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出版时间:2010-7-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格里高利•祖克曼  页数:269  译者:施轶  
Tag标签:无  

前言

  故事的开头非常耐人寻味。2007年秋,金融市场崩溃,华尔街公司损失惨重,仿佛是要在这残酷的几个月里把十年来赚取的利润全部吐出。当我坐在《华尔街日报》办公室细数这一番苦痛时,一位顶级对冲基金经理打来电话,极力称赞一位名叫约翰·保尔森的投资客——他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赚到了巨额利润。电话另一端的语气中充满了嫉妒,当然也不乏尊重,他有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兴趣:“保尔森甚至都不是搞房产的,也不是搞抵押贷款的……这次交易之前他还真是业绩很一般,没什么特别的。”  茶余饭后,人们谈论道,有几个不知名的投资客看到些许此次房地产市场崩溃的迹象,买了些不太有名的衍生证券,现在可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向我提供消息的人们现在在公司里是忙得不亦乐乎,而且为了保住饭碗也不便多言。我从整理最近血淋淋的银行业溃败新闻稿的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慢慢拼凑保尔森这场交易的细节。剖析保尔森的行为,似乎同分析几家金融巨擘无休止的错误一样,会让人受益匪浅。

内容概要

  一场史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交易”,让约翰·保尔森在金融危机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的利润之巨,似乎不近现实,近乎梦幻:  他的公司年盈利150亿美元,超过了总人口逾1200万的南美国家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等3国的GDP之和;  他的个人年收入将近40亿美元,日收入逾1000万美元,超过了大作家J.K.罗琳、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高尔夫球王泰格·伍兹等3人的总收入;  他的身价高居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之上。

作者简介

  格里高利·祖克曼
  《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曾在该报任记者12年,为著名的“Heard on the Street”专栏写作对冲基金,投资等方面的文章。
  每周两次出席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节目,对复杂的交易技术及金融市场进行探讨和分析。
  因报道“世通倒闭”及“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巨头Amaranth Advisors亏损”事件,两次获得费拉尔德·勒伯奖及其他奖励。

