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格里高利•祖克曼 页数:269 译者:施轶
Tag标签:无
前言
故事的开头非常耐人寻味。2007年秋,金融市场崩溃,华尔街公司损失惨重,仿佛是要在这残酷的几个月里把十年来赚取的利润全部吐出。当我坐在《华尔街日报》办公室细数这一番苦痛时,一位顶级对冲基金经理打来电话,极力称赞一位名叫约翰·保尔森的投资客——他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赚到了巨额利润。电话另一端的语气中充满了嫉妒,当然也不乏尊重,他有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兴趣:“保尔森甚至都不是搞房产的,也不是搞抵押贷款的……这次交易之前他还真是业绩很一般,没什么特别的。” 茶余饭后,人们谈论道,有几个不知名的投资客看到些许此次房地产市场崩溃的迹象,买了些不太有名的衍生证券,现在可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向我提供消息的人们现在在公司里是忙得不亦乐乎,而且为了保住饭碗也不便多言。我从整理最近血淋淋的银行业溃败新闻稿的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慢慢拼凑保尔森这场交易的细节。剖析保尔森的行为,似乎同分析几家金融巨擘无休止的错误一样,会让人受益匪浅。
内容概要
一场史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交易”,让约翰·保尔森在金融危机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的利润之巨,似乎不近现实,近乎梦幻: 他的公司年盈利150亿美元,超过了总人口逾1200万的南美国家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等3国的GDP之和; 他的个人年收入将近40亿美元,日收入逾1000万美元,超过了大作家J.K.罗琳、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高尔夫球王泰格·伍兹等3人的总收入; 他的身价高居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之上。
作者简介
格里高利·祖克曼
《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曾在该报任记者12年,为著名的“Heard on the Street”专栏写作对冲基金,投资等方面的文章。
每周两次出席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节目,对复杂的交易技术及金融市场进行探讨和分析。
因报道“世通倒闭”及“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巨头Amaranth Advisors亏损”事件,两次获得费拉尔德·勒伯奖及其他奖励。
书籍目录
第1章 寂寂无名的约翰·保尔森 对保尔森来说,这次讲座改变了他的命运,就好像第一次看到披头士一样,他了解了从大型投资中可能赚取的巨额利润。保尔森暗自计算,怀特海德和鲁宾这些高盛合伙人当年也不过赚50万美元,但是跟KKR公司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做一笔生意就赚1700万美元,保尔森简直惊呆了。 第2章 房市风暴带来的大机遇 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酝酿之中,一场金融危机即将袭来,改变了这个国家和世界金融的历史,而保尔森也一直希望通过一次大手笔,改变自己在华尔街上的地位,机会终于来了,但一切却挑战重重。 第3章 选择一条做空房市之路 可能有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公司的投资组合。为什么不试试信用违约掉期呢?如果MBIA出现问题,债务贬值,保尔森的这些CDS就能赚取1亿美元,而他们需要做的,不过是每年支付50万。保尔森和佩莱格里尼摸着石头过河,想方设法地要在房产市场赚个盆满钵满。 第4章 失败的迈克尔·伯利 在华尔街疯狂交易市场的千里之外,另一位投资商也把目光盯在了房产市场,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笔千载难逢的交易。也许可以做空抵押贷款本身呢?他拨通了一位贸易商的电话,问是不是可以为高风险的按揭池购买CDS保护。交易员回答说,银行也许能开出这样的CDS合同,但是制定如此复杂的协议还需时间。 第5章 孤注一掷 他决定拿出自己的钱,为个人账户置办更多的保险,然后随它去吧。他知道自己在孤注一掷。如果想要创造巨大的利润,他就需要向投资商们推销一种专门做空次贷的新基金。从前,迈克尔·伯利想让人们对他类似的基金加以支持却没能成功。现在要赌一把的,是保尔森。 第6章 寻找CDO最合适的承销商 保尔森觉得,CDS保护成本很低,而收益却无法估量,是一桩“结果不对称”的完美交易。在走廊上遇见销售主管菲利普·列维(Philip Levy),保尔森把他叫住,问他最近有谁对新基金感兴趣。列维的回答很让人沮丧。保尔森听完后就抱怨:“我就不明白了,他们怎么就不懂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生意啊。” 第7章 大地产商格林的加入 回到洛杉矶之后,格林还在想着保尔森的这档生意。购买便宜的保险,担保别人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啊。