是城乡结合部的一大特点。因此,采用居住地中有户籍的城镇居民和农民与非户籍的流动人口之间的比例作为划分标准,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城乡结合部人口交叉分布的状况,而且是一个具有明显动态性的指标。(三)以城市建设程度为特点的划分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出现,形成了城市建设与原有乡村的交错地带。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建成区将不断向外延伸,呈现出城市包围农村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因此,城市周边农村中的城市建设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城乡结合部的标准之一。由于城乡结合部界线的动态性特征,使得人们对它的界定产生了模糊的概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由基层管理人员和当地居民的主观认知来决定某一地域是否为城乡结合部。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在工作中习惯性地将某些地域界定为城乡结合部,那么这些地带也就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公认的城乡结合部,而且这种认定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后记

当几易其稿,将鼠标移动到最后一行的时候,感觉前一段研究中该说的话说完了。但真正关闭电脑,又觉得要研究的内容还很多。的确,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复杂的地带,而且是一个打着明显时代烙印的特殊地带。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的产物,这里面蕴涵着中国城乡发展的轨迹,有着太多的关于中国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缩影。随着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可以预见,这方面内容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不能回避的重要研究领域。因此,这本书也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工具,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指正。笔者在撰写本书之前,主持了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一个相关课题。该课题对北京市具有明显城乡结合部特征的八个区以及重点街道和典型村庄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获取了关于各基层政府、居民、农民和流动人口等不同利益群体的相关调研数据,加之基层干部的经验教训介绍和工作体会,以及笔者本人在迎奥运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现场亲身体验,因此,本书的素材大都来自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地调研数据,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实际工作部门和现实情况真实写照的著作。

编辑推荐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管理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管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今天刚开始看,内容比较有条理。从目录上看,关于城乡结合部管理的问题介绍应该比较系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