书籍目录

第1章 寂寂无名的约翰·保尔森  对保尔森来说,这次讲座改变了他的命运,就好像第一次看到披头士一样,他了解了从大型投资中可能赚取的巨额利润。保尔森暗自计算,怀特海德和鲁宾这些高盛合伙人当年也不过赚50万美元,但是跟KKR公司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做一笔生意就赚1700万美元,保尔森简直惊呆了。 第2章 房市风暴带来的大机遇  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酝酿之中,一场金融危机即将袭来,改变了这个国家和世界金融的历史,而保尔森也一直希望通过一次大手笔,改变自己在华尔街上的地位,机会终于来了,但一切却挑战重重。 第3章 选择一条做空房市之路  可能有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公司的投资组合。为什么不试试信用违约掉期呢?如果MBIA出现问题,债务贬值,保尔森的这些CDS就能赚取1亿美元,而他们需要做的,不过是每年支付50万。保尔森和佩莱格里尼摸着石头过河,想方设法地要在房产市场赚个盆满钵满。 第4章 失败的迈克尔·伯利  在华尔街疯狂交易市场的千里之外,另一位投资商也把目光盯在了房产市场,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笔千载难逢的交易。也许可以做空抵押贷款本身呢?他拨通了一位贸易商的电话,问是不是可以为高风险的按揭池购买CDS保护。交易员回答说,银行也许能开出这样的CDS合同,但是制定如此复杂的协议还需时间。 第5章 孤注一掷  他决定拿出自己的钱,为个人账户置办更多的保险,然后随它去吧。他知道自己在孤注一掷。如果想要创造巨大的利润,他就需要向投资商们推销一种专门做空次贷的新基金。从前,迈克尔·伯利想让人们对他类似的基金加以支持却没能成功。现在要赌一把的,是保尔森。 第6章 寻找CDO最合适的承销商  保尔森觉得,CDS保护成本很低,而收益却无法估量,是一桩“结果不对称”的完美交易。在走廊上遇见销售主管菲利普·列维(Philip Levy),保尔森把他叫住,问他最近有谁对新基金感兴趣。列维的回答很让人沮丧。保尔森听完后就抱怨:“我就不明白了,他们怎么就不懂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生意啊。” 第7章 大地产商格林的加入  回到洛杉矶之后,格林还在想着保尔森的这档生意。购买便宜的保险,担保别人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啊。格林就知道保尔森在这笔交易上有事瞒着他。他本来只是想找到一种保护自己资产的方案,结果却觉得自己发现了一笔超级热手的生意。 第8章 离大赚一笔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高盛ABX指数的CDS保护顶级交易员乔希·比恩鲍姆(Josh Birnbaum)没完没了地询问罗森博格,保尔森最终打算购买多少保护。保尔森和佩莱格里尼听到了比恩鲍姆询问的风声,就告诉罗森博格千万别把情况抖搂出去。他们担心,如果他看到还有这么大笔生意要做,定然会提升CDS保护的价格。 第9章 绑上高盛这个大银行  “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东西啊?”保尔森问李普曼,“这些人都不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一堆废纸吗?太没有道理了!” “放松,约翰。这笔生意会成功的。”然而在市场中,做大这样的买卖有时候的确需要时日。其实,包括高盛在内的其他银行,不觉得保尔森的要求有什么不合理,同意和保尔森合作。最终,保尔森团队做空了价值50亿美元的一大笔CDO。 第10章 把交易做得更大  保尔森开始思考其中的关联,次级贷款借款人的麻烦会怎样对房市产生负面影响,又怎样进一步拉跨金融体系,甚至全球经济。这还真不是小问题。咱们得拓展这笔交易。但就连保尔森也不知道,原来他的预测这么快就会应验。 第11章 火速获利  他离开的那几分钟里,一看就有什么好事儿;他们越看,就越感到保尔森藏着个秘密,而且还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大家。一位客人问,他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用不用找个更合适的时间来重新安排会议。保尔森终于说话了:“我们今天的交易额出来了,赚了10亿美元。” 第12章 次贷恶化是个好消息  保尔森好像一位等待猎物出现的猎人,和他的团队目不转睛地盯着房价,希望从中找到一丝疲软的预兆,然后扣动贸易的扳机。大家欢呼雀跃,觉得暴风雨后的彩虹马上就要出现,约翰·保尔森却攥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次级抵押的多米诺骨牌已经推翻。但是好戏,还在后面。 第13章 峭壁边缘的独舞  保尔森为自己斟上了一杯,然后向团队举杯。他微笑着;他的一些员工从来没有见过老板这么高兴。保尔森接着为他的员工们干杯,并特意为公司的幕后工作者和远离镁光灯的其他部门敬了一杯。“感谢所有的人,”保尔森说,他环视着房间,和公司各管理人员交换着眼神,“这是公司成立以来最辉煌的一年。” 第14章 荣光还是谜局  2008年7月,次贷相关投资垮塌,他们就从所有的交易中抽身,将这笔大交易中剩余筹码兑现。两支保尔森信贷对冲基金投资共计12亿美元现金,收益100亿美元,而且都发生在这两年黄金时代。保尔森的其他基金,也从专家所谓永远不会出问题的抵押贷款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保护中赚取100亿美元。 尾声

章节摘录

  第1章 寂寂无名的约翰·保尔森  看起来,约翰·保尔森同这个城市的交际圈格格不入。虽然他为人和气、才华横溢,但是显得很呆板,一本正经的。晚会上,他不是西装革履,就是套着夹克衫。跟人聊天,要觉得话题没意思,他甚至连话都不说完转身就走,让对方不知所措。  可是保尔森真的十分享受交际,没过多久,就在曼哈顿入时的苏荷区一间小阁楼里,叫上几百个朋友,接二连三地举行派对,跟富有的银行家、模特儿和小约翰·肯尼迪这样的名人一起取乐。保尔森的年度圣诞派对上,人们纷至沓来,而他也每年都会为圣诞树下的小客人们准备小礼物。  许多晚上,保尔森和朋友都是吃过夜宵,然后赶往内洛、赛隆、地下铁的舞池。有的时候甚至当夜从住宅区的俱乐部中途溜走前去商业区。保尔森还加入了时尚设计师奥列格·卡西尼(Oleg Cassini)在曼哈顿东区开办的会员专场俱乐部(Le Club),结识了一些成功人士,如百万富翁军火商阿德南·卡舍基(Adnan Kashoggi),唱片制作人艾哈迈德·艾特根(Ahmet Ertegtm),还有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和女演员丽芙·乌曼(Liv Ullmann)的女儿琳·乌曼(LinnUllmann)。  保尔森虽然表面上光彩照人,却总是把住址选在别人看来有些幽暗的地方,装修风格也是极其普通,搭配着不协调的塑料假树和破旧的家具。他其中一个公寓的楼下就是打折鞋店。  在贝尔斯登,保尔森经常给年轻同事们讲自己约会出洋相等这些糗事儿,跟其他那些自命不凡的银行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他在同一级别上的同事们,办公室外都有专车候着,但是保尔森却时常挤公交地铁,有的时候还和年轻同事哈特维尔德挤一辆出租。  没多久,保尔森就厌烦了在贝尔斯登的工作。他经常加班,有时候甚至工作到深夜,但是好多银行家都坐享渔利,瓜分他的劳动成果。保尔森可不会耍什么政治手段,要他讨好决定年终奖金的公司合伙人,他觉得浑身不自在。