格林就知道保尔森在这笔交易上有事瞒着他。他本来只是想找到一种保护自己资产的方案,结果却觉得自己发现了一笔超级热手的生意。 第8章 离大赚一笔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高盛ABX指数的CDS保护顶级交易员乔希·比恩鲍姆(Josh Birnbaum)没完没了地询问罗森博格,保尔森最终打算购买多少保护。保尔森和佩莱格里尼听到了比恩鲍姆询问的风声,就告诉罗森博格千万别把情况抖搂出去。他们担心,如果他看到还有这么大笔生意要做,定然会提升CDS保护的价格。 第9章 绑上高盛这个大银行 “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东西啊?”保尔森问李普曼,“这些人都不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一堆废纸吗?太没有道理了!” “放松,约翰。这笔生意会成功的。”然而在市场中,做大这样的买卖有时候的确需要时日。其实,包括高盛在内的其他银行,不觉得保尔森的要求有什么不合理,同意和保尔森合作。最终,保尔森团队做空了价值50亿美元的一大笔CDO。 第10章 把交易做得更大 保尔森开始思考其中的关联,次级贷款借款人的麻烦会怎样对房市产生负面影响,又怎样进一步拉跨金融体系,甚至全球经济。这还真不是小问题。咱们得拓展这笔交易。但就连保尔森也不知道,原来他的预测这么快就会应验。 第11章 火速获利 他离开的那几分钟里,一看就有什么好事儿;他们越看,就越感到保尔森藏着个秘密,而且还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大家。一位客人问,他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用不用找个更合适的时间来重新安排会议。保尔森终于说话了:“我们今天的交易额出来了,赚了10亿美元。” 第12章 次贷恶化是个好消息 保尔森好像一位等待猎物出现的猎人,和他的团队目不转睛地盯着房价,希望从中找到一丝疲软的预兆,然后扣动贸易的扳机。大家欢呼雀跃,觉得暴风雨后的彩虹马上就要出现,约翰·保尔森却攥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次级抵押的多米诺骨牌已经推翻。但是好戏,还在后面。 第13章 峭壁边缘的独舞 保尔森为自己斟上了一杯,然后向团队举杯。他微笑着;他的一些员工从来没有见过老板这么高兴。保尔森接着为他的员工们干杯,并特意为公司的幕后工作者和远离镁光灯的其他部门敬了一杯。“感谢所有的人,”保尔森说,他环视着房间,和公司各管理人员交换着眼神,“这是公司成立以来最辉煌的一年。” 第14章 荣光还是谜局 2008年7月,次贷相关投资垮塌,他们就从所有的交易中抽身,将这笔大交易中剩余筹码兑现。两支保尔森信贷对冲基金投资共计12亿美元现金,收益100亿美元,而且都发生在这两年黄金时代。保尔森的其他基金,也从专家所谓永远不会出问题的抵押贷款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保护中赚取100亿美元。 尾声
章节摘录
第1章 寂寂无名的约翰·保尔森 看起来,约翰·保尔森同这个城市的交际圈格格不入。虽然他为人和气、才华横溢,但是显得很呆板,一本正经的。晚会上,他不是西装革履,就是套着夹克衫。跟人聊天,要觉得话题没意思,他甚至连话都不说完转身就走,让对方不知所措。 可是保尔森真的十分享受交际,没过多久,就在曼哈顿入时的苏荷区一间小阁楼里,叫上几百个朋友,接二连三地举行派对,跟富有的银行家、模特儿和小约翰·肯尼迪这样的名人一起取乐。保尔森的年度圣诞派对上,人们纷至沓来,而他也每年都会为圣诞树下的小客人们准备小礼物。 许多晚上,保尔森和朋友都是吃过夜宵,然后赶往内洛、赛隆、地下铁的舞池。有的时候甚至当夜从住宅区的俱乐部中途溜走前去商业区。保尔森还加入了时尚设计师奥列格·卡西尼(Oleg Cassini)在曼哈顿东区开办的会员专场俱乐部(Le Club),结识了一些成功人士,如百万富翁军火商阿德南·卡舍基(Adnan Kashoggi),唱片制作人艾哈迈德·艾特根(Ahmet Ertegtm),还有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和女演员丽芙·乌曼(Liv Ullmann)的女儿琳·乌曼(LinnUllmann)。 保尔森虽然表面上光彩照人,却总是把住址选在别人看来有些幽暗的地方,装修风格也是极其普通,搭配着不协调的塑料假树和破旧的家具。他其中一个公寓的楼下就是打折鞋店。 在贝尔斯登,保尔森经常给年轻同事们讲自己约会出洋相等这些糗事儿,跟其他那些自命不凡的银行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他在同一级别上的同事们,办公室外都有专车候着,但是保尔森却时常挤公交地铁,有的时候还和年轻同事哈特维尔德挤一辆出租。 没多久,保尔森就厌烦了在贝尔斯登的工作。他经常加班,有时候甚至工作到深夜,但是好多银行家都坐享渔利,瓜分他的劳动成果。保尔森可不会耍什么政治手段,要他讨好决定年终奖金的公司合伙人,他觉得浑身不自在。
编辑推荐
谁是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谁是高盛欺诈门背后真正的推手? 净赚150亿美元,年收入40亿美元, 看约翰·保尔森如何登上“对冲基金之王”的宝座? 他是怎样预测到连金融专家都未曾发觉的房市危机的? 做成这笔大交易的为什么是名不见经传的他, 而非沃伦·巴菲特或者乔治·索罗斯?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Greatest Trade Ever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