编辑推荐

  谁是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谁是高盛欺诈门背后真正的推手?  净赚150亿美元,年收入40亿美元,  看约翰·保尔森如何登上“对冲基金之王”的宝座?  他是怎样预测到连金融专家都未曾发觉的房市危机的?  做成这笔大交易的为什么是名不见经传的他,  而非沃伦·巴菲特或者乔治·索罗斯?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Greatest Trade Ever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还没看,但是前段时间看的大而不倒有提到08年金融危机时保尔森的状况,所以很有兴趣!期待。
  •   约翰 鲍尔森 一个牛人
  •   第一次看完以为丢了,后面又买了一次 足可见经典。不过本书前3/5略显平淡,要到后面才高潮迭起
  •   伟大是事后的,任何决策都有当初内心的煎熬和偶然
  •   学习他们的胆识和魄力,及敏锐的眼光和令人捉摸不透的思想。
  •   这本书不仅告诉了你CDS是什么,还是一个从发现到计划到实施的完美过程.太棒了
  •   当当网送书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其他物品物流很一般。
  •   这个商品不错书写的很有条理,内容精彩
  •   还没有读过,先好评了
  •   真正的大作!
  •   方便大家了解这段历史
  •   中国未来将要发生的事
  •   真是激动人心啊,看得我热血沸腾!
  •   可以媲美《贼巢》《赌金者》
  •   以现在的翻译质量衡量,这本书算是一本好书。因为我在看完了这本书后,今天在机场买了一本《国家的破产》——翻译质量非常差劲,我直接扔在了飞机上,觉得不值得带走。对比之下,觉得这本书的翻译还是不错的。不过,我觉得书名里面用上了“伟大”这个词,似乎有点不恰当。保尔森的确是干了一笔大买卖,不过,似乎跟“伟大”这个词没什么关系。我认为,书名如果叫《最大的交易》,似乎更恰当些。

    但是,这本书还是有些缺点的。我看完了这本书,也还是不知道保尔森到底是怎么操作的——作者似乎应该绘制一些图表来说明这个问题。以我自己的经验,这些复杂的概念,单用文字是很难说清楚的。
  •   很不错的书,写约翰保尔森的。
  •   次贷危机最大的收益者
  •   一本书去谈一个原本平平、但一鸣惊人的交易员,内容翔实,观点独特,不时会觉得心里难受。
  •   阅读中,一般感觉
  •   书的质量有待提高啊。
  •   值得阅读,但书名起的有点大。呵呵
  •   有些专业词语翻译得不太准确
  •   该书内容从一个面展示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因果,是很好的案例。但是,翻译水平比较差,译者对金融术语不熟、甚至对数字概念不清,中间有很多数字明显是翻译错误。对金融不熟的人读起来会受误导。

    没想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书这么不严谨,建议购书者谨慎购买该出版社的书。
  •   全书从次贷危机中的不同群体描述了次贷危机中的获利者的全貌,但并不像宣传中的那样有多深刻,写的有点节制,并未完全写透。
  •   就象是在和你讲故事,你不会感觉到压力和苦恼
  •   内容自由散漫
  •   这种书没什么价值,看看就行了。
  •   还不错,当故事看看
  •   当做休闲读物看着玩
  •   伟大的交易者
  •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   正版书,送货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   大多数人的生活在幻想世界中
  •   还不错哈,希望能对自己多点帮助!
  •   翻译实在太烂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     这是一部故事体的人物传记。《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格里高利•祖克曼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华尔街集体疯狂的时代,因为逆势而行而收获成功的故事,极其精彩。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次贷危机,如果不是作者一上来就保证这是他对故事的主人公约翰•保尔森进行了近两百个小时的采访后才完成的作品,我会觉得,保尔森的故事,只会发生在好莱坞的电影里。
      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约翰•保尔森确实是一个聪明人。他在幼儿园时就会靠倒卖糖果赚钱,孩童时代参加了天才儿童培训项目,19个月就修完大学毕业所需的学分,在精英云集的哈佛商学院里名列前茅……不过,他闯荡的地方是华尔街,那里到处都是常春藤名校出来的青年才俊,和这些人相比,保尔森似乎也只是个普通人了,毕竟,他创建的投资公司在对冲基金的大圈子里默默无闻,在很长一段时期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业绩。
      这种情况让自信而又渴望成功的保尔森感到很不舒服,他希望能够找一个机会做一笔大生意,在华尔街上出人头地。最终,他选择了做空房地产市场。在21世纪之初做空房地产,无疑是与当时的主流投资者背道而驰。那段时期,房地产市场是一片火热的景象,
      但在多年之后冷静反思,只要稍有金融常识的人,就应该能够发现2005年左右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有多么疯狂,甚至连那些收入、工作、资产三无的人群都能够贷款买房。甚至于当时在市场上疯狂敛财的华尔街精英们,在偶尔走开时,也会担心这样的房地产市场不正常。可惜,当他们回到那个以追逐利益为第一要务的华尔街时,看到其他人在疯狂的市场中疯狂挣钱时,就将之前的担心丢之脑后,继续投入这场游戏中。对他们而言,约翰•保尔森这样保守的投资者,才是市场的另类。他们认为,保尔森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将资金投在按揭保险上,简直是疯了。
      也许,《桃花庵歌》里那两句诗形容保尔森当时的心情最为恰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作为金融狂热时代的冷静思考者,保尔森的两大特质帮助他在那场惨烈的下跌中逆势狂赢。
      保尔森是一个极其自信的人,但并不自大。他有胆量在市场疯狂追涨的时候决定做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但是他并不只是凭感觉行事,他的大量做空行动都是在确认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后开始的。他和他的同伴收集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并做了无数的分析研究,最终发现1975-2000年,考虑通胀因素后,放假年度增长只有1.4%,但接下来的5年,却以每年高于7%的幅度飙升。毫无疑问,这证明房地产市场确实充斥着大量泡沫。有了这铁一般的证据,他后续大量做空的动作就是顺势而为了。
      虽然保尔森与华尔街上其他人一样渴望财富,但他不会盲目跟风。保尔森从不掩饰他对于财富的渴望。实际上,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希望大赚一笔,将自己的公司打造为世界第一。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冷静。虽然在市场上涨之初,大多数人是能够保持冷静的,因为他们会担心上涨是暂时的。但是当市场达到一定高度,看到那些胆大的早期进入者赚的盆满钵满时,人们往往会失去冷静,将心一横,蒙头冲进去。实际上,追涨杀跌从来都是金融市场中人们犯得最多的错误。这个时候其实才是最应该保持冷静的。在狂热的金融市场中,只有能够时刻保持冷静的人,才能够辨别出哪些是美丽的陷阱,哪些才是真正的良机。
      2007年,年过五十的约翰•保尔森终于迎来了他渴望已久的辉煌成功。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盈利15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这三个南美国家的GDP之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之一。他的成功让那些在次贷危机中输得惨不忍睹的人懊恼万分,却也为让更多希望跻身这个行业的人看到了希望。在金融市场上,只要能够抓住机会,谁都有可能一举成名。
      
  •     又是一本描写次贷危机的书,只不过不同于以往对灾难浓墨重彩的渲染,这本书讲述了次贷危机中一些看空房产市场的弄潮儿,攫取巨额财富的故事。书的作者是一位财经专栏记者,他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很耸动的名字:“the greatest trade ever”。谁曾想,他的中国同行们比他还有才,直接将其翻译为了:“史上最伟大的交易”。我对“伟大”两个字是持有很大异议的,伟大是用来描述人们对特定的行为或事迹的尊敬和敬佩,赚钱这个事情,无所谓伟大不伟大,没有道德属性。何况,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再次利用灾难大发一笔横财,普通美国民众心里面除了“坑爹”、bastards、fxxk估计找不到其他词了。
      次贷是华尔街一手开发出来的“创新”金融工具,然后利用普通民众购房的愿望和人性的弱点,大肆制造泡沫,次贷危机爆发后,大多数华尔街巨头如美林、AIG在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支持和庇佑下,活下来了,而且依然发着巨额奖金,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但是美国毕竟是美国,穷人饿不死,有社会救济,有怨言可以骂,上街搞“占领华尔街”也是没问题的,所以华尔街大佬们尽管承受了巨大的舆论谴责,被说成是吸血虫,但是他们在游戏规则里面办事情,依然活的好好的。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大交易发生在中国:
      
      
      路边社V:两位中国的业余股民,通过大量融券,巨额卖空万X等地产权重股票,在近期房地产崩盘的背景下,三个月内获利5个亿。据悉,有关监管部门接到匿名举报,正对交易是否合规进行调查,目前两名股民已表态协助调查。
      
      评论:
      我是索罗斯:早就在股评节目里面说了看空房地产,不要进行地产实业投资和买地产股,说了这么久,现在崩盘应验了股市的真理:人的贪婪最可怕。
      股民老张:@我是索罗斯 你个2B,看了你10多期股评节目,哪次说看空了,还在你的VIP QQ群里面推荐过招X地产的股票。
      不明真相的酱油男:呵呵呵 天朝尼玛每天都有奇迹
      老沉:这里面没有问题?普通股民有这么厉害?哪里来的这么多资金?直接抓起来一审一个准,不信没利益输送内幕交易
      作X本:哀民生之多艰,叹世事之惊奇。竟有权贵甘当普通股民只为钱
      任X强:这是暂时调整,我现在手里有数据,中国的房价调整到这个位置,马上就是报复性上涨,地方政府和土地绑到一起,怎么可能不救市
      环球旅行家罗X斯:我看好中国的发展,这么巨大的一个经济体,不会因为这么一场地产危机打败。何况中国没有美国那么复杂的金融体系,地产价格下降没有伤及根本。我近期已经大量买入了万X、大X地产、招X地产等绩优股
      潘X屹:@任X强 任总,回头和我一起去研究PM2.5吧
      人X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是有其特殊性,请一些商人想想,你们是否有道德的血液在流淌,你们对经济和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什么地方。同时,我们也绝不允许任何操纵金融市场,谋取不法利益的犯罪行为。
      跟帖局局长:小李,去和相关部门说一声,回头请两位股神喝茶
      郎X平:就如我先前反复强调的,这是一起国际资本联合国内代理人,经过周密策划安排,从大量抛售地产开始,再到做空股票,联合做空地产市场的阴谋。真相远比看到的复杂,而且我很负责的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冬天还没到来
      投行新人:我们报进会里的IPO项目和地产行业有大量的交易,这尼玛加班加的,今年去欧洲度蜜月算是没戏了
      许X年:之所以发生这场地产危机,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房地产行业过于市场化,失控了。恰恰相反,政府的行政之手不当干预太多,如果我们真正是市场化的,市场自然能够消化任何定价扭曲
      懂一点经济学:@许小年 我顶!!!
      
  •     次贷危机以前,保尔森这个名字更多是指亨利*保尔森,高盛的前董事长,时任美国政府财政部长。而次贷危机以后,这个名字更多是指约翰*保尔森。对,就是那个做空房屋抵押贷款获得巨额收益的对冲基金经理。在整个华尔街风声鹤唳的2007年,他掌管的基金盈利150亿美元,个人收入超过40亿美元,一举登顶最赚钱基金经理榜。2008年至2009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相继倒闭破产,次贷危机扩大蔓延,约翰*保尔森也继续扩大战果兑现筹码,荣膺“对冲基金之王”的称号,跻身成为可以与索罗斯、巴菲特、利弗莫尔这些人齐名的华尔街圣殿里的伟大人物。 2010年,约翰*保尔森以120亿美元的身价列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5位。
      关于保尔森赚钱的传奇和丰功伟绩,可以找到很多的新闻和描述。本质上来说,《史上最伟大的交易》这本书是保尔森的个人传记。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感受如下:
      1、保尔森的父亲是会计师,母亲是儿童心理专家。父母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保尔森排名第三,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其家庭并不富有,属于中产阶级里的下游水平。
      2、保尔森在纽约大学拿到金融学士,后来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在哈佛就读期间,听了著名的并购专家KKR创始人科尔伯格的演讲,对华尔街产生了兴趣。1980年,保尔森从哈佛毕业,成绩排名班级前5%——以中国人喜欢看出身、论背景的眼光,保尔森算得上是优秀,但并非顶尖级的那种“出类拔萃”。
      3、保尔森的第一份工作并不如意。他商学院毕业后进入波士顿咨询公司,主要工作是调研,然后就是和同事们聊天、和秘书们调情。
      4、第二份工作才算进入了华尔街,但同样是失败。他加入奥本海默公司,寻找潜在收益的大型杠杆交易。但几年以后就暴露出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金融技巧引领收购交易,于是开始重新寻找工作。
      5、后来他进入贝尔斯登,仍然从事并购交易。这次才算得上有所起色,四年后成为并购部经理,算是并购交易的专家吧。
      6、保尔森直到45岁才结婚。对生活纽约的年轻人而言,高薪、单身意味着什么,想必每个人都可以猜得到。他年轻的时候,热衷于花天酒地、时尚派对、流连于夜场,还投资过曼哈顿的夜总会、迪厅,还因醉酒驾车被捕。书中对此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着墨不多,但很显然,这种方式曾经是保尔森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后来保尔森成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到处寻找投资人时,他以前的生活方式给他筹资带来过麻烦——任何投资人都会判断这个基金经理是否可靠。由于四处筹资未果,他是自掏腰包200万美元才开创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公司只有自己和另外一名员工。他甚至一度自我怀疑,问自己的父亲,“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
      7、保尔森虽然也做过成功的个人投资,他和同事投资了一家啤酒厂,收益不错:投资2.5万美元,后来价值逾百万。1994年,他在39岁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专注于并购套利的交易,个人资产不到一千万美元。若以圈外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标准来看,当然算得上成功人士。但以华尔街的眼光来衡量,在对冲基金那个圈子里,他是属于默默无闻、寂寂无名的小角色,如同沧海一粟,没有任何知名度,没有任何优势和特色。美国资本市场上,每天都有新的对冲基金成立,也有基金公司清盘关闭,就如同风起云涌、花开花落的季节变换一样稀疏平常。打个中国式的比方,当时的保尔森,就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块钱的职场新手而已。这样的学生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你能判断出哪个学生将来能成就大业、可以在金融历史上浓墨重彩?恐怕上帝也没有这样的眼光。
      8、让保尔森做空美国房市的建议出自于另一个人:佩莱格里尼。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比保尔森小一岁,哈佛同学,是一个悲催的倒霉鬼、失意者。两次婚姻失败,在华尔街的职业经历毫无亮点可言,失业之后到处碰壁、求职,银行卡里分文不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才于2004年春季在保尔森的基金公司里谋得一个分析员的职位——这个职位很尴尬,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是那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们干的,而佩莱格里尼的年龄足以成为他们的父亲。在保尔森的基金公司里,佩莱格里尼并不受重视,出于保护饭碗和自我表现,2004年10月向自己的同学兼老板保尔森提出了关注CDS的建议。作为老板的保尔森,不轻易否决下属的建议,鼓励他深入调查研究。于是佩莱格里尼全力以赴的研究房市,寻找房市泡沫的证据,判断房市拐点。正是由于佩莱格里尼出色的基础工作,才让保尔森坚信美国房市泡沫一定会破灭的判断:买入CDS,沽空CDO,卖空ABX指数,孤注一掷做空美国房市!
      9、佩莱格里尼在2007年的收入是1.75亿美元,这是保尔森付给他的薪水和奖金。从2004年加入保尔森的基金公司时的穷困潦倒,到身价亿万,佩莱格里尼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当然,这一年保尔森自己的收入是40亿美元。由于长期笼罩在哈佛校友保尔森的光环下,而且在公司里,佩莱格里尼看不到个人前途,感觉受到忽视,他于2008年12月底辞职,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
      10、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这些人功成名就后的风光。这个行业的压力之大同样令人恻目,由于保尔森在房地产火爆时敢于逆天而行,固执的卖空房市,导致他新成立的基金找不到客户,也得不到老客户的理解,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通过跑步、游泳冲浪、打网球来缓解压力,调节自己的心情。最后不得不拿出自己的钱,孤注一掷。而佩莱格里尼放松的方式是,带着儿子冲浪、练车,在中央公园散步。保尔森麾下的另外一员大将罗森博格,在妻子生产时,还在产房的角落里看电脑,用电话进行交易。
      11、次贷危机前,看空房市的并非保尔森一人。有些人看空得太早,或者节奏没有把握好,得不到投资人的信任,倒在了黎明来临前的夜晚,比如书中的迈克伯利。也有一些人,同保尔森一样,有着先知先觉的敏锐,看空得正当其时,通过操作大获其利、赚得盘满钵满。格雷格*李普曼为自己的公司德意志银行赚了20亿美元,个人投资者杰弗里*格林至少狂赚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安德鲁*拉赫德这个人,简直把看空房市当做了一种信仰,用自己所有的钱沽空CDO和卖空ABX指数,最困窘的时候,他用三明治、罐头充饥,几乎付不起房租,过着贫民一样的生活,为能找到相信他的投资商简直就像西天取经一样经受磨难。用了15个月的时间,拉赫德的投资收益10倍,自己赚了1000万美元,为客户赚了1亿美金。他给自己的客户兑现了收益、发了一封公开信之后,独自退隐江湖——他经受的压力和苦难,绝对不在保尔森之下。但全力做空、赌注如此之大的,只有保尔森一人。尽管在次贷危机中的寒夜里,美国的上空仍然有许多星辰闪耀,但作为月亮的保尔森一出现在华尔街的夜空,所有的星光都黯然失色了。
      12、(书外话)事后,有业内人士评价说,“从智力角度而言,看空次贷市场不是最难的,难的在于高超的交易技巧,以及面对暂时巨亏仍持续保持高仓位的勇气。保尔森基金一度账面遭受巨大损失,但他们挺过来了。至于交易技巧,大方向赌对了,小门走错,使用的工具不得当,一样白搭。”
      13、2007年之前,保尔森的基金公司作为华尔街众多对冲基金中的一员,无论是从管理规模,还是收益来看,都只是普通平凡默默无闻。2007年之后,保尔森声名鹊起扬名世界,投资大师索罗斯邀请他共进午餐,美国国会发传票给他召开听证会——全世界都在关注他的言行举止,聆听他的谈话。保尔森从一个无名小卒,一下子步入了华尔街神殿,接受全世界投资者的顶礼膜拜和景仰。
      书外感想。
      一、我个人觉得,约翰*保尔森与现在NBA火爆的林书豪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毕业于哈佛,在成名之前都默默无闻无人关注,在自己所在的圈子里都是边缘人物,并没有太多的亮点。但他们自己每天都勤学苦练、坚定信仰、不轻言放弃,最后把握住时机,一举扬名世界——这就像梦想成真的励志大片一样,美国梦的现实代表。
      二、所有的成功人士,在被奉为“神”之前,仍然和普通人一样。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存在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是失意者,边缘人物,他们并不主流,属于孤独的少数,他们的看法、观点倍受冷落,甚至遭遇非议和排挤——但是,真理有时候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遇到合适的时机,荣耀之光就会照耀他们,历史会被他们改写。的确,这有点像好莱坞大片的情节,但是,生活从来都比电影精彩,不是吗?
      三、在已经过去的2011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随着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市场都受到严重打击。保尔森由于错误地预测美国经济将会复苏而压错了赌注。2011年度,保尔森麾下的两只基金,一只亏损52%,一只亏损36%,而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基本持平。
      一个作家最大的错误就是最先就写出了他最好的小说。这句话如果套用在一个基金经理身上,那么或许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扬名立万的一次、唯一的一次就赚取了最大的收益。不知这句话套用在保尔森身上是否恰当?无人可以解答。
      巴菲特靠着40多年的年均收益率超过20%而被封为“股神”,索罗斯狙击英镑,做空东南亚,两次横扫世界如无人之境,足以彪炳史册。保尔森的基金继续增长不难,要超越标普500指数也不难。但要想重复连续两三年收益超过百亿美元的神话,那简直就是上帝本人莅临华尔街。
      谁知道呢?上帝本人还曾经亲自降落凡间打篮球呢,谁又保证上帝本人不亲自操盘对冲基金呢!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otianbugu
  •   风花雪月的东西,价值不大。
  •   哈哈哈大半夜的笑死了
  •   分析的太透彻,我只能崇拜(*^__^*)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